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回 竟然是他 (第1/2页)
两位小姐其实连绿叶也称不上,最多是两片黄叶。ads:本站换新网址啦,速记方法:, 一个高龄未嫁,容止粗漏,一个虽温柔可人,奈何府邸薄西山,如何配得上玉树临风,温文而雅,出高门的大少爷。 就这样,在放榜后的一个时辰,高府的门房前所未的忙碌。京城里有名的,无名的媒人,冰人们,踩着绣花鞋,甩着锦罗帕,颠颠的上了门。 高家上下一片哗然。 …… 平芜院里,高鸢尾动了动微酸的脖子,扔了手中的针线。 腊梅端着托盘进来,笑道:“燕窝来了,姑娘快歇歇,趁喝了罢。” 腊梅拿过针线篓子,看了看笑道:“姑娘的活计越来越好了,这针脚便是府里的绣娘见了,也会夸一声好。大少爷肯定喜欢。” 高鸢尾笑道:“以大哥的为人,不喜欢也会夸声好。” “姑娘这话说的极是。自打先夫人去后,大少爷待人越发的和气了。如今又中了解元,府里上上下下,都在说大少爷好呢!”腊梅笑盈盈道。 说话间,紫薇掀了帘子进来,手里拿着几吊钱,笑道:“了不得了,我不过是被那媒人拉着说了几句话,便得了赏,想着那门房这几,油水定是足!” 高鸢尾笑道:“怎么,又有人上门了?” 紫薇笑道:“都几拨子了,这会都在夫人院里坐着呢。奴婢想着他等大少爷中了进士,拿了壮元,只怕咱们高府的门槛都得踏平几寸。” 腊梅也笑道:“也不知道老爷,夫人相中哪一个。” “只要不是李凤津,哪一个都好!” “捉狭的小蹄子,这话也是你能混说的。”高鸢尾佯怒道。 紫薇一脸傲色道:“小姐别恼,奴婢说的都是真话。咱们这样的人家,不管将来大少家世背景如何,只一点,子一定要好。能容得下人。像李大小姐那样的泼辣货,万万是不能进门的。” 高鸢尾啐道:“越发的胡说了,大哥的婚事,哪容得你一个丫鬟多嘴。” 紫薇并不害怕。仍笑道:“大少爷的婚事,自然轮不到时奴婢插嘴,不过小姐的婚事,奴婢心里却掂记着。” 高鸢尾脸色一红,静默着不说话。 紫薇见状。忙道:“小姐,奴婢打听到今儿上门的媒人中,可不光是为大少爷而来,还有为小姐而来的。小姐,这是喜事啊!” “混沁什么!”高鸢尾羞怒道。 腊梅忙笑道:“小姐,紫薇她说得没错。小姐如今已是嫡出,大少爷今回中了解元,那些富贵人家有女儿的,自然将目光对准大少爷,倘若有儿子的。谁说不会想着法的,将小姐你讨回去。” 高鸢尾心中一动,脸上有了几分喜色。 紫薇见状又道:“大小姐说给了崔家,二小姐说给了任家。崔家清贵,任家富贵,都是极好的人家。有了这两个前例,小姐将来的人家,必不会差。” 腊梅笑道:“依奴婢看,不仅不会差,只怕会更好的。小姐你想啊。以大少爷的本事,来年试,三甲是逃不掉的;就算二少爷再不济,桂榜百名肯定有。小姐有了这两个助力。水涨船高,再加上相府的门第,何愁找不到好人家。” 两个丫鬟,你一言我一语,高鸢尾素来冷清的脸上,不知何时已笑意满满。 …… 高则诚今被同僚围着道喜了一天。脸上虽不十分得意,心下却相当的自豪。 回府后,见老太爷跟前的丫鬟已守在门口,心思略转,令贴小厮先往夫人院里会吱一声。 半个时辰后,高则诚从老太爷处出来,径直去了朝院。夏氏已立在门前等候,见人来迎了上去。 “老爷今回来的早。” “家里有喜事,便早些回来。怎样,我听说今府里全是上门贺喜的人。” “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夏氏笑盈盈的将今上门贺喜的人家一一道出,末了又道:“除去这些,还有六七家是给大少爷说亲的,三四家是给三小姐提亲的,竟都赶在了一。” 高则诚听罢,眼中闪过波澜,暗暗惊心,崔家门生中,竟未有一家上门。看来,崔家对他果然怀恨在心。 高则诚慢慢坐到塌上,一言不发。 夏氏自然不清楚这里头的深意,见男人不喜反忧,道:“老爷可是在担心大少爷的婚事?” 高则诚一愣,忙敛了神色道:“倒有几分担忧。他母亲生前叮嘱过,让我为他寻一门好亲……” 夏氏脸慢慢沉了下来。 高则诚何等眼力,暗知言语有失,遂停住不语,陪笑道:“居然有上门给三丫头说亲的,可有中意的。” 夏氏凝目看了男人一眼,方才轻轻叹道:“有一户人家,我瞧着十分中意。” “噢,是哪个府邸,快说来听听。”高则诚按下心绪,耐心的听夏氏说话。 夏氏见男人对她陪着百般的小心,心里泛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遂温言道:“京城的梅家!” 梅家? 高则诚皱眉:“可是在工部任职的梅家?” 夏氏笑道:“京城统共就一个梅家,难道老爷还分不清吗?” “说的是何人?” “梅家嫡支嫡脉的嫡长孙——梅清。”夏氏轻道。 “柔儿,你居然相中了梅家,这是何道理?”高则诚温言道。 京城梅家,也算是世代书香,官宦大族,只是到了梅老太爷这一代,因不善巴结、经营,家道便有些中落了。如今梅家人虽然还有几个还在朝中为官,却都超不过六品。堂堂相府千金,嫁一个小吏人家,传出去,这名声可不大好听。 “梅家的男子,虽然在朝堂之上无甚建树,却都是重重义之人。老爷你看梅家的男儿,哪一个房里有三妻四妾,不都老老实实。本本份份的守着正室过子,便是有那妾室的,多半也是因没有嫡子而纳的。” 高则诚眉头未舒,似在思虑这门亲事到底妥当不妥当。 夏氏索摊开了细道:“我也细细打听过了。京里像他们府里这般夫妻恩,兄弟和睦,儿孙懂事听话的可没几个。今来替三丫头说清的那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