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丰收年 (第2/2页)
,所以得准备周全了。 至于裴王韦杜四家人,还真就在那日到长安和刘义真见面之后,回去的第二天就再次来到秦国公府,答应了刘义真归还姚秦时期所占田亩,和关中收复后买卖的所有佃农。 高兴之余的刘义真不忘赞美他们几句,还在秦国公府摆了酒宴答谢他们,更是当日像关中其他郡望大族下令说,让他们学习裴王韦杜四家人的高风亮节,也加入到清查田亩和佃农的计划中来。 一时间整个关中境内,谈论的都是田亩,佃农之事。 那些原本抱团的郡望,在听说不仅可以获得员外郎的官职,名字还能被刻到石碑上供天下人敬仰,族中子弟还能在取士时被优先录取时,那种所谓的联盟关系一时间都有着土崩瓦解的趋势。 这一日,天气阴沉沉的,地上一点风都没有,闷得厉害。 长安城秦国公府内,千余身着甲胄的军士早已列队整齐。 随着骑在马背上打头的刘乞和许久一声令下,千余名士兵,护卫着一辆八匹骏马拉着的豪华宽大的马车,浩浩荡荡的出了秦国公府,出长安城清明门直往东而去。<> 马车内,穿着身单衣,身前的几案上放着冰镇西瓜的刘义真,挑开帘子望着车外田间地头那金黄的麦穗,火红的高粱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小郎君因何发笑?” 一旁给刘义真摇着扇子的柳月娥,看着刘义真脸上那迷人的笑容,忍不住开口好奇的问道。 “哈哈!” 刘义真笑着看了眼柳月娥,道:“庄稼长势喜人,没有因为六月的大雨而受到太多的影响,今年必是一个丰收年。” “丰收年,粮食充足,百姓安定,我呀当然高兴。记得,前年年底之时,去霸营,一路所见,皆是残垣断壁,百姓更是食不果腹。你看看!” 说着,刘义真高兴的朝着窗外指了指,道:“你看那边,又有了一个新的村庄,我记得前年出长安城时,那里可是一片废墟。” “不管这一年多关中还有所少事情亟待解决,但是关中上下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值得表扬的。” 柳月娥听得点了点头,深有感触的道:“小郎君说的极是。上月初,我父亲和母亲回了趟老家,说老家的亲戚都有田种了,朝廷还免了今明两年的赋税,过日子很有盼头。” “要知道,去年之前,我们那边好多人家因为兵荒马乱的都跑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又有很多回来了。” “哈哈...” 刘义真听得高兴的笑道:“这就好啊,百姓过日子有盼头了,说明是日子越来越好了,我相信再过个两三年,关中会更好!” “嗯!” 柳月娥听得很乖巧的点了点头,然后崇拜的看着刘义真道:“这一切都要感谢小郎君了,没有小郎君,关中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了。” “呵呵...” 刘义真笑着在柳月娥的鼻尖上刮了刮道:“你也学会拍马屁了!”然后笑着顿了顿道:“告诉刘乞和许久,让马车停下,我要看看庄稼!” “诺!” 大队的人马停在了官道上,两边麦浪滚滚,大片的高粱映红了天际。田间地头,已经有不少的农民百姓,顶着头上的烈日,收割着这一年来的成果。 在刘乞,柳月娥,许久及十余名腰悬长刀的侍卫的护卫下,刘义真满面笑容的走在田垄之上。 伸手抚摸着那丰硕的麦穗,刘义真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 古老中国,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百姓都是耕田养殖为生,只有粮食丰收,百姓吃饱了,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望着不远处顶着烈日,埋头苦干,忙的不亦乐乎的百姓,刘义真本想过去问问,但是想想算了,他怕人太多吓到他们,他还是觉得微服私访的好,那样可以看到更多真实的东西。 大队人马再次启程,在金黄和火红映衬的天地间,越去越远。 笔下读,更多精彩阅读,等你来发现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