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七章 小地主 (第2/4页)
道,就不用大姨夫送了。诶,表姨,二哥这会子过来,铁定没吃饭,你给多添双筷子呀!” “嗯,我这就去。”桃枝点点头,脸上闪过一抹欢喜,转身走开了。 这边屋子里,孙玉霞咯咯笑起来,拍着锦曦的肩道:“诺,这下你瞧出来她为啥爱说笑了吧?梁礼胜可是她的那一记良药呢!” 锦曦轻推了下孙玉霞,道:“小姨,你可小声点儿,仔细惊吓了桃枝表姨,人家现在还是怀揣着小心思,像那果子还没熟透,可别到时候大好的事情倒被你给吓黄掉了呢!” “要真被我这几句笑话就给笑黄掉了,那也算不得真情意。不过,照着眼下的形势来看,梁礼胜那小子对你桃枝表姨,是真的好,就是你桃枝表姨以前遭遇不好,心寒了太久。” “只要我二堂哥是真心,桃枝表姨的心,总会有被捂热的一日的。东西收拾的差不多了,赶紧的吃饭去!”锦曦说道,拉起孙玉喜爱出了屋子,来到前面的铺子里。菜已经端上了桌,孙大虎孙玉宝正拉着梁礼胜落座,桃枝从一旁取了温好的米酒过来,给几人一一斟满。 锦曦跟梁礼胜打过招呼,在他右手边坐下,目光扫了眼梁礼胜周身,瞬间感觉出一些他的不同来。这种不同,不是明显的穿衣打扮,或是从行为举止方面的不同,透出的一种隐隐的气质的不一样。 以往的梁礼胜,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很纯粹的,乡下庄户小子跟泥土巴打交道的气息,不怎么修边幅,身上经常是带着阳刚和浓烈的汗水气息的,头发基本都少有整洁不沾泥土星子的时候,身上的衣裳,臂弯和袖口还有膝盖那些地方,基本上都是破了洞的,冬天基本是不穿棉鞋,只穿一双单薄的布鞋且脚趾头的地方有明显的磨损痕迹。 而这会子锦曦瞧见的梁礼胜,头发上干干净净的,身上散发出淡淡的男人的气味,锦曦留意到他穿的外衣上,胳膊肘的地方缝补着一个x字形的补丁,针脚很细密,选用的线跟衣裳本身的颜色相近,若不是锦曦眼力好又坐在他近处,是瞧不出来的,由此可见缝补之人的针线活很不错。更甚的是,他双腿规规矩矩的放在桌子底下,干干净净的裤管下面竟然蹬着一双崭新的棉鞋。 这双棉鞋,跟上回在锦曦家时,桃枝动身来县城前,委托孙氏转交给梁礼胜的那双鞋子布料的颜色不同,不过嘛,这鞋面的布料,锦曦却是眼熟的很,因为这布料,正是锦曦以前扯给桃枝的。由此,就不难推出梁礼胜这一身气质的该表,是缘于何人了…… …… 腊月二十日,锦曦和梁愈忠,带着管家蔡金山,在大牛和春柱的陪同下,随着长桥镇牙行里的牙侩宋典,去了宋典引荐的那几处田地那瞧去。 因为金鸡山村周围,还有许多其他规模或大或小的村落,左边有郑家村,金家村,傅家村,右边有廖家村,严家村,鲍家村,再往远一些还有周家村,何家村什么的。以金鸡山村为中心,跟近这些村落的田地,主要分布在两个地方,一处是以官道这两边的为主。还有一处在金鸡山后面,挨着柳树林子那一带的旱地和坡地处。 可以说,不管是从地理位置,水利灌溉,还是从土壤的贫瘠或是肥沃程度来分析,金鸡山村前面那条官道延伸的两侧田地,以及各自往横向延伸的,被那条小河围绕着而过的那一片田地,无疑是最好的良田。稍远些的地方次之,最差的当属各村落背靠金鸡山的那一条长坡下的坡地。因为经常干旱缺水。那一带都是用来种农副作物。 宋典手里有二十亩的一等良田,五十亩的二等,另外还有一些以此往下逐推的其他田地。二十亩良田里面,有八亩就在官道对面。基本是连在一块的。原来是那边鲍家村的田。从锦曦家大门出发,去往那边的八亩田里最多就一碗茶的功夫,算是很路近。锦曦对这些不是太在行,主要是看蔡金山和梁愈忠商议,从他们口中听来的。 蔡金山和梁愈忠去了那八亩田边四下瞅了一番,决定买下这八亩。 一等良田里面,还有三亩是金鸡山村一户人家寄卖的,跟锦曦家的大院子隔着几块地,也买了。靠着郑家村那边,还有五亩一等田,距离虽然远了些,但好在那四块田是紧紧挨在一块的,灌溉施肥起来都比较省事,蔡金山只能一一分析利弊,但最后的拍板权还在梁愈忠的手里。梁愈忠有点犹豫,习惯性的看向锦曦。 锦曦认真思索了一番,从梁愈忠和蔡金山的分析来看,郑家村那边额五亩田,除了路途远了些,中间还隔着个傅家村,日常管理废脚程,其他各方面无一都是优点。 “爹,那五亩田干脆也一并买下来吧,到时候咱再把田给就近租出去,那田对咱金鸡山村这边的村民来说是远了,可对那边上的郑家村和傅家村的村民却是方便又路近,田好只要打理得好,赚头很不小呢,不愁没人耕种。咱平常也不用常过去打理,到时候收租子就成了!”锦曦道。 宋典微微额首,蔡金山笑着点头,梁愈忠颇为激动的道:“哎呀,瞧我这脑袋瓜子,好,还是我闺女脑瓜子转的快,那就买了,咱到时候也做回地主收租子去!” 转了将近大半日,锦曦和梁愈忠蔡金山最后拍板落定,一等良田买下十六亩,每亩照着这一带的市价八两银子算,统共得出一百二十八两银子的置田费。除此外,还有宋典的五两银子的牙侩中介费。 晌午饭是锦曦家准备的,在乡下人的眼中,买田跟盖新屋子的郑重度是只增不减的,当日晌午饭,孙氏和简氏弄了一大桌丰盛的菜,席间有牙侩宋典,梁愈忠,为了饭后订田契,梁愈忠还特地去把里正,村里私塾的杨老先生,还有老梁头,以及大牛,春柱,全给请了过来做见证。 一顿饭吃的好不热闹,饭后,在各方见证人的见证下,梁愈忠和牙侩宋典签订了田契约,宋典拿着契约,还要赶去官衙盖印正式生效,锦曦让蔡庆阳赶着马车送宋典回镇上,临走前,还又特意给宋典封了个二两银子的红包。 该花的钱一文都不能省,对宋典这种手里掌握着一堆长桥镇,乃至整个望海县城人口头匹货物田地屋产资源的资深老牌牙侩,往后需要跟他打交道的事情,绝对不在少数,锦曦觉得跟他打好关系,也是必要。而且宋典得了中介费外的二两银子的红包,心下欢喜之余,办起事来自然会越发尽心尽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