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旭鹰飞龙吟天_相关相声剧本《特别采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相关相声剧本《特别采访》 (第3/4页)

了,嘱托不上吧?!

    牟:甭管远不远,都无损李存秋智勇双全的爱国军人形象,接着往下听。

    安: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存秋为了早日结束内讧、奔赴前线抗日,毅然率军突袭新四军驻地,打算火攻新四军。瞬间,火光遍地,浓烟四起,李存秋一见得手,立刻率领残部仓皇逃窜……

    刘:等等,这都得手了,怎么还残部,还仓皇逃窜……

    黄:最主要的啊,他想点火,但没点,就着了。

    刘:没点,怎么就着了?

    黄:因为那是新四军为了打埋伏,自己放的火,所以打得李存秋带残部仓皇逃窜。

    刘:哦,这么回事,这稿子谁写的?

    牟:甭管稿子谁写的,都无损李存秋智勇双全的爱国军人形象,接着往下听。

    安:李存秋用兵神鬼莫测,他刚刚带兵回到自己军营前,突然一声令下:“弟兄们,我们立刻转移!”,说是迟,那是快,浩浩荡荡数个士兵转眼不见了踪影。

    刘:诶,这用兵真是诡异,到了自己军营前,立刻就转移走了,这谁想得到?

    黄:最主要的是,他偷袭新四军时,新四军已把他军营夺了,再不走,就让人两头夹击了!

    刘,哦,就这么个神鬼莫测啊!

    牟:甭管是不是神鬼莫测,

    牟、刘:都无损李存秋智勇双全的爱国军人形象,接着往下听。

    牟:诶,你终于明白了?

    刘:明白什么啊,换谁都熟了?

    安:李存秋是个意志坚定、永不认输的真正军人,回到旅部,面对上司的斥责,他心想:“曾子曰:不蒸馒头争口气。”他二话不说,重返前线,跟部下们大吼一声:“兄弟们,跟我去和新四军拼命!”

    刘:都打成这样了,他手下还敢去拼命吗?

    黄:当时李存秋手下的士兵也是这意思,李存秋就耐心地给他们作思想工作:“你们呐,别怕,咱们以前打不过新四军,那是拿枪姿势不对,拿枪姿势对了,新四军绝对不敢打你,应该这样拿,右手握住枪把……”

    安:毅哥,好像除了左撇子,一般拿枪都是右手握枪把,这不用教。(作正规握枪状)

    黄:存秋教的当然不会是普通的姿势,(作样子)要反握,左手握住枪管,也要反握,然后高高举起,最好高过头顶……

    刘:等等,毅哥,这不像是拼命,这是投降这是。

    黄:是呀,那新四军还敢打他们吗?

    牟:甭管怎样,这都无损……

    刘:还无损呐,我怎么都没听出来存秋这角色哪里智勇双全了……

    牟:你还不明白吗?

    安:其实我也不是很明白。

    黄:我明白了!

    刘:毅哥,你明白什么了?

    黄:(翘大拇指)李存秋,好人啊!

    刘:这怎么还好人呢?

    黄:存秋毕竟最后选择了适应时代潮流、抗日救国的新四军,而不是冥顽不灵、坚持剿共的顽军,能不算好人吗?

    牟:对啊,在那时代,是不是好人太重要了!

    安:(拔两人)所以说,李存秋,好人啊!

    刘:(擦汗)这么个好人,咱们再说说别人吧!

    安:那我继续念,下面要介绍的是一位超重量人物,26个角色中的二号主角,他就是

    (一口气)地球欧亚大陆亚洲东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北地区天津市南开区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保卫部安检门安检组组长刘彬。我的妈呀,这刘彬的介绍更长,谁写的稿子,太黑了,这不累我嘴皮子吗?!

    刘,我也有点奇怪,这么重要的角色,怎么不早点介绍呢,还放在后面呢?

    牟:这不是因为存秋是黄毅的顶头上司,所以要第一个介绍嘛。

    黄:对啊,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刘:(擦汗),都怪我年轻,想得不够透彻,所以才不理解,那么请安哥介绍一下刘彬的背景情况吧!

    安:这……我也不是知道得很透彻,毅哥跟彬哥熟,让毅哥介绍吧!

    黄:也好,我来介绍吧,怎么我和彬哥也一起干安检这么长时间。(翘大拇指)刘彬,好人啊!

    刘:我现在听这话心里有点发凉,就不知彬哥听着什么感受。

    黄:我可是发自内心的赞扬,在奥运会关键时期,到安检门工作的同志都很认真,像张秀敏张姐啊,陈广义老陈啊,等等等等,当然还有鄙人。

    不过,要说彬哥,那真是火眼金睛,什么都逃不出他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比如那次,(作动作)有个中年妇女,揣着个东西往里钻,彬哥说了:“站住,怀里什么东西?”

    那观众说:“指甲刀!”

    彬哥说:“不对,拿出来,拿出来,嘛指甲刀,这不两尺长的西瓜刀吗?”

    刘:西瓜刀能揣怀里吗?

    安:太夸张了!

    牟: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黄:就这意思,又比如那次,

    (作动作)有个大爷也揣个东西,彬哥一看就是打火机,说:“诶,大爷,把打火机拿出来!”

    大爷说,这不是打火机,彬哥一把夺过来,一点:“嘛不是打火机,你看这火,三丈高!”

    刘:三丈,那是打火机吗?奥运火炬吧?

    安:这么高的火苗,还不把咱馆点着了?

    牟:点不着,咱馆消防工作做得多好,能点着吗?不信你问王涛涛哥。

    黄:其实我就是这意思,还有一次,

    (作动作)又是个观众揣着个东西,彬哥又问嘛东西,观众说“苹果!”

    彬哥说:“嘛苹果,拿出来,拿出来,我看看!”

    安:这我赞成,眼见为实。

    牟:眼见也不行,有的打火机外型跟青苹果一样,我就见过。

    黄:彬哥也这么想,于是他啃了一大口(作动作,冲着那东西啃刺一大口,嚼了嚼)。

    刘:是苹果?

    黄:(摇摇头)。

    安:不是苹果?

    黄:嗯(再摇摇头)。

    刘:到底是不是?

    黄:彬哥那意思是没尝出来,(作动作,又啃刺一大口,嚼了嚼,点点头):嗯,是苹果,对不起,打扰您,苹果您拿走,您这块多好,没核!

    安:好吗?感情连核都吃了!

    黄:嗨,就是这意思,千言万语一句话,(翘拇指)刘彬,好人啊!

    刘:(擦汗)咱还是说彬哥扮演的角色吧!

    安:(念稿)刘彬扮演的是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从抗战前,也是他参加革命前开始,便从事安检工作。

    刘:等等,抗战前就有安检?

    黄:是,有,那属于非组织性的自发安检,工作内容跟现在有所不同。

    刘:怎么个不同?

    黄:那时安检都是找个僻静地方,带上几十个兄弟,蒙着脸,埋伏道边。也不是没收什么打火机之类的俗物,而是一些容易给被安检者带来麻烦的东西,比如银票啊、大洋啊!

    安:是不是安检时还要喊一句“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黄:是啊,敢情你也参与过?

    安:我是没参与过,这叫劫道知道吗?

    牟:别瞎说,我考证了再说。

    安:这还要考证是吗?

    牟:住嘴,接着念!

    安:在一次安检失败后,刘彬认识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