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年 (第2/2页)
琢磨琢磨还是问题不大。 对于身体的锻炼,90年代的县城可没有健身房,就连街上的健身器材都少的可怜,只是在城西的湖边有几个早已磨的光溜溜的简单器械。何新军只能是买了两个哑铃,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闲的时候去打打篮球,不过劲太小,近处也只能扔上篮筐,中远投就想都不用想了。 虽说平淡,但也过的充实。 家门口的那片地和前世一样,进度很快。一年时间,原本的围挡已经换成了一圈的砖混小二楼。外墙瓷砖都已经开始铺设,离正式交房没多久了。 而自己家的4套房子都在很好的位置,价格也翻了将近一倍。当初对开发商外卖是12万左右,现在已经涨到22万还是有价无市。但凡是个聪明人,都看到了其中的利润。 人民工资一年内连涨3次,老爹的工资也随之涨了三分之二,连带着自己那现成的5个门市也水涨船高。前几天老妈刚收了租子,一套房子18,足足翻了一番,而且只和店家签了2年的合约,老妈喜的睡觉都能笑醒,租客则恨的直咬牙。 倘若上一年签个多年合约,今年就可以少交一半,可房子的地段极佳,即便现在的租客放弃不租,那个位置也不愁招租,因此,租客虽然万分不愿意却也拿何新军没办法,只能是乖乖的交了钱。 5套铺子仅仅相隔一年,收益便从47500涨到了90000,一年一套房,让老妈彻底的迷恋在经商的路途上。偶尔谈论起那30万的银行借款,老妈的口气也没有当初那么硬,只要利润足够,贷着就贷着,这也让何新军彻底的松了口气。
96年,再过2年,可就是县城电脑的发展起步阶段,他可不想浪费掉这条发财的路子。 犹记得当年网吧兴起时,只要是网吧,里面就不会缺人,大堆的人们挥舞着钞票要求开机,那个场景,何新军至今都难以忘记。 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就玩红警、帝国,互联网接通后,石器、传奇、大话、梦幻,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经典网游让大批的人们沉浸其中,这在娱乐项目不丰富的县城里尤为火爆。 最大的网吧近百台机子,吸金能力极为迅猛,年盈利量就达到了近百万之多,再加上附带的饮料、泡面等,利润相当可观。 98年的上百万,都可以去京城买套房了。何新军就是想做这一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眼下虽也可以搞,但电脑的价格实在太高,再加上电脑程序还不稳定,没那个必要。太原作为省会,却只达到二三线城市的水平,对电脑的需求还没有那么高。何况是在周边的县城里。 2年的缓冲期,足够何新军做准备工作。地址就选在自己的那4幢小楼的其中一个,靠近二街的位置,算是相比之下位置最差的一幢。上下二层,能够放下6070台电脑,也算不小了,以后再慢慢扩张。 营业执照的话,自己现在住的院子是工商局宿舍,很容易办,基本没有什么难度。现在的情况,等到房子交付,装修好便可以开始采购电脑正式营业了。 一想到那丰厚的回报,何新军就满心欢喜,当真是如抢钱一般。 周末的时光美好而短暂,何新军溜达出去买了个夹rou饼填补了下自己有些饥饿的小肚皮。也不知道怎么了,最近总是感觉半下午就饿得慌,补一顿餐也没发现自己胖了些。 “浪费粮食。”何新军摇头晃脑,咬了一口那香喷喷的夹rou饼,rou汁四溢,口齿留香。 现在的夹rou饼,好吃不贵,更为关键的是量大rou多。一口下去,爽滑酥嫩,口感饱满,回味悠长。比十几年后那些应付人的夹rou饼好吃多了。 吃一个夹rou饼,在来份炒冰,炎热的夏天瞬间清凉了下来。 炒冰是何新军的最爱,就是把兑好的果汁倒入低温的锅子中,翻炒成冰泥状,拿勺子舀着吃,和冰激凌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制作上却简单的多。 这个时期,也是煮串串刚刚开始蔓延的时期。各种涮菜、豆制品丢锅里煮熟放入盘中,淋上配好的麻酱及红红的辣椒油,煮好的菜沾上诱人的汤汁,拿起来都让人垂泻三尺。 烧烤、啤酒,更是夏天的绝配,坐在湖边,吃着烤串,欣赏着夕阳下的美景,当真是幸福极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