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1章 猜忌 (第1/2页)
关于京畿路新任转运副使齐元祥,沈君昊听闻过他的种种事迹,因此十分担心他的为人雁回171章节。而此人在短短十多年间,能从西北边陲的八品县令,升至正五品的京畿路转运副使,可见手腕过人。 严格说来,沈君昊与他并无接触,但官场之中,只要提起这位齐大人,所有人第一反应就是他的“斐然”政绩以及他在上司面前的恭顺严谨,在下属面前的谦和平易。关于他的政绩以及民如子的好名声,明眼人想想就能明白其中的猫腻。但皇上听,自然没人敢多言招惹是非。 眼下,齐元祥刚刚升为转运使,永州离京城又不远,他是一定要树立好名声的,因此一定很想“为民请命,伸张正义”。 沈君昊思量间,只见一个中年发福的矮胖子迎了出来雁回内容。他右脸的那道疤痕随着他的步伐上下抖动,看起来甚是滑稽。 据传,十多年前的试,他曾绘声绘色地向先皇描述自己英勇救人的经过,最终落下了那道疤痕。其实那个时候因为他皮肤黝黑,疤痕看起来并不明显。再加上年轻健壮,即便不够高,称不上美男,勉强也算材魁梧的汉子。可他那么一说,大家反而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那道疤痕上。 后来也不知道的,就有人谣传,说长公主对边的人说:齐元祥单独看着还像个人,可是与云平昭站在一起,往金銮上一摆,他就是个歪瓜裂枣。如果把这样的人留在朝堂上,就是有辱国体。这话一出,原本有意招他为婿的人家全都打了退堂鼓。很快。他被派去了西北。 沈君昊不知事的真假,但单就眼前而言。齐元祥是五品大元,而云平昭只是赋闲在家。显然他并没有因当年的事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发奋图强。 齐元祥见沈君昊大步向自己走来,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却没半点诧异之色,但嘴上还是惊讶地问:“原来是沈公子。”他温和地笑着,朝四周的人群看了看,说道:“此时天色已晚,您怎么会来了此地?” “我看天气不错。就出来溜溜马。”沈君昊很随意地回答,朝满是乌云的天空指了指。随即,他的目光扫过屋里的一干人等。人群中,县令面有急色。而知府只是一味低着头。不愿与沈君昊有眼神接触。屋子正中央,一名美妇跪趴在地上,低低啜泣着。一个小男孩呆呆站在她旁边。目光呆滞,口水正顺着他的嘴角滴滴答答往下。院子四周,众人的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 齐元祥顺着沈君昊的手指朝天空望去,笑道:“沈公子真说笑。这天,眼看着要下雨了。”他的后半句话说得意味深长。 沈君昊不以为意地耸耸肩,说了句:“原来是我看错了。”他表轻松。随即又用不高不低的声音感慨:“幸好只是看错了天色。若是看错了其他事,恐怕——”他朝着齐元祥笑了笑。又低头看了看只顾着哭泣的白芍,讶然道:“原来诸位大人是在这里审讯犯人,看来我来得不是时候,打扰你们了雁回171章节。” “其实也算不上审讯犯人。”齐元祥避重就轻地回答,思量着沈君昊的话。他与沈君昊并不相识,只是远远见过他与其他人喝酒作乐,再加上沈伦有意无意表现出的不满,他与多数人一样,只当沈君昊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可回味他的话,那句“若是看错了其他事”,暗含警告之意。再看他有成竹的模样,他虽很想借今的事收揽民心,但并不敢当众对沈君昊把话说得太明。 沈君昊见齐元祥起了疑心,心中明白他并不是被收买,只是被利用了,因此稍稍安心。当下,他需要的只是把事压下去,等待确凿证据。看知府依然垂首而立,避开所有人的目光,他上前客气地对他说,他不想打扰他们审案,请知府行个方便,命人开了城门让他回客栈。 知府吕大人此刻正头痛。程大的死,他虽未沾手,但他知道齐元祥最拿手的就是踩着别人往上爬。如果他要拿这事大做文章,作为知府,他绝对脱不了。因此他哪有心思考量沈君昊的话,只是下意识朝知县看去,心道:开个城门罢了,县令派人说句话就是了。 一旁,知县被顶头上司的这一眼看得心惊胆颤。程大死在他的大牢,是他下令压下这事。刚刚白芍叙述冤时声泪俱下,听者伤心,闻者落泪,民怨沸腾。他不知道这位齐大人的秉,但依着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