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27 局势危急 (第2/2页)
持敉平鼠疫事宜的皇长子郑鑫,在这样情况下面也是摇身一变,统领起西线战局来。他也知道山陕道的节度军不管用,干脆遣散各地,又从户部、兵部讨了军饷出来,重新招募了两三万大军,进驻川陕咽喉的汉中城,把住了从四川北上的咽喉。 经过这样的部署,朝廷虽在战场上吃了亏,主动却也被对手捏在手里,却也终于勉强稳定住了战局。 岭南王郑贵这边,一番雷霆闪电般的攻势之后,无论是兵力还是精神都已经到了极限,新掌握的地区都需要派遣兵丁守护、任命官员管理,再也没有能力发动大军去攻击金陵、钓鱼城、汉中这样的坚固要塞据点。 而朝廷也一时拿不出大军平定叛乱,局面一时之间陷入僵局。 除了打听到这样情形之外,秋仪之还辗转想要获取皇帝郑荣的指示,可是山阴县通往京城洛阳必须经过金陵城,偏金陵被郑谕带领的岭南军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连水都泼不进去,更何况是接送一个揣了重大消息的大活人了。 于是秋仪之在山阴县中,仿佛孤悬海外的一叶扁舟,失去了同朝廷的联系,只能按兵不动,先守住城池再说。 而在江南道主持岭南军军务的郑谕奉了其父郑贵的严令,只围住金陵不动,不敢扩大地盘,因此在群山环抱当中的山阴县倒也十分太平宁静。 也正因为这个道理,临近几县百姓听说山阴县还算是个安稳的所在,便拖家带口跑来投奔,不仅将县城里头的空房客栈住了个满满当当,就连新修的几处庙宇祠堂,也都住满了人。就这样,还是有越来越多的难民不断聚集过来。 秋仪之没有办法,只好在山阴城下建立营盘,由自己手下乡勇团练巡逻守卫,专给难民临时居住。 就这样又过了十来天,已是秋风骤起,天气逐渐寒冷下来。 秋仪之是个心浮气躁之人,这样危如累卵之下的平静让他一日紧张过一日,天天拉着林叔寒研究讨论对策。 林叔寒却是十分轻松笃定,笑着对秋仪之说道:“皇上没着急,岭南王没着急,大人你着急什么?” 秋仪之蹙眉道:“我担心的就是这点。若是岭南王孤注一掷,点起重兵攻打洛阳,想必以朝廷的力量,又有关隘天堑可以依靠,反而不难取胜。可先生看看岭南王现在的举措,分明是要将新拿下的州县巩固起来,积攒力量,同朝廷分庭抗礼。这样下去,不知朝廷还要花多少时间和力量才能平定叛乱。” 林叔寒听了秋仪之这几句话,也不禁紧张起来,拉开手中自己新画的扇子朝脸上扇了几下,却觉得冷,赶紧收了起来,皱着眉头说道:“大人这么一说,学生才觉得后怕。这个岭南王不愧是统领压服了岭南道十几年的大人物,他这样做,才是取天下、守天下之策啊!” 秋仪之点着头,听林叔寒又说道:“岭南王果然有真才实学。不过有一点,学生愚钝,有些想不通。” 秋仪之摆弄了一下身前的桌上放着的茶碗,却不端起来喝,问道:“林先生这样的才干,也有想不通的事情吗?” 林叔寒一脸的严肃,说道:“大人不妨想想,岭南王取杭州、温州还有云贵、巴蜀这几处的坚固城池,都是无往而不利,势如破竹。以岭南王这样的本事,早就应该起兵争夺天下了,又何苦等到现在皇上已坐稳了龙椅的时候,才铤而走险呢?” 秋仪之听了这话,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先生还记得天尊教主温鸿辉吗?向岭南王爷这样精明强干的人,无缘无故又怎么会收留这个野心极大又乖张暴戾的天尊教主呢?岭南王有野心,也有本领,却蛰伏岭南十几年按兵不动,是个心如止水之人,又为什么会被温鸿辉这个小人说动,贸贸然就挑旗造了反呢?” 秋仪之话说一半,林叔寒已听出其中深意,惊问:“莫非是这个温鸿辉能同各城之中的邪教信徒联系,里应外合,方便城外的岭南军攻城?” 秋仪之点了点头,又摇头道:“这算是一条理由,却不是主要的。” 他不安地站起身,环顾了一下四周,见确实无人在旁偷听,这才说道:“林先生博学多才,也知道天尊教乃是从西域传播过来的。西域那边大多不如大汉,却唯有工程营建之法胜过中原。其中有一条,就是颇擅挖掘地道。他们挖掘之时,有专门的工具和法门,挖得又快又好,人手足够时候,一晚上足够能掘进两三百步。像这样围城时候,尽可以挖穿城墙,派兵潜入城中,到时城池就不攻自破了。” 林叔寒自诩饱读诗书,不论是经史子集还是稗官笔记,就没有他没读过的,然而今日听说西域还有这样的技术,也不由得有些惊讶,恨恨说道:“这都是些奇技yin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