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谈法 (第2/2页)
“何为对错?”公孙乐姮问道。 陆远想了想,认真地答道:“公正执法为对,杀不该杀的人为错。” “何为不该杀?”公孙乐恒又问道。 “我认为屠总吏长不该杀。”陆远说道,接着道:“秦法也是人定的,有时候就不能变通吗?” 公孙乐恒摇了摇头,道:“法,是一种强制性的执行手段。秦国变法初期,严禁私斗,中粮县一场私斗,秦法斩杀一千多人,难道那些人都该死吗?” 说道这里,公孙乐恒闭上眼睛,脸上露出痛苦之色。 随即,公孙乐姮摇头苦笑道:“秦灭六国,无数开国元勋,就因酒后出言犯圣,皆被处死,何尝不是秦法说了算。” 公孙乐姮又叹息道:“儒道之徒欲要推翻秦法,如今不扔在万花阁镇压。远儿,法不容情,法就是法,无人撼动。” 从公孙乐恒的话语之中,陆远听出了悲凉,听到了不甘,更听出了无奈。 与师傅一样,难道他能撼动秦法吗? 可是,他和公孙乐恒不一样,他还年轻,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志为成,至于秦法,对与错他无法界定,但他能够界定本心。 尽管秦法无法触碰,但陆远仍是觉得,本心才最重要。 他,修的就是心。 那颗坚韧不拔,正义感十足的心。 陆远没有再讨论秦法是否正确,而是说道:“屠吏长临死前和我说了一个字。” “什么字?”公孙乐恒皱眉道。 陆远道:“正。” 公孙乐恒脸上闪过一丝错愕,凝眉思索道:“正?” 陆远道:“是的,我想他已经查出害他的人,那个人的名字里有个正字。” 公孙乐姮摇摇头道:“非也,他不是想要报仇的人。” “那?”陆远不解道。在他看来,陷害屠中海的人就是名字里有正字,否则一个人临死之前怎么说出这个字来? 尽管他知道,是安嬴做的决定,赐予屠中海死罪,但那是秦法。而屠中海是被陷害,是有人故意想让他死。 公孙乐姮摇摇头,道:“我想他说的应该是蛮匈吧。” “蛮匈?”陆远不解道。 正,有很多种说法,可以是正义,也可以是正确,或者一个人的名字,再或者是一个大的事件。 公孙乐恒道:“他说的应该是右丞相,李正。” “李正?”陆远惊讶道。 他听过这个名字,一个跟随始皇帝乾元的老人,一个历史上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他曾是秦灭六国时的功臣,也是秦法支持者的铁杆。 李正,身为右丞相,在始皇帝乾元时代,在安嬴掌权之前,他的位置极高无比。 更重要的是,李正拥有神王合体境的实力。 天元大陆上的高手之中,李正也算是一方佼佼者。 可是?屠中海怎么会临死之前提到他呢? 陆远不解,公孙乐姮更加不会对他解释。 公孙乐姮道:“这件事你就不用参与了,屠中海不是嫉恶如仇之人,他临死之前想的一定是秦国,而非报仇。” 陆远点头道:“那……没什么事,我就回去了。” 他很了解公孙乐姮,既然不想他参与这件事,公孙乐姮就一定不会告诉他什么。 陆远相信公孙乐姮,因为公孙乐姮是屠中海的老师,他相信,如果报仇,公孙乐姮一定会先与他。 离开竹林,陆远的情绪有些低落,武学之路走不通,文修之路亦不通,难道他注定不能修炼吗? 他不甘,就像是对秦法不满一般,他想发泄自己的怒火,可他找不到发泄的对象。 “回来啦?”陆远刚刚进屋,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陆远抬头,见公孙志正站在屋内,桌上摆着一碗熬好的米粥。 “快尝尝,这粥的味道和你做的差些什么?”公孙志迫切的问道。 公孙志一直在练习美食的烹制,在陆远受伤这段时间,他做了很多营养品,可陆远都不怎么感冒。 一是陆远受伤吃不进去,二是,公孙志做的菜品真的就差一些。 也许是熟练度的问题,也许是心境的问题,那些菜总是缺少一种独特的味道。 陆远端起碗,品尝了一口米粥。 一股香醇感入口,味道独特,口感奇佳。唯一欠缺的则是咸淡味。若再放半勺盐,提前几分钟盛出来,在加些翻搅,或许味道真的和陆远所做差上不多。 “怎么样?”公孙志急切地问道。 陆远点头赞道:“真不错,进步很大。” “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了。”公孙志乐得蹦了起来,有些皱纹的脸上露出灿烂笑容。 望着兴奋地公孙志,陆远弯腰施礼,诚恳道:“前辈,请您教我阵法!” 是的,一个中年人都如此肯学,何况他还是个少年! 陆远坚信,经过努力,他一定会成功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