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七章,云涌(七) (第3/5页)
儿和朱宣走开,抱着一个在怀里拧来拧去的孩子,手臂都是酸的。朱宣抱着福慧郡主回到太夫人身边来坐下来,太夫人这才睁开眼睛就乐了:“你给她惯的这毛病,看看她就只找你。” 闹困的福慧郡主被周围人声吵的要睡不睡,在父亲怀里也是不安生,撇两下小嘴儿再哼唧两声,朱宣只能抱着女儿走开,站起来走动她就好的多。方氏和申氏看着羡慕,方氏对申氏道:“以后有孙子,也请二爷抱去。二爷到现在,居然还不会抱孩子。” 申氏也说朱辉:“他从来也不抱。”两个人跟着王爷的眼光看去,他抱着福慧郡主正在遮挡住日头光线的树底下转悠。 沈王妃又一次用福慧郡主把王爷给支开了。顾夫人叹一口气,对顾冰晶道:“你婆婆还真厉害。”顾冰晶以为是说公公抱孩子,她不以为意地道:“世子也抱呢,何况是公公。”顾夫人只能再叹气:“你小时候不招人喜欢的时候,应该让你找你父亲去。” 这在顾家的规矩里是不可能,不是有奶妈也有丫头一大堆,再说带孩子是女人的事情。象王爷这样抱着女儿在这里转悠,只能看的别人要目瞪口呆。只有北平王看着南平王哄女儿的身影觉得羡慕,这么小的孩子要是放在他身上,只会让人以为是他孙女。 朱宣再回来的时候,福慧郡主已经睡熟,江阴侯夫人目不转睛地看着沈王妃笑容满面迎上来,当然她要笑容满面不是,沈王妃笑容真是扎人眼睛。 直到晚上回去,江阴侯夫人坐在马车里,不明白是怎么了,如果她要是能明白南平王的意思只是让她在家里坐着不要乱出来,不知道她会不会吐血。 江阴侯夫人今年初到京中,是置下来的一处住所。回到家里以后,和江阴侯在房中坐着说话。“写信让meimei来吧,武昌侯答应下来下一批选秀女让她进宫去。”要进宫的是江阴侯的meimei,而江阴侯答应对长公主效忠。 江阴侯则关心自己的事情:“八皇子奉命出京巡视,我要跟着去才成。”江阴侯夫人略有踌躇地道:“这事情要问南平王才行,巡查粮道,六部里协理的还是南平王。” 今天夫人在南平王面前碰壁,江阴侯是看的清楚,想来她心情不好,也不用来惹她。江阴侯只是对夫人道:“前几天在路上遇到一个人,我看着很是面熟,问一下人说他是南平王府的人,叫施行,真是奇怪,我第一次进京,与他是在哪里见过的呢?” “想不起来就算了,你想不起来的不过是不相干的人罢了。”江阴侯夫人倒有了主意,对江阴侯道:“给你备上东西,停上几天你去长公主府上道谢,再往南平王府去一趟才是。你先在武昌侯那里探听一下南平王,再往南平王府去就可以说武昌侯的事情,他们是亲家,这样不是好说话。” 这位江阴侯夫人实实地比丈夫要有主意的多,江阴侯有时候还是佩服的。江阴侯也为夫人出主意道:“长公主和王妃那里,还是有劳夫人去才是。” “这我知道,”江阴侯夫人想起来南平王对待自己的冷落,却不知道我们这里这一个要听我的才行,再想想只是会弄花看草的南平王妃,看不出来她厉害在哪里,上了年纪再得一女,这是她房中有爱宠的例子,可是抱着个孩子让孩子缠着王爷不松手,江阴侯夫人只是一晒,这是什么本事。 三月三归来,草长莺又飞,走出房门处处是生机,妙姐儿坐在房中只管大的事情,小棉袄在小花厅中,大小事情俱问。 此时房中妙姐儿对着另一只小棉袄在说话,福慧郡主醒过来吃过点心和母亲玩过,到了钟点儿要去找父亲。 去找以前先在榻上翻一翻看看自己的垫子,奶妈和丫头们都含笑在一旁候着。一个金线鲤鱼的垫子,一个梅花朵朵的垫子,还有一个是鹅黄水林禽的垫子,小郡主自己翻一翻,抱着鹅黄水林禽的垫子拿起来在身前,蹒跚走到母亲身前去对她笑一笑,这就抱着垫子往外面去。 父亲冰冷的书案上,坐着垫子不冰小屁股,此时转向春暖花开的季节,福慧郡主也要抱着去才行。 妙姐儿看着人送了去,这才静下心来看看几封信,又开科选,京里的主考已经先定,春耕为秋收之根本,八皇子奉命巡视,跟去的一堆的人,哪些人要重视,哪些人可以不用放在心上,阮之陵大人又来一封信求王爷王妃示下。 八皇子是一定要去的,他的跟从人也知道的清楚,只是京里还会派哪些官员们跟去这就不知道了。妙姐儿白玉一样的手指在官员的花名册上点一点看看,江阴侯听说钻营要跟去粮道上查问,妙姐儿想想侯夫人如花容貌,这就一笑,江阴侯总是要去的,这个人倒好打发,一个美人儿这就可以。 然后是陶秀珠封地上来的信,雪慧一切安好,世子过年是陪着雪慧过的。那军中的只能是毅将军。这第二个儿子生的真是不错,紧追着哥哥的年纪,为他分担许多。妙姐儿提起笔来给陶秀珠先去一封信,信中殷殷叮嘱雪慧将养身子。 这信回完妙姐儿才是一笑,陶秀珠这一次是额外领略到妙姐儿的另一面。秀珠的来信是忿忿的,这信是别人代写,秀珠也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悦,信中道:“孙子是你的,外孙子是我的,我怎么能只图长幼而置女儿外孙与不顾。” 看到这句话妙姐儿也是放心不少,明白就好。世孙之位已定,如果家里再有象斌哥儿那样生出来的,妙姐儿对陶秀珠有言在先,她是不会客气。 怀胎十月理当珍惜,何况民间有七活八不活之说,妙姐儿为孙子之心,就象朱宣所取笑,是偏心的。 再去信朱睿,这是最看重的儿子,妙姐儿停笔想上一想才落笔写出来:“毅将军为辅,cao持军中,足见儿父数十年辛劳之心血,亦世子教弟之功。” 这样一封信写完,给毅将军的信就很是直白,妙姐儿命次子,速速给妻子修书一封,嘱她安养才是。 这个婆婆是做的辛苦之极,偏心不?其实也偏心。书信一一修完,妙姐儿略觉颈酸,这就站起来走出房门,在廊下站着看春机之盎然。 只看的一时,外面就有客来拜,却是三月三之后十几天没有看到的北平王妃。大家都老了,就是年青的时候,两位王妃也不是针尖对着麦芒,为江秀雅也闹过别扭,可有时候经年不见,京里相聚女眷是觉得温馨几分。 “请,”妙姐儿这就说请字,立于廊下这就候着北平王妃进来,看到她走近,容颜是憔悴不少,妙姐儿在心里嗟叹,她之今日就是我之明天,有一天我也会象诸夫人一样,老而不堪细看,表哥又会如何? 心思只是一转就抛开,表哥要是知道一定会说,表哥更老才是。夫妻平时相对房中,也携手去镜前数数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