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百问题库燕起篇 (第2/2页)
的侦察和窃取活动,他们表面上进行短后坐炮的多次试验,以此来掩盖秘密进行的长后坐炮试验,将敌方引人歧途。结果,德国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仿制的法国野战炮,却是一种假炮,这使德国的炮兵装备落后了许多年,直到1914年还未能赶上法国炮兵装备的水平。 10火箭最早发明于哪国? A中国B苏联C美国 火箭是中国一大发明,最早的多枚火箭连发装置和齐射装置也是中国发明的。在中国明朝人茅元仪于1621年完成了《武备志》一书中记载的火箭及其发射装置有几十种之多,其中有一次可发射32支和40支火箭的“一窝蜂”和“群豹横奔箭”,有一发百夭的“百虎齐奔箭”和可连续两次齐射的“群鹰逐兔箭”,这些都可看作是现代火箭的原始雏形。 11第一个反坦克炮是哪国人发明的? A德国B法国C英国 1916年,第一批坦克投入战场之后,在各国军队中引起极大的震动,它们纷纷研究自己的坦克和各种反坦克武器。在此后不久,法国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反坦克炮,起名为“乐天号”。“乐天号”反坦克炮可视为加农炮的同族兄弟,它的特点是炮管较送长,炮膛压力较大,因而其实心的穿甲弹出炮口之后,动量很大,具有足够穿透坦克装甲的能力。 12最早的穿甲弹是用于什么途径? A反坦克B反战船C反装甲车 穿甲弹早在十九世纪便已在战场厮杀,当时,它主要对付装甲战船,用得还不普遍. 13我国明代哪种炮可以发射爆炸弹? A虎蹲炮B无敌大将军炮C毒火飞炮 毒火飞炮:轻型火炮。身用熟铁,长1尺多,装药10多两,发铁壳爆弹,弹内有5两砒霜、硫磺、毒药。其战时铁壳碎片击杀敌人马,毁其战具,毒气可毒杀敌军人马。 毒火飞炮是世界火器史上使用爆炸弹最早的火炮是中国明代一种发射爆炸弹的轻型火炮,简称飞炮。毒火飞炮创制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一1505)。在嘉靖二十五年(1546),陕西三边总督曾铣及宣大总督翁万达的上疏中有关毒火飞炮的记叙是对这种火炮的最早文献一记载。 1440毫米博福斯高炮是哪国的产品? A德国B美国C瑞典 这对于博福斯公司而言,无疑是难能可贵的机会。瑞典设计师们从德国设计师处获得了全新的设计思路和宝贵的设计经验。但实际上,由于博福斯和克虏伯两家公司的设计理念存在重大区别,瑞典设计师们一直专注于轻型火炮的研制,而德国设计师们则偏向研制重型火炮。30年代中期,待到国际上对于德国开发武器的限制逐渐放松后,两家公司的合作随即中止。分道扬镳后,德国克虏伯公司研制出了在二战中为德军立下赫赫战功的FlAK-36型88毫米高射炮,而博福斯公司则开发出了著名的40毫米博福斯L/60高射炮。 15苏联多轨道自行火箭炮上的“K”是什么单词的缩写? A喀秋莎B斯大林C共产国际 1941年6月28日,苏军决定组建一个БМ-13特别独立火箭炮连。30日夜,头2门火箭炮开到了驻地。第2天,炮兵连正式成立。当时只有7辆试生产型的БМ-13,3000发火箭弹,连长是36岁的伊万安德烈耶维奇费列洛夫大尉。经过1个多星期的应急训练后,全连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火箭炮的cao作方法。由于极端保密,连炮兵连的人员都不知道火箭炮的正式名称。但是炮架上有一个К字(共产国际工厂的第一个字母),便爱称其为喀秋莎(Катюша)。这个名字后来不胫而走,几乎成为红军战士对火箭炮的标准称呼。7月上旬,独立炮兵连被编入西方方面军,来到了危如累卵的斯摩棱斯克前线。