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91 情感|理智 (第2/2页)
先住下来。后来到了过年时候,小的才又见着了三殿下,想要向他讨个差事。可殿下却说我报信来京城,就已经立了大功了,安心在京城玩耍享乐就好了……既然三殿下这样说了,小的一个平头老百姓,总不能盯着讨差事吧?不过三殿下心里跟明镜似的,倒也时常带着我见见各个衙门的大人,让我学着说说官话……就这样一直道听说大人你也到了京城,这才跟着三殿下一起进宫来了……” 王老五被秋仪之问得急了,终于将这些日子在官场上学得那套东西给忘了,嘴碎的毛病又上来了,絮絮叨叨又说了好长一大段话。 秋仪之从王老五这好似乱麻一般的话里头终于听了个大概,也知道这其中一波三折的过程,不是一个脑子不太好使的王老五能编出来的——你就是教,也未必能教的会。 因此秋仪之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一大半,笑着说道:“你这话说得还在点子上,我三哥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总不会害你的。你瞧,今天他带你进来,不就是过来见我吗?难得进一回宫,也算是见了世面了吧?” 王老五脸上扬起笑容来,说道:“那可不是!小的以前在乡下,还以为皇亲国戚们天天蹲在皇田里啥都不用干……用金盘子吃白米粥,用金杯子喝茶叶水,就连拉完屎用的擦屁股纸都是金线做的……” 王老五忽然也觉得自己说话粗俗,连忙自己捂住了嘴,砸吧了两下接着说下去:“可后来才知道他们用的青瓷碗、水晶杯,比黄金白银都贵得多……也不是成天没事情做,三殿下就每天有写不完的文章、看不完的字、见不完的人……大人,要不是你把我从乡下田里头拔出来,我王老五什么时候能见这样的世面呢?顶多听听书、看看戏罢了……” 秋仪之一边听,一边点头,说道:“朝野分际分明。官府里头做些什么勾当,小民百姓都未必能够知道,更何况是皇家了。你王老五也算有心的了,这些日子能有这样的见识已是不易。很好!你有这份心,将来自然有派得上用场的地方。” 王老五忽然脸上一红:“大人,小的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知道吗?这些日子,天下不太平,我也知道。等天下太平了,小的就靠这几年攒的银子,到乡下买几顷地,讨个婆娘过安心日子……” 秋仪之听他这话说得虽然没有什么大志,倒也算是一条稳稳妥妥的出路了——若人人都是这样的想法,那这天下便也没有什么恶人、坏人了,就算有,也作不了多大的坏事、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想到这里,秋仪之感慨了一句:“你能有这几句话,我也放心了……” 话说一半,秋仪之突然想到那杨瑛儿似乎对王老五有些意思,想要告诉王老五,却念着皇宫禁地,不是说话的地方,便改口道:“你这心愿不大,我、还有三殿下一句话,就能帮你实现了。好了,我三哥不是叫你进来替我采办东西的吗?我进京得仓促,好多东西没有办齐。我先开张单子,你照样办齐了,再听我三哥吩咐送进宫来好了。” 说着,秋仪之便移步到桌前,扯了一张宣纸,又让王老五研好了墨,便舔饱了笔在纸上写字。 秋仪之素来节俭,列出的换洗衣服、日用杂物等东西只在宣纸上写了几行便再也写不下去,又开列了几本之前想读、又没空读的书,便叫王老五收好。 他转念一想,觉得应当带几句话给林叔寒、赵成孝他们,便又取了一张纸,想要写下几句托付的话。 然而他转念一想:林叔寒乃是足智多谋之士、赵成孝领军也是极为稳妥,自己若是事无巨细地再三嘱咐,实在是有些画蛇添足了。 于是秋仪之只寥寥写下数言,让他们在京城之中注意约束手下兵士、遇到困难可向三殿下郑淼和丞相钟离匡求助…… 正在这时,却听房门又被敲了几下,秋仪之循声望去,却见三殿下郑淼已推门进屋,快走了两步,随即掩上房门,又走到秋仪之面前,刚要开口说话,却见王老五还在屋中,便对他说道:“老五,我有事情同你家大人说,你先回避一下。” 秋仪之见郑淼声色甚是严肃,便也附和道:“老五,你就守在门外,不能偷听,懂了吗?” 王老五点点头,开门出去,又重又关上了门。 郑淼这才低声对秋仪之说道:“贤弟,你已知道了吧?皇上想要御驾亲征。” 这件事情秋仪之昨天夜里就知道了,想着郑淼既然在自己面前主动提了出来,那他必然也已知道了这件事情,也就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了,便说道:“知道了,小弟昨天押送岭南王爷进宫时候,皇上就将这件事情提起了。在场的还有钟离师傅和河洛王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