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世上有没有活雷 锋?(二合一) (第2/3页)
情,除了锦曦和千里香的孙玉霞他们。村子里和老梁家这边唯独梁礼辉知晓! “那会是谁那么好心呢?竟然为我们曦儿如此请功?虽说那二百两银子我们不能领受。可是人家那份大恩情,却是要铭记的。”孙氏不解的看向面前的丈夫和闺女,一家人都猜不到,只能叹道。 梁愈忠坚定的点头。这两口子。素来不管是自己行事。还是在教育子女为人处世上。都是秉承着一句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二百两银子,可不是滴水。在没有找到这个请功的恩人前,这份恩情。将会是梁愈忠和孙氏两口子,时时铭刻在心头的一件最重要的大事。 不过,锦曦可不这般认为。 “爹,娘,你们也别先急着铭记感恩。这世上可没有白吃的晌午饭,天上也不会白掉银子。早晚有一日,那个请功的人会自己站出来的。” 雷锋做好事不留姓名,可人家把捡到一颗螺丝钉那样的小屁事,都给记在日记本里了呢! “曦儿,你怎么能这样去猜忌别人呢?这分明就是那个请功的人,对咱家有大恩啊!”对于素来以感恩为己任的孙氏,对锦曦这样的说法表示不解,也有点小不满。 “曦儿,你是不是想到了啥?”梁愈忠问。 “就冲着那人给我们请功这事,明着是给咱施恩,可是,暗里却无疑将将咱推到风口浪尖去呢!”锦曦道。 梁愈忠露出琢磨的样子,孙氏和董妈对视了一眼,皆是一脸迷惑,锦曦轻叹口气,将话说的更明白些。 “若是这二百零银子,是望海县衙将我的那一笔也一并申报了上去,那么,这二百两银子我们自然能心安理得的领受。但是,大堂哥早就跟我私下透露了……如此,那人请功,实则是要让我们处于一个难堪尴尬之地,那二百两银子,我要不起!” 锦曦没有要把人心往坏处想的习惯和癖好,但是,她绝对相信这请功的人,一定是有缘由可循的。因果关系,事理循环,这是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孙氏和董妈毕竟都不是那种不谙世事的人,听锦曦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哪里还能不明白? “居心难测啊这是!”梁愈忠皱着眉头坐在那,喃喃道。 孙氏以手支着下颚,先前的激动和喜悦,瞬间被蒙上一层淡淡的阴影和隐隐的担忧。 “爹,娘,在事情尚未弄清楚前,咱也犯不着焦忧不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凭着良心做事,该咋地咋地,不怕!” …… 日子过得飞快,那个请功的‘恩人’一直没有出现。 天气越来越冷,白日越来越短,锦曦家前屋后院,屋檐下的筑的那些燕子窝早已空空如也。 院子里的大槐树叶子早落得差不多,只剩下一些发黄枯竭的残叶挂在树梢,在初冬的寒风中,飒飒而动。 早上,董妈在院子里洒扫,地面和花坛子边,落着一层薄霜。日头好晚才从东面爬起来,阳光一照,霜花在消弭前泛出一层薄薄的五光十色的光彩。 空气里似乎洋溢起淡淡的喜庆之气。 锦曦精神饱满的拉开屋门走出来,身上换上了孙氏亲手裁做的冬衣,青底银红碎花的襦裙襦袄,领口的地方缝了一圈灰褐色的兔子毛。 紧跟在她身后的出来的,也是同样一身新的锦柔。昨夜临睡前,锦柔突然抱着枕头来了锦曦的屋子,姐妹两个挤在一个温暖的被窝里,说了小半宿的悄悄话。 等过完年,锦曦就十三岁了,而锦柔,也快要九岁了。九岁的乡下小丫头,如今也渐渐萌生出自己的心事来。 老三老四越发的调皮。孙氏忙于照顾,自然少不得对锦柔这有些微的疏忽。这若是换在别人家,夹在中间的闺女心中定然有点小不平,但锦柔却不这般想。 相反,比起温婉谦和素来不与人争抢的娘亲孙氏,锦柔更喜欢跟强悍能干的长姐那倾诉自己的心事。 而锦曦,也不管自己白日在铺子里有多么的忙,夜里家来,照例会从看书的时间里,抽取些出来。好好的做meimei的倾听者。 今日锦柔身上的冬衣看起来。喜庆气较锦曦更浓,锦曦还帮锦柔在头上梳着可爱俏皮的双包髻。 简氏看着这一双姐妹从屋子里出来,初升的冬日暖阳从东面照过来,罩在她们二人的身上。那两身喜庆的冬衣。似镀了一层薄金色的滚边。 姐妹两人。一个已然发育。站在那里身量娉婷,眉眼清秀恬静,但双目却清澈传神。形容举止间。俨然透出沉稳大气。 另一个则娇俏可人,站在jiejie身旁,带着婴儿肥的蜜色脸庞上,始终挂着淳朴娇憨的笑意。 锦曦跟简氏简单交代了一声,就要出门。 “大小姐,二小姐灶房的锅里,早饭扣在锅里,有大小姐爱吃的地瓜粥,也有二小姐爱吃的麻薯糯米丸子,你们俩多少喝一点吧,回头晌午饭怕是要等好久。”简氏搁下笤帚,道。 “今日赖床耽搁了时辰,郑家那边怕是很快就要到了,我得赶紧过去。柔儿,要不你去吃一点,垫吧下肚子吧?”锦曦道。 “姐,我也不饿,我要跟你一道过去,一会子新娘子就要过来了呢,有喜糕吃!”锦柔笑嘻嘻道。 可不就是嘛,今日可是十一月初六,是桃枝嫁到老梁家的大好日子呢! “成,那我们一道过去。”锦曦笑道,姐妹俩告别了简氏,挽手出了院子,进了村子。 老梁家门前的青石路面,聚着好多村里的半大孩子,还有些老妪和妇人。 那些半大孩子们摩拳擦掌的样子,一看就是在为接下来新娘子进门的抛洒米糕糖角子而热身。 大房的正门两侧,因为谭氏过世时而张贴上去的白色对联,如今已被火红色喜联覆盖。门楣上,悬挂着两盏大红灯笼,是粱礼胜专门从锦曦家借去的。 即便这会子是白昼,尚未到夜里,但是,为了增添喜气,粱礼胜已经将灯笼给点燃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