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63 往日无冤近日无仇 (第2/2页)
人身份,却没认出这大汉的身份,经他这么一自我介绍,又见此人身材容貌,果然就是那留了发、蓄了须的“铜眼罗汉”。 话说当年秋仪之奉了还是幽燕王的郑荣的命令到京城洛阳办事,途中路过安河镇,同这铜眼罗汉等所谓“河洛八友”的八名江湖豪客起了纷争。当时也同今日这样,性命危急,多亏了号称武林盟主的尉迟良鸿出手相助,才将这八人打跑,自己也靠了这份缘分同尉迟良鸿结拜为兄弟。 秋仪之又隐约记起当年尉迟良鸿武功卓绝,三拳两脚就将这铜眼罗汉打得没有丝毫脾气,当时这胖头和尚心服口服,随即退避三舍而去——此时自己若是提及尉迟良鸿的大名,说不定能让他知难而退,一场祸事便也能就此消弭干净。 于是秋仪之一边思索着语句,一边站起身来,对铜眼罗汉说道:“原来是大和尚啊!许久不见怎么还俗了?居然留起头发来。既然是故人,又是我兄长尉迟良鸿的武友,何不一同坐下吃一杯酒?” 铜眼罗汉听了环眼一睁,惊道:“怎……怎么?你说尉……尉迟良鸿是……是你的兄……兄长?” 秋仪之是故意提起这个话题,还唯恐铜眼罗汉听不出他的旁敲侧击,现在听他接了下茬,便赶紧接过话题说道:“没错。这是还全靠大和尚呢,若不是你挑起安河镇那场纠纷,尉迟大侠又怎会同我结拜为兄弟呢?” “此……此话当……当真?”铜眼罗汉急问道。 秋仪之答道:“那自然是真的。我同兄长乃是生死弟兄,情同手足。现在他人虽在洛阳,却依旧和我经常通信。只是信函不在身上,若是大和尚不信,我找人取来便是。” 他这话半真半假。 若单论“生死弟兄”四个字,可谓半点不差。可是“经常通信”就纯属子虚乌有了——倒不是他们之间关系有了什么裂痕,只是因为这尉迟良鸿武功实在太高,又兼了禁军总教头的名号,秋仪之若是同他过从太密,唯恐又要引起皇帝郑荣的怀疑猜忌。 可是秋仪之却丝毫不怕自己的谎话被揭穿,心想只要这结巴和尚松口让自己去取信函验证,那他就去林叔寒的庄园里头请尉迟霁明出来。以尉迟霁明的功夫,料理这个和尚还不是三只手指捏田螺么? 却不料铜眼罗汉咧嘴骂了一声:“他妈的!看……看什么信?你……你不知……道老子不……不认字吗?” 秋仪之听了心中一哂:果然是个粗人,脸上却不敢露出轻蔑之色,又道:“那也不要紧,我兄长的女儿现在就在我身边学文,不如叫她过来如何?听说大和尚在武林当中也是我兄长的同辈,叫她过来给叔叔敬一碗酒也是应当的。” 秋仪之一边说,一边心想:铜眼罗汉若真同意让尉迟霁明过来,那自己身边就有了护卫,再也不用怕他行凶了;若这个大老粗略精明些,知道尉迟家传之人就在左近,说不定也就知难而退了。 这铜眼罗汉号称“河洛八友”之长,虽然长得五大三粗,又是个文盲,然而江湖经验却极丰富,武林之中的消息又十分灵通,听说过尉迟家小一辈的武功虽也都还看得过眼,却没有一个如尉迟良鸿这样的顶尖好手——唯有尉迟良鸿的一个女儿,小小年纪武艺已超越同辈兄长,着实不可小觑。 因此铜眼罗汉道:“你……你……你没事叫……叫个小……小……小姑娘来做什么?” 铜眼罗汉本来说话结巴,也听不出到底是什么语气,反而让秋仪之无从捉摸他的内心想法,只好继续顺着自己思路说道:“既然如此,想必大和尚已是信得过我了。江湖上有句话叫‘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今日是我等几个有错在先,可惜大和尚没有兴致喝一杯赔罪酒。不过不要紧,来日方长,有朝一日我们有缘再会,定当加倍赔罪。” 说着秋仪之偏偏头,朝已是目瞪口呆的刘庆、石伟使了个眼色,随即向铜眼罗汉拱了拱手,迈步就要从他身边挤过去,手中却还擎着那把保命的宝刀不肯松手。 铜眼罗汉哪里会这样稀里糊涂就放秋仪之离开?随即就伸出巴掌大的手想要拦住秋仪之的去路,却对他手里那口宝刀依旧有所忌惮,用力抓住秋仪之握着刀的右手腕,随即向后一推,口中说道:“想……想跑?没……没这么容……容易!” 秋仪之情知自己今日是绝难蒙混过关了,只想着能多同这结巴多说几句话,盼着能有巡城的兵丁发觉异样,叫上大队人马上楼来搭救自己,又或是林叔寒、温灵娇、尉迟霁明发觉自己夤夜不归赶来寻找……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转危为安。 打定了这个主意,秋仪之危局之下反倒平静下来,嬉皮笑脸地说道:“大和尚,我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就算有些小误会,我兄长不也是化解了么?何苦这样为难我们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