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八回 姬钊守诺言看士子 (第1/2页)
第二天,如百尹所说,康王一觉睡到自然醒,已经是辰时一刻,洗漱,打扮,用膳,到了已时初刻,康王到了行苑大厅。 这里三百士子早就在此恭候,见康王到来,士子和群臣下跪齐呼:“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王坐定,朗声说道:“众爱卿平身。” 众人起身站立,等待康王训话。 “爱卿们,三年没有见到你们,朕想你们,特来看看你们,你们都晒黑了,辛苦了。”康王动情的说。 “万岁,万岁,万岁。”士子们热情的高呼,这是士子们第二次见到当今王上,何能不激动,何况这是王上主动前来看望士子们,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自豪,有的大臣一辈子也没见过王上。 康王激昂的说:三年来,你们在基层锻炼,收获都不少吧,朕要检阅检阅你们,朕曾经许下诺言说三年后,要来看看你们,今天朕来了,你们好吗?” “好。”士子们高呼。 “你们答应朕做的事,做了吗?”康王大声问道。 “做了。”士子们洪亮自信的回道。 “做得怎样?”康王问。 “请陛下垂训明察。”士子们齐声回道。 “好,朕先问几个问题,考考你们,你们大胆的说,答到忌讳处,朕恕你们无罪。朕问你们,这个世上有大贤吗?有圣君吗?”康王大声说。 “回陛下,这个世界上没有大贤,没有圣君。”一个叫钱柜的士子出列,声音宏亮的说道。 下面的大臣听了这个回答,都为钱柜捏一把汗,王上让你大胆的说,也不是这么肆无忌惮的说话,愣头青一个,真的是书生意气,热血方刚。 康王却并没有变脸,他有言在先,不避违,倒是觉得这家伙胆大包天,不知有何论调,于是问道:“你这么肯定?” “是陛下,所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只要你有所为,必有所错,除非不为,不为也是错。不管是圣还是贤,有为就有错,不为更错,也谈不上对错,无为之人也谈不上圣贤。”钱柜回道。 “你说的似乎有道理,只要你做,就可能会做错,除非你不做,你不做也是错。就按照这位士子所说,今天不谈大贤,只谈能力。这能力怎么说啊?”康王问。 “能力没有对错,只有大小。”一个叫纪幂的士子回道。 “好,朕要看看你们的能力,能力有大小,这不错,来,谁先说何为农本?”康王问。康王这次主要来申诫农事,这是首要问题。 佚失出列回道:“陛下,贤人导其民,必先务于农,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境安。境安,君主必重民农,民农得重,必少私愤,无私则公法立。大公无私则圣德立。” “无私则公法立,没有圣人,只有圣德,经典之谈。”康王赞许道。 刘布出列说:“稷王(后稷)曰:‘所以务耕织,以为本教也。’故王率诸侯大臣亲耕于王田,以示教化民众尊重地产也。” “好,明天朕亲自与诸位士子并耕于田,以示教化。”康王说。 “陛下,上农,一人种田,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此谓责任重大也。下农,一人种田五人食之,可谓大任也,不可忽视也。”犇(ben)凡出列说。 “你的心得说的很具体,那能不能再具体点。”康王问。 “回陛下,上农和下农平均之后为中农,中农一人种田七人可食,那么每户人家至少七口人,那么就是说每户人家最少要保持一人种田,方够一家七口人全年生活之需,如果防止天灾人祸,荒年,战争,五谷不丰,那么就要有余粮,要余上一年口粮,就要再有一人为农,也就说一家至少要两个男人来种田,如果加上兵役和徒役的三丁抽一制,那么七口之家,已经没有多余男子,还有小孩和女人,女人种桑养蚕织布带孩子,做家务,也就没有了闲人,这也就是说,一家七口人正好可以维持一家人的两年生计,按照此理,民农占天下男人中的三分之二,占全家的七分之二,占天下人的七分之二,可谓重矣。超过七口之家的人家,才有多余的劳动力来选择做其他事情。故,天下农为本,这一点也不过,历朝历代,无不以农为本,也许就是这个道理。”犇凡陈述自己的观点。 “好,你说的非常到位,你叫什么名字?”康王问。 “为臣犇凡,乡大夫。”犇凡回道。 “你有如此的细密心思,还有什么要对朕说吗?”康王问。 “陛下,为臣在这三年当中,还想了两个问题。”犇凡说。 “说来听听。”康王说。 “臣在想,这五谷不丰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普及九谷,尤其是干旱地区,九谷中总有耐旱的,这九谷中有四谷没有五谷好吃,这不好吃,总比没吃的好。其实就连五谷中也只有稻子和小麦好吃,但是,包米比较高产,这高产虽然没有低产的好吃,但也比没吃的强。这是其一。”犇凡汇报说。 “其二呢?”康王问。 “这其二,就是这粮食收割之后的储存问题,尤为重要,臣研究了一种叫升级版的仓廒(ao)的储存方法,比以前的要好的多。陛下,不能小瞧这储存问题,老百姓一年的收成,不能被糟蹋了,还有这公粮和军粮,仓储尤为突出重要。”犇凡提出改良仓储问题。 “好,看来你三年没有让朕失望,果然不出朕所料,人才,这就是人才。朕后天去看你的仓廒,如果让朕看中了,晋升你为仓正。”康王说。仓正,正部级干部。 “谢陛下。”犇凡谢礼。 “听说你们除了种田之外,还搞了很多学术研究,记录了很多经验和生产技术,你们报上来的很多资料当中,朕记得有个搞漆料的,听说现在产量不错,来说说看?”康王问。 “为臣遵命,椑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