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_第七十二回 姜尚立齐箕子受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回 姜尚立齐箕子受封 (第2/2页)

臣来投周,许下巨额的报酬,你们的策反人员一到朝歌,天子就知道了,之所以让你们策反,天子认为,既然不忠于大商,心不在之人,留之何用?能反大商,也能反岐周。一个叛变之人有何价值?我来此就是要告诉你们,别再做傻事。第二,我来这里也是想告诉你们,岐周两代人被囚,我不想看到第三代人也被囚。其他我就不再说了,告辞。”

    “费大人,小臣还没尽地主之宜,这么告辞,小人实在是皇城惶恐。”

    自此,姬发开始真的诚惶诚恐,每天睡不着,担心东窗事发,费仲所说“我来这里也是想告诉你们,岐周两代人被囚,我不想看到第三代人也被囚。”这句话对一个年轻小伙子来说,心里压力有多大,杀伤力有多猛,可想而知。十几年过去了,担心,紧张,失眠,已经形成习惯,这种危机现在看似已经过去了,大商已经垮台,可更大的危机感,害怕感,来的更猛烈,因为他已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大家,大家的概念范围不去考量,只讲他的本人就足以让他夜不能寐了,他的身体彻底垮了,他心里知道,不能对外人说。一说危机更大了,更乱了。所以他要做的事情很多,好在自己睡不着,那就疯狂的干事吧,直到哪一天为止。

    武王这一天想起箕子来,箕子得到释放之后,没有受封,其地已经易主,武王想知道箕子现在何样,在做什么,于是寻箕子来周。

    箕子至周室,参见武王,武王单独接见,赐坐。

    武王问:“箕子,你德高望重,可知殷何灭?”

    “回陛下,子孤陋寡闻,耳朵闭塞,为奴固禁,不知就里。”箕子继续装傻充愣。

    武王见箕子不忍说殷之恶,觉得是大贤之人,于是就改了话题说:“箕子,惟天阴骘(zhi)下民,相协厥居,朕不知其彝伦攸叙。”武王问,上帝庇佑安定下民,使之相互和睦相处,我不知道那治国常道和制定方法?

    箕子回答说:“我闻在从前,帝颛顼之子,繇(yao)被尧帝派去堵塞洪水,九年而不治,繇胡乱处理了水、火、木、金、土五种东西,上帝震怒,不赐给繇的九种大法,治国的五种常道因此败坏了。后来,繇被流放羽山死了,舜推荐繇的儿子禹来治理,禹于是继承繇之业,继续治理洪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禹顺势治理九州兴起。上帝就把九种大法赐给了禹,治国的常道因此定了下来。”

    “为君治国那九种办法呢?”武王问。

    箕子曰:“一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物质;二是五事,貌、言、视、听、思;三是八政,民食、财货、祭祀、司空、司徒、司寇、朝觐、军师;四是五纪,五种记时方法,年、月、日、早晚星辰、历数;五是皇极,君王中道五福,五种治国方略;六是三德,刚正、刚克、柔克;七是决疑,占卜(七种)、思考、征询、商议、汇总、大同、决策;八是征兆,对应晴、雨、暖、寒、风五种征兆;九是五种幸福,长寿、富裕、康宁、遵美德,高寿善终;六种不幸,早逝、疾病、忧愁、贫穷、邪恶、廋弱。”

    武王听了,好久没有说话,心里想,“老匹夫,你用天下人都知道的故事跟我讲,我父王在我十岁的时候就教我了,什么八政,三司,我们现在早就超过了,三公都有了,封分都一千年了,还讲老一套,太落后了,那是一千年以前的事情,拿来忽悠我,你的新研究的天道道家学说为何不说?你是怕人说你不尊上帝,不尊祖先帝,自行一套,当年还有脸面进谏殷纣,我本想听听你的新学说,可你却给我说这些,我原想封你为中原地域的侯爵,现在朕改变注意了,让你和繇一样流放,流放到大东北去,自生自灭吧。你有本事就按照你的想法去立国吧。”

    “箕子听封,朕封你为朝鲜侯,孤竹国之东北,长白山之东,独立为荒服王老。”武王冷冷的说道。王老,是对荒服之国的君主的称号,是个尊称,不是称王。西周王朝不许诸侯称王,朝廷共主才可称王,谁敢称王,朝廷必讨伐之。

    箕子傻了,不过还是要谢恩的,必定是受封,“谢陛下隆恩。”好在能安全隐退。

    于是箕子于孤竹东之北,成立朝鲜国,诸侯方国,荒服。

    周武王二年秋天,天下诸侯该朝贡了,可天下一千多个诸侯,来朝贡的也不过三百多个,其他的都没来,看来天下服周之邦还不多,武王也没有太在意,周王朝刚立,不朝贡,也是正常,慢慢来吧。

    有一人牵着几只大狗来了,说是朝贡。“谁,这么大胆?”少保召公奭(shi)大声训道。

    “西部犬戎之邦一酋长,叫酋豪。”旁边大臣回道。并解释说,“这是他们的宝贝,犬戎没有犬,叫什么犬戎,此犬非同一般,叫獒(ai),犬獒,非常名贵,吃rou,不吃其它食物,一顿能吃十斤rou,一般人养不起,是犬戎的吉祥物。”

    “玩物丧志,浪费钱财。”少保召公继续说道。

    “可陛下已经收下了。”臣下说。

    “我去进谏。”少保召公说道。

    “不要,少保。”臣下急道。

    “我非去进谏不可。”召公坚持说。

    武王听了少保的谏言之后回道:“天下未稳,臣邦来朝,就是面子,如果不受,就是断绝关系,下次人还来吗?二来,这是臣邦之国宝,人家送来了国宝,表明人家对周的慎重,养一臣邦之物,对周来说不是一种荣耀吗?表明周什么?难道你作为少保会不知道?玩物丧志,浪费钱财,我能有时间玩物就好了,一个酋长之邦都能养得起的宠物,难道若大个周国养不起吗?回去想想吧。”

    “告辞。”召公无语。

    少保走后,武王更加忧虑,如此小的事情都来进谏,以表忠心吗?还是要树立威风!啊,和殷商之臣没有什么区别,现在如此跋扈,以后更甚,比四弟公旦差不了多少,武王想起自己当年打败商纣之后,用剑轻击商纣的灵柩之时,鲁公旦当众反对的场景,鲁公旦之所以反对武王这一举动,因为他要说明这次打败大商,不是武王功劳,而是父王文王的功劳,武王这个轻击举动,表明是武王亲自杀掉商纣的,这在周公旦的心里另有隐情。武王对这两个兄弟都很担忧,都不是凡人,武王想到这里,心里不是滋味,忧心更重,他的身体,在忧郁中要垮了,危在旦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