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接受任命 (第2/2页)
讲述他父亲的事。 在元昊反宋后,双方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但西夏也是惨胜,他们所掠夺的物资,根本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与先前依照合约及通过宋夏民间贸易所得的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而元昊好大喜功,四处征战,国库空空如也,民间贸易中断后,西夏物价上涨,百姓十分困苦,四处怨声载道以及西夏与辽国出现矛盾等各种原因,使得他们与想和谈的宋一拍而合,实现了和议,终止了这场战争。 徐罡听得很认真,这些都是他以前在小镇上根本听不到的事情。 “你爹被抽调到前线时,战争刚好结束!”石应龙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既然战争都结束了,我爹又为什么受了那么重的伤?”徐罡很是想不通。 石应龙苦笑了一下,缓缓的道:“两国军队之间的战争确实是结束了,但是也标志着属于我们的战争开始了!” “我们的战争?”徐罡一脸的茫然。 “西夏人议和,只是迫于无奈,从战争结束那天起,他们的探子便装扮成商人、贩夫等,甚至混入我军内部,刺探军情。”石应龙说着便皱起了眉头,为了清除这些西夏探子,他可谓是想尽了办法,其中还发生了一件事情,险些让他也丢掉了性命,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是在他心中却留下了时间也无法抹灭的恨。 当年,石应龙派往西域的察子,发现了李元昊有称帝的野心,随后通过精心安排,在西夏紧缺人才的时候,让军中的两名察子,以累试不第、自视才能难以舒展为由,叛宋投夏。这两个察子到了西夏后,兵行险招,上演了一出醉酒题词触犯元昊名讳的戏。 后被巡逻者将他们拿下送予元昊,元昊问起他们为何触犯他的名讳,又为何潜入夏境时,二人大声喊到:“姓尚未理会,乃理会名耶?” 元昊本姓拓跋,其先人曾受唐朝皇帝赐姓李,后又受本朝天子赐姓赵,可谓一人多姓的典范,二人喊的那句话,刚好戳中元昊心坎,让他将二人视为人才,不仅免了他们的罪,将其释放,而且委以他们重任。 后来又在石应龙的精心安排下,他们很快便获取了元昊的绝对信任,在元昊建国后,一人官至中书令,后来还当了军师、国相,另一个也是位高权重。 山水川之战后,便是二人建议元昊出兵渭州,待机取长安,元昊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策划了定川寨之战,命令西夏军队深入渭州,中了我军埋伏,全军覆没。 他俩都是石应龙非常信任的人,宋夏战争慢慢的进入了白热化,为了他们的安全,石应龙便命他们以病逝为假象离开西夏,回到了探事军中。 谁知道他们早已被功名利禄蒙蔽了双眼,一直暗中向西夏传递我军重要军情,导致我军多次战败。 议和成功后,宋和西夏展开了探子之战,二人居然又假传讯息,想要颠覆探事军,他们说在某处发现了几十名西夏探子,石应龙信以为真,便命徐承义带领整都的人马随他前往目的地,试图全歼对手,谁知道在中途便遭到埋伏,死伤惨重,徐承义为了帮他挡下一道致命的暗剑,身受重伤。 最后逃出来的人不到十个,全都身受不同程度的伤。 石应龙回忆到这里,两只眼眶都红了,那种被自己人出卖,看着兄弟们死在自己眼前的感觉,真的太痛了。 “那两个叛徒是谁?”直到此刻,徐罡终于知道了父亲的死,并不是那么简单,原来自己一直都有两个不共戴天的仇人,他双拳捏得嘎嘎响,双目通红,恨不得冲到那二人面前,食其rou,喝其血。 “一个叫张述,改名张元,一个叫胡锋,改名吴昊。老夫想不到他们居然舍不得元昊给他的荣华富贵,病逝回军是假,为西夏刺探军情为真。”石应龙咬牙切齿的道。 “张元,吴昊!”徐罡心中默默的记下了这两个人的名字。 “石军主,敢问你是否知道张元和吴昊现在身在何处?”因此徐罡已经相信他说的全是真的,对他的称呼也变了。 石应龙当然也感觉到了徐罡的变化,心中感到很是欣慰,对他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现在老夫也不知道他们到处躲到哪儿去了,老夫派了整整一营的察子分散全国各地,以及潜入西夏,可是至今也没有探得关于他们的任何讯息。” “石军主,我愿意加入探事军,只要您能帮我找出张元、吴昊二人,让我报了父仇,您让我干什么都行!”徐罡扑通一下,单膝跪地,抱拳望着石应龙,眼中全是坚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