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回 叔鲜叔度智取蜀地 (第1/2页)
话说姬鲜和姬度吞并了巴国,之后,合兵一处,二十万大军驻扎在巴方边境,准备攻蜀。 蜀人之顽强,众所周知的,加上蜀山蜀水,星罗棋布,西向东数,山有沙鲁里山,大雪山系,邛来山系,鲁南山系,蜀东山系等。水有长江水系,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培江,嘉陵江等等水系,这些大山大江如此险要,如何攻打?姬鲜和姬度兄弟俩开始发愁,如果硬碰硬的打下来,没有三年五载也是拿不下的,如何才能速战速决,兄弟俩开始绞尽脑汁,开始想对策。 兄弟俩合议,姬鲜认为:“从楚熊,到巴方都是靠骗取而拿下两国的国王的,擒贼先擒王,看来还是要靠智取为上策,不然的话,拿下蜀地也是难上加难,最少也是双方死伤各半,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哪拿什么为诱饵呢,蜀是大商的臣民,唯一听的是大商天子之命,我们只有盗用天子之名,骗取蜀王九天蜀黍的信任,令其来巴,一举拿下。”姬度狠狠的说道。 “兄弟,你这也太厉害了吧,当年姜尚为的是沽名钓誉,钓鱼无钩,愿者上钩,而兄弟今天拿当朝天子来做诱饵,这饵料也太大了吧,那种鱼能够吃下?这样也未必太过,何况我们和大商天子尚未真正反目,这样做为时过早,万一传到天子的耳朵里,周商反目就在即了,这是不顾及后果的做法,这样欠妥。”姬鲜反对。 “当蜀王九天蜀黍到巴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砍了他再说,死无对证,到哪里传去。”姬度回道。 “这样会激起蜀人的公愤,不可。”姬鲜不赞成。“还是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那你说怎么办?”姬度问道。 “要想长治久安,就得蜀犬吠日,少见多怪,利益熏天之法。”姬鲜说道。 “具体步奏?”姬度问。 “巴、蜀向来不和,现在我们拿下巴方,蜀黍本来应当唇亡齿寒才对,可常年的仇恨会让人冲昏头脑,忘记警惕性,我们带着铃铛去做贼,明确的表达我们是贼,对方反而不相信,我们就以获得巴方之后,放弃巴方管辖权,以巴方的区域权与蜀黍谈判,交换价值相等的利益为由,只要蜀黍答应谈判,蜀黍就跑不了了。”姬鲜说道。 “那我们开什么价钱,蜀黍会相信呢?”姬度问道。 “当然是天价,否则,谁会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姬鲜说道。 “好。”姬度赞成。 “派谁前往出使蜀方?”姬度问。 “参军稻梁肥可以担任此任。”姬鲜说道。 稻梁肥得令出使蜀国,临行前,告诉千夫长的弟弟稻花香,叮嘱说:“如果哥哥回不来,你就投奔大商去,不要为周人效命。” “这是为何?”稻花香问。 “因为周人不值得信任。”稻粱肥说道。 “如果你回来呢?”稻花香问道。 “那以后我将携带全家投奔大商王畿之地。”稻粱肥说道。 “好,哥哥一定要回来,我等你回来,我们一同奔往大商王畿之地。”稻花香含着泪说道。 稻梁肥刚出数里,即被追回,姬度要派副统帅姬揽月前往,姬姓人前往,这更能让蜀王相信和信任。 稻梁肥返回不久,即被姬度派人前去奖赏酒宴中下毒,稻梁肥中毒身亡。因为他知道本该知道,后又不该知道的事情。 稻花香明白了该怎么做。 姬揽月复出巴山,前往蜀方说服蜀王蜀黍前来交易洽谈巴地管辖权。 姬揽月到达蜀都,觐见蜀王。 蜀王问姬揽月:“你是何人,胆敢前来胡言乱语。” “在下姬揽月,西伯周平巴副统帅,在下还未开口,蜀王陛下怎好说在下胡言乱语,在下是特来与蜀王陛下谈一笔交易的。”姬揽月淡定的回道。 “本王向来不做生意,没什么好谈的。”蜀王说道。 “在下所谈的是蜀王心头之恨,蜀王一定会感兴趣。”姬揽月说道。 “你是说巴王的人头吗?本王不感兴趣的。”蜀王说道。 “巴王的一颗人头就如畜鸣,不足在下亲自前来与蜀王陛下相谈,在下与蜀王陛下相谈的是巴地。”姬揽月抛出诱饵。 “巴地如何?”果然不出所料,蜀王来了精神。 “巴蜀本是一家,我西伯周要之太远,在下认为,不如将巴方归还蜀王陛下,只要陛下出得起好价钱。”姬揽月说道。 “你是说本王出不起价钱吗?小看本王,拉出去斩了。”蜀王自大的说。 “陛下的蜀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国富一方,尤其是贵国的玉黍,就如陛下的名号蜀黍一样,天下齐名,陛下的名号,就是蜀国特产的骄傲,实至名归,在下怎敢小看蜀王。”姬揽月回道。 “说得不错,本王的名号,就是蜀地特产蜀黍包米的代号,那你开个价吧。”蜀王问道。 “在下不敢私下做主,还望陛下亲自与统帅姬鲜洽谈。”姬揽月抛出第二个主题。 “那你回去让姬鲜前来洽谈。”蜀王说道。 “在下估计姬鲜不敢前来,他害怕蜀王陛下的英武神威的蜀军。”姬揽月说出看似实话的实话。 “那你说个地方?”蜀王说道。 “如果蜀王陛下答应在下,为在下以后备一份晚年养老之所,在下就给陛下选个对陛下有利的地方。”姬揽月要好处,要回扣。 “你是说,你那份好处啊,好,本王答应你,给你一成好处。”蜀王懂得游戏潜规则。 “在下认为就安排在蜀国境内的茶亭,那里离巴方较近,又在蜀方陛下的管控之内,对大王陛下有利,比较相宜,在下也对得起大王陛下的奖赏。”姬揽月说道。 “在我境内,好,你回去转告姬鲜,就说十日后在茶亭相见。”蜀王上当了。 “好,就约定十日后在茶亭相恰,不见不散,在下告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