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权臣_096 鸠占鹊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96 鸠占鹊巢 (第2/2页)

秋仪之躬着身子回答道:“据微臣所知,火炮此物,乃是西洋流传至倭国的器械。原本使用颇为不便,只能固定角度方向,以装药多少来决定射程远近。这李胜捷花了大价钱,专门又请了工匠,将火炮安装在可以活动的底盘之上,才能使火炮能够左右上下移动、瞄准自如……哦,那岭南王爷之所以能够落入微臣之手,也全靠李胜捷的火炮,才能瞬间扭转战局……”

    郑荣一面听,一面沉思,忽然插话道:“这火炮真有这样大的威力吗?”

    秋仪之如实禀告:“确实如此。当时微臣已被岭南王爷重兵压缩在燕子矶旁边,正想着是要同敌军玉石俱焚,还是投江自尽。可李胜捷的火炮一响,岭南军或死或伤,优势顿时荡然无存。然而……”

    “然而什么?”皇帝郑荣接话道,“你有话就说,不必避讳。”

    秋仪之拱了拱手答道:“火炮此物甚是精密。微臣同岭南王府、突厥人、岭南蛮人、倭寇、天尊邪教等都交手作战过,还从未有人运用过此物,就连李胜捷拥有的火炮,拢共也就这艘船上的这十门而已。”

    郑荣沉吟道:“那还好,没有流布出去,否则这天下坚城,还有哪座能够固守?”

    “皇上圣明,还有一事……”秋仪之道。

    郑荣说道:“你接着说。”

    秋仪之便又回道:“还有就是火炮运用起来,成本极大。今日皇上所见的乃是触发弹,发射出去之后遇到坚硬物件便会爆炸。触发弹威力虽大,价格也是极为高昂,每颗都值一百两银子,方才李胜捷演示火力,三百两银子,就这么发射出去了……”

    众人听了无不倒吸一口冷气:大汉一个中等人家,一年的开销也就二三十两银子,这一发炮弹打出去,竟然能消耗两三户人家,可谓是极为昂贵了;而这李胜捷谈笑之间,便能发射三颗炮弹,一下花掉这三百两纹银,也足可见这李家是何等豪富了。

    众人都在惊讶之间,却听郑荣冷冷问道:“仪之,方才的话,都是那李胜捷告诉你听的么?确实可靠吗?”

    秋仪之拱手答道:“可靠,李胜捷虽是李家的所谓‘少船主’,然而为人也算磊落,又未经历世事,乃是一名赤子,说话当不为虚。”

    郑荣点了点头,提纲挈领道:“朕方才说了,若是有了此物,那这天下便再无坚城可以固守。还好这东西尚且只有李胜捷一家拥有,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运用的。为今之计,首先要严格节制这些火炮的使用,即便是在平定岭南王府叛乱之时,也不能轻易使用,以免宵小之人起了觊觎之心。其次就是要严格防范此物流传出去,既不能流传到国内不法之徒耳中,也不能流传到倭国、西洋去,否则后患无穷。最后,朕还要再赐官职给李胜捷,慢慢将他同自家船队分开,再由朝廷掌握这些巨舰火炮,到时候便有了扬威四海的本钱。”

    在场之人,除了皇帝和秋仪之之外,也不过是钟离匡及郑鑫、郑森两兄弟。他们听了皇帝短短一眨眼之间,就有了这样的对策决断,无不心生佩服,纷纷赞道:“皇上高见,臣不甚敬服。”

    秋仪之却听了有些心寒:皇帝遇到李胜捷不过是一个下午的事情——偏偏还是经自己介绍引见认识的——就处心积虑想着要虢夺他的舰船利器,虽说是为了天下长治久安,却也太过无情了些……

    然而此事确乎关系重大,站在皇帝的立场上,也只有如此处置,秋仪之想来想去都想不出半点劝谏的理由,只好也低头拱手道:“皇上高瞻远瞩,微臣远不能及。其中若须传旨沟通,臣甘愿居中联络。”

    郑荣见众人都没有反对意见,心里高兴,便笑着说道:“好了,朕也是头回住宿在船上。郑鑫、郑森、仪之都是朕的儿子,贴身侍奉也是理所应当。就苦了钟离先生了……”

    秋仪之听皇帝又复将他同两位皇子相提并论,心中一阵激动,连钟离匡说了什么都没有听清……

    郑荣自打征用了李胜捷的坐舰作为御舟之后,便一直在船上办公见人。

    这艘大船停泊在岸边,极为显眼,凡要面圣之人,不废什么功夫就能一目了然。而上船则必须通过软梯攀登或者箩筐拖吊,直接杜绝了闲杂人等擅自靠近皇帝的可能性。因此在船上办公,既严密又方便,郑荣也是颇为得意。

    这几日间,郑荣亲自牵头,已然将准备南下渡江作战的三十余万军队全部集结起来,各按规制在江边安营扎寨,就等皇帝一声令下,便能渡江平叛。

    皇帝又派了李胜捷,叫他分遣船队至江南沿岸侦查敌情。岭南军郑谕那边本来倚仗的殷承良、殷泰船队已全被李胜捷击溃,现在已没一丝半点的水上力量,只能眼睁睁看着李胜捷的船舶从容而来、从容而去,而岭南军的军事防务更是尽收眼底,源源不绝地被传达到皇帝耳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