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的日常生活_129帝都鬼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9帝都鬼市 (第1/2页)

    129帝都鬼市

    艾华听那鲁州的兄弟这样说,想赶他走,其实艾华在这摆什么都可以,算拿一瓶可乐扔这,也不耽误他寻找那个负责出货的盗墓贼。

    至于那个秦王照骨镜,的确是特殊事务部熏香盘子改的,那会艾华正好去解手,想起来鬼市,没件重宝怎么吸引人?但要是太重了,又显得太招人耳目,反而不好,在艾华在池子边琢磨带什么去的时候,艾华一眼瞄到了那个铁质的熏香盘子。

    这个熏香盘,通体生铁,机器压制,虽然他的级别远远不如庙堂的香炉,但是工种是一样的,而且廉价亲民,获取简单,只需要在街边的两元店内,在不砍价的情况下也能以一元钱的价格将其买走。这是现代社会,是物美价廉与真材实料相融合的良心产物。

    艾华的眼圈里含着泪水,温柔的拿起这个熏香盘,在水池轻轻的磕了几下,将香灰除去,白铁的颜色很普通,没有太多的岁月侵蚀,周和商周读音相同,可却差了千年之久,艾华又看到青铜水阀,叹息道:这要命的冤家,你了。

    艾华前拆下水阀的把手,按在铁盘,运起五行之力,原本的白色铁盘现在变成了一面青铜镜,只是拿青铜把手有点小,镀不匀实。

    艾华欣赏的看着这件“新铜器”美美的赞了一句:恩,不错的铁包金。

    如今被这个鲁州大汉拆穿,艾华想赶紧赶走他,别在我面前晃荡。

    可还未说话,见那大汉说道:“因为真地在我则!”

    鲁北人士,说话舌头发直。

    “去去去,不买东西走开,别我这臭显。“艾华想赶走他。

    艾华最讨厌这种拆台的人。

    “样你开开眼!“鲁州大哥还是个直男汉子,认死理。

    只见他掏出一面铜镜,艾华搭眼一瞧知道,是汉代的蟠虺纹铜镜,汉铜镜的的样式和唐代铜镜的样式区别很大,汉代铜镜含锡居多,多呈灰白色,唐代铜镜则是有七成的铜,所以颜色多为暗淡铜色。而且汉代铜镜很少有浮雕花样,唐朝铜镜的浮雕工艺却十分精湛。两者一,汉代铜镜显得有些逊色。

    “你这是好东西啊,应该交给国家。“艾华见那大汉还不走,拿出了杀手锏。

    “我这是祖传的!怎么能交给国家!“大汉一听要交,顿时不干了。

    “把你家里地址告诉我,我给你送锦旗去。加五百块钱。“艾华前要抓那个大汉,谁知道他胳膊一抽,起身跑。

    李渔看到艾华吓唬那人,笑道:“一个仿的镜子,至于嘛。“

    “谁让他跟我臭贫,这是妨碍公务。“艾华也没看自己的地摊,而是扯着脖子看四周的其他人。

    真是热闹非凡,卖什么的都有,从汝窑笔洗到葫芦娃手办,艾华左边这个哥们是卖瓷器的,宋代五大名窑的作品他那都有,汝窑的笔洗他那卖。

    目前,汝窑的传世真品,有六十七件半,随便拿出一件来,那都是镇馆之宝,随随便便卖个亿没问题。这位年轻的陶瓷贩子,咧着大嘴还在那吆喝,我这第六十八件~!

    鬼市的起源是清末民国初年,满清的达官显贵,八旗贵胄的铁杆庄家倒了,只能变卖家里的古董,可做惯了高高在,实在拉不下脸来去摆摊,只能趁着夜色拿出来,在黑暗的掩护下,完成一桩桩的买卖。

    “我觉得咱来错了,咱应该去潘家园。“李渔道。

    “都一样,那还不如这呢。“艾华知道潘家园,是一个旧货市场,也没真货。

    潘家园原来叫潘家窑,窑主姓潘,是鲁州济宁人,很早以前在这开了一个窑,想烧琉璃瓦,结果这里的泥土太松,烧不成,所以改了烧砖,建国之后这里成了旧货市场。也有夜市,但诡异程度远远不及这皇城根的鬼市。

    这时,一个人背着包,晃晃荡荡的来了,李渔摇起手电。

    来者正是安方坤。

    几个人碰头。

    “怎么样?有线索吗?“安方坤问道。

    “没有。都是卖假货的。“李渔道。

    “好吧,我再看看,你盯着这,华子,咱趟两遍这个鬼市,你朝东,我朝西,看看谁能淘到。“安方坤道。

    艾华也点点头,将那个秦王照骨镜交给了李渔。

    两人一走,隔壁卖汝窑的哥们凑过来,说道:“哎,哥们,我看您这军刀不错,什么价?“

    “两万。“李渔道。

    “嚯~!我拿我那个汝窑笔洗换怎么样?“

    “去去去,玩蛋去!还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