7月14日,7门喀秋莎隔着奥尔沙河,发射了112枚火箭弹,打击了对岸的德军,而对于德国人来说,这还只是个开始。在此之后,费列洛夫连躲过了德军的空中侦察和炮兵观测队,在斯摩棱斯克,在叶尔尼亚,用自己愤怒的齐射,毫不留情地教训了法西斯侵略者。 16线膛炮是哪国发明的 A英国B意大利C德国 从火炮出现到19世纪中叶以前,火炮一般是滑膛前装炮,发射实心球弹,部分火炮发射球形爆炸弹、霰弹和榴霰弹。最初的线膛炮是直膛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前装弹丸方便。这种火炮发射速度慢,射击精度低,射程近。为了增大火炮射程,19世纪初欧洲许多国家进行了线膛炮的试验。1846年,意大利G.卡瓦利少校制成了螺旋线膛炮,发射锥头柱体长形爆炸弹。螺旋膛线使弹丸旋转,飞行稳定,提高了火炮威力和射击精度,增大了火炮射程。在线膛炮出现的同时,炮闩得到改善,火炮实现了后装,发射速度明显提高。线膛炮的采用是火炮结构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至今线膛炮身还被广泛使用。滑膛炮身则为迫击炮等继续使用。 17哪国最早使用列车炮吗? A英国B沙俄C美国 最早使用列车炮的国家则是美国。在南北战争期间,联邦军(北军)为了围攻邦联军(南军)据地彼得斯堡(Petersburg),首次采用搭载了无盖列车的十三英寸臼炮进行轰击,这是世上第一款的列车炮。 18在苏德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中被称为“雷神之锤”的炮是哪个? A多拉炮B卡尔炮C刚玛炮 1942年6月6日,第二次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拉开了序幕。当天,203个德军炮兵连集结在北部要塞群,曼施泰因力图在最强防御线上打开缺口,从而发起二战中德军最疯狂的一次炮击作战。但是,在最北部的“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要塞压制着北方主要道路和别别克峡谷的险要地带,305毫米火炮随时会对德军步兵造成毁灭性威胁。而普通的火炮对这个坚固无比的要塞也毫无办法,它的44公里射程更让德国第54军难以前进寸步。为了突破最强的要塞,必须动用最强的火炮。德军经缜密策划后调拨了3门超级巨炮,它们分别是:420毫米固定式臼炮“刚玛设备”、610毫米自行臼炮“卡尔设备”、800毫米列车加农炮“古斯塔夫设备”(也称为“多拉炮”,而它的穿甲弹射程是38公里所以亦必须在“高尔基I号”的射程之内冒险攻击)。德军的第一目标是苏军“库拉贝”弹药库,为此,首先由“古斯塔夫”连续发射重达7100公斤的穿甲弹直接穿透8000毫米的防护层命中位于地下弹药库中部引起震撼全岛的大爆炸,从而断绝了苏军北部要塞群的弹药供给。随后,"古斯塔夫"顺临时搭建的4轨大型铁路转弯南下,开始攻击“斯大林”要塞。同时北部德军炮兵开始进入全面围攻"高尔基I号"的炮击行动。 这时北部炮击的主角换成了610毫米“卡尔炮”,它也被称为“雷神之锤”。“卡尔”的射速较快,重达2200公斤的610毫米高爆弹倾泻在“高尔基I号”要塞周围,4000毫米厚的永久水泥装甲板被打成碎片,要塞内部开始暴露;然后是第8航空军倾巢出动,采用每天1000架次的波状俯冲轰炸对要塞生活区造成完全破坏,迫使苏联士兵向要塞内部退却。为了压制苏联步兵的突围和增援,420毫米“刚玛炮”对要塞周边进行地毯式轰击,1000公斤重的420毫米炮弹雨点般粉碎要塞周围所有的道路、铁路网,“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完全孤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