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回奉天祭鬼仕君建庙 尚贤尚德周王封官 (第2/4页)
帝也要过年,帝是“上帝”、“玉皇大帝”,所以要过“大年”,一年之中大于“年”的,只有冬至,“冬至大于年”,今年十一月二十四是冬至,所以帝过冬至年,就定每年的冬至准备好祀品,好祀,重祀大帝,让大帝过大年。” “信仰自愿。只要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父王,儿臣胡说一通,不知当否,还望父王教诲。”二王子说道, 帝王术,是对人心的控制和人心的约束,没想到二王子还懂帝王术,他是维护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王代表君权。“天、地、君、亲”四本齐也。王家后嗣个个厉害。 周王思考了一会,明白了儿子的用意,说道:“二王子大智慧,不但懂得四本,还懂得天文地理,人鬼神三界皆通,还奉行信仰自愿,给我这个父王也上了一课,长了知识,好,着司空安排同期建帝庙,好祀,重祀,以便万民朝拜。” 周王两天来已领教了二王子,三王子的才学,也很想知道大王子的才华如何,便问道:“大王子,你是否有本要奏?” 大王子出来奏道:“父王,儿臣对三王子和二王子所说的四本,没有想的太多,儿臣只知道民心如水,只知道我周国大难之后要与民休息,与民修养。老百姓们要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的温饱之家。因为: 人是要吃饭的,吃好饭的。 人是要穿衣服的,穿好衣服的。 人是要住房子的,住好房子的。 人是要过好日子的,要过太平日子的。 人是要过小康的日子的,过小资小味的日子的。 这些都跟好君王有关,跟好政策有关。 父王,儿臣仅奏这些,请父王斧正。” 这些话简朴实在,这是民心所在之根本,民生问题很现实,老百姓们很现实,不懂大道理,你说得天花乱坠,吃不饱,穿不好,住不暖都没有用,前面这些是在这个物质的基础上才要做的。这些基本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何人心所向,都是空谈。 作为王者,周王当然知道惠民政策,做老大当然要给小弟们带来好处,没好处谁跟你,道理很简单。 周王用赞许地眼光看了看大王子说道:“大王子说到点子上去了,大王子说的是国之根本,民之根本,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问题,涉及到国家之本,方针,国策,国体,国家制度化,国家运行机制,国防,吏治,礼制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实质问题,留给众爱卿回去思考,明天早朝的时候再议,今天继续议面上的问题,把人的重要性议透,大家想一想,我周国现在有多少人口?整个西部有多少人?整个西部人口加起来也不足80万人口,而时下大商朝王畿人口约700万之众,光商朝兵力就有15万人,还不含下属国的兵力。对比之下,就知道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人口,就知道发展人口的重要性。” 现在大家才真正明白,终于明白周王为什么一再要求发展人口,人是国之根本,原来周王的眼光是朝大商看的,不是光光看的是周国本身和附近的小国家,所在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高度也不同。 周王问道:“我周国用何种语言为好,文字用何种文字为好,算术是用何种计算方法为好?” 掌祭祀记载的史官韦驮上前答道:“我周国所在地处雍州之地,雍州为西府,所以方言是西府方言。我周国多数人使用的语言是雅语(古汉语),所用的文字为甲刻,青铜器为篆文。核心文化为雍州雍文化。” “字主要在甲骨上刻字,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直线。同时还有金文,因系铸造用,故字体为圆形。字有多种造字方法,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这些已经是大商成熟的文字,常用字一千多个。数有奇数、偶数和倍数,数字到三万,十进制。” 周王点头道:“好,周国语言用雅语(古汉语),文字用甲刻,普及一千常用字同,十进制算术。” “马车的标准是多少?”周王问。 车正顾盼上前回答道:“陛下,参照大商标准马车为2丈长。如与殷商不同,则道路不通。还是与大商保持一致为好。” “好,就采用商朝国的标准。少师在吗?”周王问 “臣在。”少师彭泽应道。 “爱卿负责明年秋收时的华夏祖庙的祭祀大典的歌舞音乐编排,要用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相结合起来,不要用《桑林》、《大护》这些几百年前商朝的乐舞,那是伊尹为商汤做的,我们周国开始要有我们自己的宫廷乐舞和周地的民间舞蹈,比如写些《华夏》、《龙的传人》、《帝诺》、《凤凰来仪》,可写些民间歌谣《周风起》等题材乐舞。展示和反映周国现状的,未来的风彩,还有传唱至今不衰的《卿云歌》,是舜帝禅让给夏禹时与群臣和唱的歌,表明夏的诞生。周王朗声咏道: 《卿云歌》 卿云烂兮,扎曼曼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莫不成听。 瞽(chong)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褰(qian)裳去之。 还有如反应男女爱情的传摇经典《女娲之笙簧乐奏》和写实纪实的民谣《燧皇》,尽管遂人之后不属华夏,但她的历史丰碑不可忘却。 击石取火兮,燧人壮举。 火烤食rou兮,人类新生。 昆仑之上兮,燧明国都。 绳结文字兮,玄女之作。 天干地支兮,燧人传世。 陶文纪实兮,燧明发明。” 没想到周王陛下的诗也咏的这么好。周王提出了要求,举了例子给少师听听。以此他要告诉少师对明年的祭祀大典的重视度。 祭帝即祭天,天子可祭天,侯国,附属国只能祭宗庙,不可祭天,周国虽然占时与大商朝国没有从属关系,但也是在商朝国土势力范围内,属小国,不可祭天,祭天可能会招来大商的麻烦,周王很聪明,他祭祖,祭华夏之祖,华夏之祖有多大范围?周本身之外,商殷也是华氏之后,帝喾之后,原夏朝也是华夏之后,华夏民族团结一致的开始,后果会怎样?可想而知。同时还祭祀帝,还要知道帝诺不诺,如果帝诺会是什么样结果?在大商帝国的势力范围内祭祀上帝,大商帝国会同意吗? “今天最后要调整一下大王子和二王子的职务,他们俩的职位对调,大王子担任司农,二王子担任内廷总宰。”周王说完,在两位宫女的跟随下离开了玉凤堂。 两位王子的职务对调,众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其实也不需要知道什么原因,职务平级对调。周王觉得大王子关心民生,大王子更适合,更胜任这个职务。也其实不然,通过这两天三位王子的表现,周王已得出结论,三王子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大王子才华出众与二王子才华超众,真如他们的名字,一个叫泰伯,一个仲雍,他们俩是伯仲之间,不分上下。 众人散去。占卜官花萼今天看清楚了,大王子,二王子也是王相,私下里暗暗的为他们俩算了一卦,得到的结论是在异地为王,或许在南方。占卜者有两下子,这是他心里话,没跟任何人讲此事,这是天大的秘密,天机不可外传,天机不可告人。 大王子在回去的路上对二王子说:“二弟,你懂得这些,我看你做太史最合适,人、鬼、神三届你都懂,太史下面的六大天官,见到你都失业了,走路我看都要绕道走,去跟父王说说去当太史公,三公之一。” 二王子道:“大哥,你装傻啊你,我这是业余爱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