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医泡段_第一六九章 粮食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六九章 粮食问题 (第2/2页)

一大块猪油进了耗子洞?”段断眨着单纯的眼睛。

    站在首位的一位老将军本来一直保持着沉默,刚刚也没有加入争论,一直闭目养神,听到段断的话,突然双目一睁。

    李治笑了,是啊,文官们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他们一个个都披着道德的外衣,一个劲的说新罗是大唐属国,忠诚的朋友,当年也协助太宗打过高句丽的,人家来救援了不救不好。这让其它忠于大唐的属国们怎么想,怎么看。其实他们心里没一个是真这么想的。

    “刘仁轨,你派船护送,由户部着调两百石大米以救新罗之急。”李治看向武官队中一个黑瘦的小老头,当然看上去也就四十多,在殿上看,算是年轻的了。

    刘仁轨,大唐名将最著名的是,他组建水师打败了倭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美的在海上击败小日本的著名的将领,段断对他无限的敬仰啊。

    “你就是刘大人,久仰久仰,鄙姓段,小字清扬,您叫我清扬即可,您现在就有水师了?有多少船,您平时都怎么训练的,如果海上遭遇倭寇,悍匪,您一般用什么法子克敌至胜?”段断很激动啊,一下子就窜到了刘仁轨的跟前,跟追星族一样拉着他说起话来。

    段断的热情把那老头吓住了,真没见过这样的,抽回袖子,清清嗓子,“段大人,这在朝上。”

    “是啊、是啊,改明儿下朝了,我能带夫人去您家里拜访吗?”段断热情不减,反正他是打定了主意,要跟这位牛人好好的探讨一下海上做战的问题,怎么想出来的,大唐是有水师的,大唐都知道要水师,为什么后来的王朝一个比一个蠢?

    “段大人,你不是想借刘大人的船回家吧?”李治同学阴森森的问道。

    “啊那个倒真没想过,估计刘大人有船我们都回不去,所以我也早不做指望了。倒是刘大人可以用水师的船,沿边走走、看看一面训练了水师,一面绘制海图,为将来做准备。”段断茫然了一小下,是啊,按自己跟李治他们编的话,大唐有水师是可以送他们回家的,可是他们上哪找个家给他们回?

    “先说对新罗送粮的事吧,两百石都用大米吗?从哪调?”长孙无忌倒是老诚谋国了,拼命的想把话题再拉回来。

    段断心算了一下,一石大约五十多市斤,两百石就是一万斤,现代中国给朝鲜送粮可是按吨送的,李治真够小鼻子小眼的。但很快,段断算出来了李治送了五吨多快六吨大米给亲罗?这败家玩艺,不知道这些粮食酿成酒,能醉死一堆人?

    “皇上,错了吧”段断算清了账,马上又跳了出来。

    “什么错了?”李治白了他一眼。

    “那些粮食不是送,是卖”段断强调了一下‘卖’字。

    现在这些国家是有钱没地买粮去,大唐是看新罗是友好的忠诚属国的份上,于决定从自己不多的粮食里扣出一部分来卖给他们,其它人我们还不卖呢。

    “段大人……”长孙无忌有点牙疼了。

    “两百石粮食,长孙大人知道要多少地能种出来吗?又能养活多少人吗?就拿我的小庄子来说,每年都是我亲自选种育苗,每亩产量才四到五石。而关中是大唐的粮仓,其它的地方亩产仅为一二石。大唐的人口可比新罗多得多,好些地方的孩子还没饭可吃呢,我们能从自己孩子口里抢粮,送给别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段断说得那叫一个义正言辞。

    李治开始撑脑袋了,这个人,怎么算起账来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那点粮食,他家每年用来酿酒也不止这点不是。元超心里也吐槽了,当谁不认识段断啊他每年喂马,也不止这点啊,在这儿装圣人。

    长孙无忌倒是反省了,他想想也是啊,两百石粮食在他这样的大地主来说,他一个庄子的收成都比这个多,他根本就不觉得李治给多了,听段断说还要问人要粮钱,他都觉得不好意思,那才几个钱?还值得一伸手?可是段断这么说了,他还真不好意思不要了,两百石粮食拿出去施粥也能施好几天呢。万一有那不着调的因此而弹劾自己,制造了民怨也挺麻烦的。但他是谁啊,史上著名的老狐狸之一,能被这点事难倒?

    “嗯,那由段大人接待新罗使者,顺便讨论粮食的问题。”长孙无忌直接对段断说道,他似乎一点也没注意到,他是在替李治做决定,还根本都没看李治一眼,段断抬头看向了李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