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风水师_第121章 借宿玉泉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借宿玉泉寺 (第1/2页)

    当天洪涛出了神农架森林后一路疾驰,在天黑之前终于赶到了兴山县城,而后开了一间客房,安然一夜到天亮。就这样一路游览名山大川,体验风土人情,日子在平静祥和中悄然而过。

    如今洪涛再也没有了当初轻松惬意的心情,有的只是孤独寂寞相随,奋发图强相伴。因为他知道想要在三年内顺利踏入易龙师之境,而后去接单蝶影归来着实不容易。

    现在他的双目之龙已然成形,可以说如今已经成就了龙睛,龙若是想飞天必须要有那画龙点睛之笔方可。只是现在洪涛还缺少那一丝龙的神韵。

    这也只有等以后寻找合适的机会了,他如今的任务就是先凝聚身体的九龙,待九龙齐聚,再去寻找印证那刻画神韵之法,从而踏入高等寻龙师的境界。

    之后才有资格展望那令人魂牵梦绕的易龙师之境,只是这寻龙之境的巅峰亦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没有那股坚韧的毅力和一定的机缘也是不可能的。

    想当初惊才绝艳的大千真人都未能踏入易龙师的境界,就可想而知,想要突破身体的那层桎梏有多难,那可是与天地规则之力相抗衡。当然祖师肯定是身体方面出了一些问题才会空留遗憾的。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就是逆天改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再受大道所束缚。洪涛知道这条路很长,很艰辛,但是他有着足够的信心能突破。

    这个信心一方面来自于他站立在大千真人这个巨人的肩上,祖师虽说没有突破到易龙师之境,但心境修为和见识足矣与高等易龙师来比肩。

    因此,说大千真人乃是时代的巨人,翘楚一点也不为过。若不然当初的大千门也无法在道门中名列前茅。另一方面便是洪涛欠小丫头的一个承诺,三年如果能争取到,他自然不愿意失信于她。

    故而,这一路走来,洪涛并没有过多的耽搁,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历练和修行之上。好在苍天不负,他的双耳之龙亦在快速的凝聚之中,相信假以时日便能如愿以偿。

    经历过这么多离别之痛,洪涛好似对这世间的事淡漠了许多。他觉得前路之上怕是再也无法再遇到一个能交心的同道了,或许应该叫做前路再无知己吧。

    这一路走来,很快七八天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算算时日如今已然是十月的上旬,天气也转入了初冬的季节。在这一日,洪涛又到了一座历史古城宜昌。

    宜昌是一座古城,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距今一二十万年前,在宜昌境内的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

    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据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改夷陵置巫县,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

    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汉承秦制”,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改夷陵为临江郡。

    建安十五年又改临江郡为宜都郡,领宜都、秭归、枝江、夷道等四县。三国时,吴黄武元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

    晋太康年间,改置为夷陵县。东晋分夷陵西境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宜昌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

    宜昌的名胜古迹众多,比较有名的有:天然塔,西岭峡,长坂坡,娘娘井,太子桥,玉泉山,玉泉寺,关岭,周仓墓,楚昭王墓,珍珠泉,玉虚洞,屈原祠等。

    相传宜昌还是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的故乡同时还是楚大夫屈原的故里。至今还存留着昭君宅与屈原祠,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前来参观。

    这次,洪涛还没有到达宜昌城天色便是暗了下来,无奈只得暂时在古城之外的玉泉寺落脚。看到这座恢弘的寺院,令他想到了当初和普度和尚在白马寺的日子。

    想到这里,洪涛的脸上浮现出恬静的微笑,而后却是化作了一声叹息,如今故人已远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将这丝落寞压在心底洪涛抬脚步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