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荀小二的回归 (第2/2页)
不一会儿,一名丫鬟跑过来和徐清说什么事。 事实上,由于荀雪儿要带孩子,管不了事,黄诗梅还没进来,名不正言不顺,徐清惫懒,不想管事,现在徐清家里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小月打理。还在洛南的时候,小月就已经显露出管理的才能,算得上徐清的小丞相了。现在更是不得了,家里不时多出一些徐清都不认得的丫鬟啊,老妈子啥的在勤恳做事,余家也愈来愈有“大家风范”了。 只听拿小丫鬟道: “徐……徐老爷,外,外面,秦县令……秦县令求见……” 徐清看那小丫鬟,不过十三四岁罢了,此时面对这徐清这等“大佬”,紧张得不行。徐清一时起了玩心,便对她道: “你说什么?没听清……” 小丫鬟此时更是憋红了双颊,一字一顿的回道: “徐老爷,外面秦县令求见。” 小丫鬟说完,长吁一口气,低着头,希望徐清就此放过她。可徐清这等“恶霸地主”,哪里能放过这么一个大好的调.戏丫鬟的机会? “哎呀,你这丫鬟,声儿忒小了,再说一遍!”徐清佯装生气。 那丫鬟低着头,差点就要吧嗒吧嗒掉眼泪了,可她忍住了,语气坚定而流畅的道: “徐老爷,外面秦县令求见!” “这才对了,记住了,说话就要这般模样,自个儿去小月jiejie哪里领赏吧?”徐清站起来,笑着对小丫鬟说道,说完,起步往外走去。秦县令,便是沧县县令秦时了,他来这里,必然有要事相商。 见到了秦时,徐清道:“时啊,有什么事情吗?” 秦时拜了一拜:“夫子,州学开办以有数日,现在又是息讼兴农之时,左右无事,我想请夫子一同去巡视一番。” 徐清半尴不尬,他这位大领.导,除了晒太阳,逗丫鬟,再无半点事情可做了。 便道:“也好,对了,我们不如换上微服,再去如何?” 秦时立而揖道:“从夫子所愿。” 于是,徐清和秦时便换了农夫装,随便带了几个随从,一齐巡学。 这就是教育局搞检查的正确方式。像后世检查,先发个通知的那种,那还检查个毛线? 鸟语花香春天里,春天里书声琅琅。 田野上,牛在哞哞地叫唤,里田野不远处,有一所宽敞的院子,白墙黑瓦,一张大门新刷了红漆,上面挂了一张匾“白露书屋”。左右各写一联 “白露夜生而日消,不悔而周” “道理昨忘而今学,不倦以求。” 这个白露书屋,已经是徐清看过的第五所州学了。可是看到这里,徐清才看见这对联,心道,这对联的玩法竟然从长安传到了这沧州。眼前这联,用词虽朴拙,立意却还算有志,算得上不错的了。 悄悄站在门口出听里面上课,没听个一盏茶功夫,徐清听见田垄上有二人在吵架,且愈来愈近。 转头看去: 其中一个人冲着另一个人骂的狗血临头:“我自倒运,碰到个兄长碰到你这丢脸的家伙,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发个个什么财,你却不去买田造屋,却去买来一个杂种当儿子。念你老大没个种,这也就罢了,你不叫他干农活儿,却管教他来读甚么书!” 另外一人唯唯连声,:“我……我当时看他怪可怜……” 不等他说完,骂人的那个又开骂了:“可怜!你不可怜?老大的人了,每天小菜饭,几年来了,不知猪油可吃过几回哩!” 那被骂的不言语,站在田垄上发痴。 “你站着干什么,走啊!我们家,不过些做田的,扒粪的,是平头百姓,哪里读得起书?你好不糊涂……” “那是州学,刺史大老爷办的,不要钱……” “呔!天下哪有这等好事?若真不收钱,那就是坏了学校规矩,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不知道这些,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那不要钱的课,能学到什么?!” “可刺史大人办的学,不能……” “嗐,就算能学到东西,我们家里也养不起这个吃白食的啊!可怜可怜……” 二人打打闹闹便走到了这“白露书屋”,不管三七二十一,便钻了进去。书屋内读书声嘎然而止,不久,一个孩童被揪了出来,一个大耳刮子下去,“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老师,学生,孩童,大人,乱做一团。 秦时一脸不好意思,这毕竟是他治下的百姓嘛,他看了看徐清,只见徐清也是眉头不展,走进书屋门口。 徐清走进门一看那孩童,惊得差点咬断舌头: “那不是荀雪儿的堂弟,荀小二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