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53 再入京师 (第2/2页)
是他左眉头处的皮肤被利刃削去一片,眉毛断了一半,nongnong的血水顺着眉骨和颧骨,从左眼旁边流了下来。 秋仪之是见惯了战场上盘肠血战场面的,这点小伤在他眼里更不在话下,便道:“还好,不过小伤而已,可惜破了相。幸好你已成了亲,要是那几个光棍脸上受伤,恐怕现在已经哭天抢地叫起来了呢!”说罢,便“哈哈”大笑。 身旁众人也跟着嘻嘻哈哈笑了起来。 笑了一阵,秋仪之却见孟洪脸上没有半点笑意,猜到他似乎有些心事,便道:“哎呀,都怪我说话没有分寸,是不是这几句话惹得你孟洪不高兴了?若是如此,我先给你陪个不是。” 孟洪刚忙摇手道:“不敢不敢,大人说话都在理上,我并没有不高兴。”语气之中却分明十分不快。 秋仪之是何等聪明之人,便笑了笑说道:“孟洪,你少诓我。当初你赢我手里金子时候的气魄跑哪里去了?现在跑到我面前来装像?有什么想法,你如实说,若敢隐瞒欺骗,看我叫你们赵头怎么罚你!” “大人叫我怎么说,那我就说了。”孟洪叹了口气,忽然抬眼瞧了瞧秋仪之身边的林叔寒,说道,“林先生教的,说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脸上受了伤,回去想掩饰也掩饰不住,这便是不孝吧?” 他话音刚落,众人全都一愣,紧接着放声大笑起来。 然而众人一面大笑,一面细想,却觉得孟洪此言甚有道理。大汉以孝治天下,最讲究孝敬长辈;大汉又以儒教治天下,圣人之言奉若圭臬——若真是这样的说法,那还有谁来从军杀敌? 于是秋仪之一脸严肃地对说道:“孟洪,看来你跟着林先生这几天的书没有白念,就凭你这句话,我就要好好赏你。不过这话说不明白,就怕你心里依旧糊涂,将来上了战场,心里有了杂念,手上有了犹豫可就危险了。” 秋仪之又转身,冲着林叔寒一笑,说道:“林先生,这是你教出来的好学生。解铃还须系铃人,还请先生就在这里为他答疑解惑吧。” 林叔寒点点头,莞尔一笑,上前半步,举起手中的折扇往孟洪脑袋上用力轻轻一拍,说道:“看来你小子读书还算用功,可惜读成了死书。你说的话原也不错,可惜不懂得‘中庸’、‘从权’的道理。我问你,若是强盗杀上门来,要伤你的父母,你怎么办呢?” “当然是同强盗以命相搏了,这还用想?”孟洪毫不犹豫地答道。 林叔寒冷笑一声:“这时候,你就不怕强盗伤了你的‘身体发肤’,不怕不孝了吗?” “父母都没了,还谈什么孝不孝的?”孟洪答道。 “说得好!”林叔寒赞道,“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你小子现在同倭寇作战,不就是同杀上门的强调交战么?你每杀死一个倭寇,自家父母、别人家父母被人杀害的机会便小了一分。什么是孝,这就是孝,而且不是小孝,是博爱天下的大孝!这样的事情,还不值得你去拼命的吗?” 林叔寒这番话正说到众人心底里头去了,不单是孟洪,就连身边的乡勇、兵士、商人们都无不十分感动,更有几个已是垂下泪来。 秋仪之从小是个孤儿,听了林叔寒这话,更是深有触动,硬生生将眼眶中的泪水屏住,朗声对诸人介绍道:“诸位,这位将军姓孟,单名一个洪字,乃是我从山阴县新募来的。此人一诺千金、忠孝两全,前途不可限量,因此正好向大家引见引见。” 秋仪之话音未落,早有善于察言观色的何九公上前几步,将手中一张银票塞到孟洪手中,说道:“将军这几句话说得好啊!老汉我父母死得早,没来得及孝顺,现在连长什么样都忘了。这点钱也不是给将军你的,是让将军转交给令尊、令堂的……” 孟洪拿着何九公送来的银票,见上头清清楚楚写了“白银一百两,周家银号凭票即兑”几个字,又盖上了红头大印,不知当收不当收,只好摊在秋仪之面前,用一双疑惑的眼神看着他。 若是别人送来的银票,秋仪之是绝对不会领受的,然而何九公,还有何九公身后那个周慈景却同秋仪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收了这张银票,便是给了这两人面子。 于是秋仪之笑道:“既是何九公的一番心意,你便收下好了。我记得你家住在城外山下,湿气太重,你老母亲又有风湿沉疴。不如就那这点钱,找个向阳的地方买块地,重新造间房子吧!造好以后,记得请我过去吃一顿进宅喜酒哟!不过这件事情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从此再不可私收银两,懂了吗?” 孟洪没想到秋仪之居然还记得这样的事情,已是深为感动,抽泣着点了点头,将这张沉重无比的银票小心翼翼地叠好了收进怀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