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医泡段_第一五九章 讲故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五九章 讲故事 (第2/2页)

李弘在,总不能打小四和李弘吧?只能打小胖子了。

    吃了午饭,就午睡,睡一个时辰,起来出去再骑一圈马,松松筋骨,因为只是让他们醒醒脑,运动量不会很大,回来了,边听乐师弹琴,边听乐师说说乐曲的来历什么的,算是音乐欣赏课,这个没有作业的,只是潜移默化,看看能不能让他们培养一点高雅的情趣罢了。

    音乐课上完了,再就是唐依正式出马,引着他们去看看小动物,顺便教他们什么动物吃什么东西,让他们自己亲手喂养,虽然不是宠,也是培养一点爱心罢了,当然唐依也不会告诉他们,这些小动物们是用来给她做**实验的。

    唐依还特意在动物受伤时当着他们的面给小动物们治疗,就算是动个小手术什么的也不会避开他们,让他们慢慢习惯,再后来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受伤了就得这么救治。

    用过晚饭就是悠闲时光,段断和唐依轮留讲故事,比如段断要讲的,还有唐依说的。这两本书是两人精挑细选出来的,如之前所说,是集政治与阴谋之大成的一部小说,用来教李弘是最最合适不过的教材了。而虽说看似一部家族史,却也充满了人性之间的勾心斗角,两本书最大的共通之处就是人性,人性之善,人性之恶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唐依还自己把红楼默写出来,当然不是原词原句,唐依没那个本事,就算是原本书中精华所在的诗词歌赋也都没有。

    唐依当年也就是因为外婆喜欢,跟着读过,还陪着看了一套电视剧。但毕竟出身大院,就算是由小资的外婆教养成人,但那些老爷子们也不是吃素的,自然也不会由着老外婆把唐依往闺秀里带。

    加上唐依估计父母身上那些小资的因子就不多,而老爷子们后天的培养,自然也就不可能像那些女同学那般把诗句抄在小本上,日日诵读,以背出全文的葬花词为乐,她没那个耐性,现在自然也就不可能默得出来。

    本来唐依默故事的主因是乾隆年间这本书被当成反书被禁过,现在用来教皇子,总不能明知山有虎,还偏向虎山行吧,自然要先把故事写出来,再删删减减的来个修饰,来了五年了,也不白待的,不合时宜的自然要删掉,省得惹出大大的麻烦不是。

    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原来那些对她来说只是故事,结果自己重头写过,就对林meimei那娇软刻薄的性子厌恶起来,也不太喜欢宝jiejie那所谓的七窍灵珑心,更讨厌宝玉看似怜花惜花,却无一丝护花本事的凉薄本性。而其它人等,如王夫人,王熙凤,老太太也都不是省油的灯,边写边想,竟然有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感观。

    越写气越大,基本上,唐依版的也就披了一身的外皮,故事虽然还是那个故事,里面的人物也都还是那些人物,人物的性格也没有改变,因为有了不同的解读,段断曾经以为的爱情史诗变成了污水塘子。里面除了晴雯、巧姐儿、刘姥姥之外,几乎是洪桐县里无好人了。

    但段断也明白,唐依的意思很明确,为啥跟这几个小屁孩讲红楼?让最大八岁,最小三岁的小正太理解红楼巨著那是做梦,用评书的形式,实际就是让他们明白,建立一个家很难,可是想毁了它却十分之容易,千万别重蹈复徹。

    段断看唐依这么认真,想想也就抽时间把默了一遍,主要也是怕有什么犯忌的事。与其实又是不同的,虽说也是白话文小说,但著书者毕竟是清人,受传统影响较深,其实文章是半文半白的,加上言语之间较为隐晦,唐依默书之时,所费的力气很大,还不时的与段断一起推敲印证,生怕自己记忆有错。

    但金大大的本身就是通俗的武侠小说,全文都是大白话,浅显易懂,里面的精彩在情节的设计上,一环扣一环,根本就不用段断往里加什么注释。

    写完了,段断对金大大更佩服了,因为他竟然无法删减任何一处,唐依笑了,说当年有人拿出金大大的一段文字出来,问人能否删一字由此也可知金大大对自己的文有多么的重视了,现在他们还原不了全文,达不到金大大不能删一字的境界,情节上就别让金大大痛苦了,本来也就不是他们的主行。

    段断想想也是,可是删改不了,就不敢给孩子们讲了,直接把书送到李治面前,您看看,能不能当故事给孩子讲讲。李治看了两天,红着眼睛抱着书过来的,问了一堆傻问题后说,讲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