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何济周被逼再受编 (第2/3页)
好”。 苟树林嚷道:“不去不去,哪个要去我跟他翻脸,给他身上穿十个大窟窿再说”。 刘宝山道:“哪个要去哪个去,反正我不去,还是在山上来的自在”。 李伯亭也大声说道:“魏席儒是个什么东西?张一之是个什么东西?大家不是不知道。以后跟着他们,能有我们弟兄们的好果子吃么?当初我为什么杀唐新吾,还不都是看到这支队伍是为穷人办事的,我才来的。现在又回去,他们能放过我么?” 好几个人都嚷嚷着不答应。 刘宝山道:“要不我们还是去找陈先瑞吧,参加到红军大部队中去,我们可能要好些”。 沈继林道:“上个月我们绕了个大圈也没找到陈先瑞,不知他们到哪去了。就目前的形势看,陈先瑞的处境可能比我们更不好过”。 何济周道:“大家的心情我知道,我们往哪里去?如何生存?这是摆在眼前的实情。现在陈先瑞的红军也找不到,跟他们也失去了联系。目前在这一带,只有我们一支部队,而国民党军却有二十几个团的兵力在追击我们。我们的粮食、弹药无法补充,更为严重的是各县的保安团实行堡垒政策,老乡不敢跟我们接触,我们没有老乡的支援,就象是聋子、瞎子。如果硬斗,我们实力明显不够。几百人的部队,没吃的,没用的,要不了多久,拖都会拖跨。到那时,敌人不来打我们,我们自己也会散掉”。 洪九畴道:“何指挥说的都是实情,他现在给我们当家,他要cao心几百人的安危,这支部队拉起来不容易,一旦散了,再拉起来就不容易了”。 张孝德问:“安康公署到处还在通缉李伯亭,一回去,魏席儒能放过他呀?他秋后算帐咋办?” 刘宝山道:“要不这样吧,我们跟在商州一样,先接受整编,度过这一段艰难时间再说。我们可以跟他们提条件,我们的人一个也不能打散,只要我们弟兄们在一起,魏席儒就拿我们没办法。等我们有了合法身份,还可以明着发展力量,扩大我们的规模。到那时,我们再瞅机会,办更大的事”。 徐海山道:“老何说的也有道理,先把这支部队保存下来再说。大丈夫能屈能伸,韩信当初还受了胯下之辱呢,到后来还不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苟树林道:“既然大道理说到这里了,你们去好了,给我留一些人,我在山上给你们当后盾,如果哪天你们又跟他们闹翻了,我这里就是你们新的家底,这样好吧?”。 洪九畴道:“我看我们暂时不要下决断,沈启贤还在四团四连,听说他们现在在西安,给他写封信去,看他能给我们想个万全之策吧”。 何济周认真听着大家的议论,一言不发,沉默了一阵,将手中的树枝往地上一甩道:“好,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想,我们可以做两手准备。一方面接受整编,度过暂时的困难时期,把我们这支队伍保存下来再说。另一方面,可以给沈启贤写封信去,把我们的处境给他说说,看他知道陈先瑞的情况不,请他帮忙联系,找到红军主力就好办了”。 徐海山道:“这个办法好,当年关公不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吗?我们为什么不行?只要一打听到红军的消息,我们立马走人就是了”。 几个人商量,决定提出三个条件,一是接受魏席儒的领导,人员不得打散。二是安康专署和保安司令部不得派员来担任职务。三是归编后的驻防地,大范围由安康专署指定,但具体地点由我们自己选择。 陈继侯、张伯威带着游击队提出的三个条件回到安康,魏席儒召集一班高参商量后,基本答应何济周提出的条件,但提出附加条件:一是何济周的人马立即停止打土豪分田地活动,停止与保安队作战。二是必须收回分散在各地的游击队。三是收编后命名为特务大队,限编三百人,遣散多余人员。四是派两名副官暂时驻队监视整编。 何济周把魏席儒提出的附加条件,给大家一说,几个人议论开了。 李伯停道:“叫我们停止活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但遣散多余人员恐怕办不到,我们也不能按他们说的办,我们得给自己留条后路才行”。 张孝德道:“这些跟我们一起出来的弟兄,哪个愿意回去?哪个又敢回去?” 何济周道:“我看给我们定三百人也行,多余的人,还是照苟树林说的,放在外围,作为我们的后路,我们还可以随时把部队拉出来继续干”。 苟树林道:“我说嘛,给我一百人,几十人也行。你们公开当你们的特务大队,我到山里继续干我的游击队。你们不方便干的事,交给我去干。在山里比在魏席儒手下痛快的多”。 沈继林也嚷嚷道:“我也留下来,我不愿当啥子特务队”。 李伯亭道:“现在外边还有汤能金和李春茂带的一二百人,加上老苟和老沈的人,总共有三四百人,放在外围,万一有啥事,这些人还能给我们壮壮胆,帮一把,我同意叫他们四个人出去”。 何济周道:“这样也好,这三百人的特务队,由魏席儒给我们按人头发饷和提供给养,另外四支队伍,我们自己解决,先度过暂时困难再说。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