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41 优势 (第2/2页)
郑谕主力,必定就会向明州城极速靠拢,极有可能将自己围堵在明州城中。 因而他不敢再多感慨,一声令下,便号令手下亲兵乡勇及伍常锡所部,携带了劫掠过来的骏马辎重,沿原路西进,离开了明州城。 明州海港失陷、粮草辎重被毁、大批海船沉没,就连殷承良、殷泰父子也狼狈逃窜,这样一连串的消息不久之后就传到了正被赵成孝牵着鼻子已走到衢州附近的郑谕耳中。 郑谕虽然志大才疏,却也知道明州港的重要性,知道自己手下十几万机动部队、二十多万各地守军,若是没了从岭南到江南这条海运的航线,仅仅凭借一条曲折的陆路通道,极难维持现在的军需用度。莫说是要保持现在十几万大军滚动突进的攻势了,就算能安然过冬熬到春荒结束,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能做出这样刁钻刻薄事情的,不用猜也就是那个刻薄刁钻的秋仪之! 郑谕想到这里,早已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撇下面前赵成孝率领的大军不管,立即命手下军队掉头往明州城进发,部下天罗地网,想要将秋仪之生擒活捉住。 领军的赵成孝头回执掌这样上万人的军队,讲究的是“稳妥”两个字,想着只要将手下大军安全交还给秋仪之,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可是他军中偏偏还有一个才华经天纬地的“半松居士”林叔寒在,他见对手慌忙撤退破绽空隙极大,不愿错过这大好时机,便向赵成孝提议,要乘机偷袭对手。 赵成孝虽有林叔寒帮他分担责任,却也不敢太过冒险,只将几股过于突出或是落后的队伍分割歼灭,倒也消灭两三千岭南军,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战果了。 秋仪之这边也已猜到郑谕势必将要大肆捉拿自己,因此不敢有半点耽搁,却不直接向西同赵成孝会和,反而先向北虚晃一枪,做出要进金陵城的假象,诱骗郑谕在北面绕了一个大圈子,这才凭着自己人马少、动作快的优势,从容押送战利品同赵成孝大军会和。 赵成孝等人见秋仪之不但完好无损回来了,还缴获了一大堆军需物品,更是喜出望外,自有一番寒暄问候。 秋仪之原本害怕自己逃不出郑谕的追击,现在却又怕他没头没脑胡乱袭扰地方,干脆令手下军士做出一杆大旗,又赶制一辆大车,将旗插在车上,四处耀武扬威。这面大旗足有一丈见方,迎风招展可谓威风凛凛,然而上面却只写着“山阴县令秋”五个怯生生的大字,让见过之人过目难忘。 这样再也明显不过的挑衅,让郑谕恼羞成怒,赶紧再次拨转大军前进方向,重又向西攻击秋仪之大军。 这正合着秋仪之的心意。 他依仗从明州码头缴获的几百匹战马,建立了一支轻骑兵部队,靠着这支机动性极佳的轻兵,又歼灭了几百人的岭南军兵士,将郑谕的火气彻底挑起来之后,便一路向西往自己的老家——越州府山阴县时快时慢地辗转而去。 郑谕紧追不舍,然而兵力却是越来越少。 原来是秋仪之将明州港口彻底破坏之后,岭南道向郑谕转运来的粮草军械就越来越少,而仅凭之前积累下来的军粮实在是难以维持开销,只好将维持不住的兵士分遣到各处州县,让他们就地cao练吃粮。 就是这样,郑谕才勉强维持住四万精兵,继续向秋仪之追击,速度虽然加快了,却也缩小了对秋仪之所部压倒性的兵力优势。 郑谕虽然天资有限,却也慢慢察觉出了这样的变化,有意停止狂飙突进一般的追击。然而秋仪之这边却好像恼人的苍蝇一般,时而攻打一下附近州县,时而又sao扰一下郑谕大军——甚至有一次趁郑谕不备,一支骑兵直捣郑谕大营,差点将其中军大旗给砍倒了。 经过这几年的历练,秋仪之的用兵已臻化境,特别是指挥小股部队如鬼似魅、难知如阴,郑谕又岂能抓住他的行踪?还好郑谕毕竟人多势众,又有大批兵力分散到各个州县,追击秋仪之的兵马虽然少了,却也加强了地方防备,让秋仪之越来越找不到能够轻易下手的州县。 就这样战况又僵持了一个来月,眼看年关将近,郑谕军中兵士思乡心切、疲惫不堪,士气越来越低落。 亲自再军中掌总的郑谕见到这样情况,也是越来越焦急。正在这时,前方传来战报:说是一直在自己左右袭扰徘徊的秋仪之所部,已全部撤离,往山阴县去了。 郑谕上了不少秋仪之的当,听到这样消息,还有些不相信,可紧随其后又传来前方探报:秋仪之所部已全部到达山阴县,就连他那面再招摇不过的中军大旗,也在山阴县城之中升起;而原本那些四处袭扰,让人抓耳挠腮的敌军,也再也没有了行踪,似乎也跟着返回了山阴县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