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二回 康王驾崩姬瑕继位 (第1/2页)
康王退朝之后,回到后宫,整个人觉得不舒服,声讯俘虏得到的这几个消息让他无法接受,东夷和淮夷,自己派出这么多监国子,却没有一点反应,也无一人前来汇报反常迹象,康王觉得这一招很失败,这太平盛世,和平太久就会滋生腐败,富强之后就会发生战争,尽管自己已经用柔和的刀,来调节富贵贫富差别,可到头来还是暗流汹涌,派出去的耳目监国子,看来作用已经不大,这东夷监国和淮夷监国肯定已经被收买同化。康王不敢继续联想下去,稍作休息,然后诏来太子姬瑕。 “父王召儿臣前来,不知何事?”姬瑕说道。 “你的白夫人,曾经在很多年前就预言要发生战争,不知有何根据?”康王小声问道。 “父王,她的理论很简单,物极必反,太平时间太长,已经到达顶端,万事至极之后势必下行,下行之势,如果不小心,不阻止,就会势不可挡,下势就会势如破竹,不可逆转。要想阻止下行,就得强行,就要利用外力作用,加以阻止。所以夫人就一直主战,以武相国,只要武力不止,和平不止。武力一止,和平即止。夫人提出,作为霸主的共主大国,就要不停地讨伐不义的战争,天下这么大,总有不义战争可打,要真打,而军演也要如同真打,只有真打,才能让天下诸侯安心,天下诸侯才不会再有妄想狂,比方,前朝大商一直统治到南海边闽越之地,而我周朝却至今没有达到,这也是征服天下的一个点,从大处讲,是天下一统,从小处讲,让天下诸侯看看周王朝的实力,兵将的厉害。再说,这长年累月,没有战争,这兵将哪里来战斗力,那里来斗志,现在的兵都厌战,只有牺牲才会壮志,壮志凌云之志来自为国牺牲和仇恨。”太子姬瑕滔滔不绝的说。 “这种说法听起来好像是谬论,但作为王者,还是受用的。你夫人的理论很好,就是这实际上的问题太大。为父不是不想扩大疆域,不是不想征伐,一统天下,之所以安于现状,是因为顾及天下苍生,这次讨伐畏方,也是不得以之事,这次虽然取胜,可双方的伤亡很惨重,双方损失也很大,我心很痛。武王临终前曾经对父王成王说:“不要征伐,如果能维持现状,就可以了,战争折寿,生命诚可贵。武王四十三岁而终,成王三十六岁而英年早逝,朕今年四十二岁,畏方之战,为父觉得已经开始折寿,我从开战的哪一天开始,一年多来,我的心就开始狂跳不止,到胜利的那一天,现在整个人已经感到不行了,所以才诏你来。”康王吃力的说。 “父王,你怎么不早说,强撑怎么行,赶紧传太医。”太子急道。 “战争不结束,是不能对外讲的,现在更不能讲,东夷和淮夷要反,如果他们得知朕的身体有大问题,天下诸侯会乘机反周的,你从现在起,开始统兵,不论如何,都要准备战争,父王的身体已经坚持不了多少天了,你也不小了,都快二十七岁了,姬满都八岁了,可以执政了,继位大诏,明天早朝颁布。”康王捂着胸部说。 “还有,召公,毕公也快不行了,他们的后人要谨慎重用,功高盖主,周公之后也是如此,姬姓诸侯你尤为当心,父王成王和朕都受制于他们,同门才是冤家,异户才会真心相助,因为异户希望你给予他们生机和富贵,你这一代就要谨慎小心的使用同门他们,不要再被他们控制,要分解他们的权力,可以多设立几个州方伯,分散管治,不要将权力再集中在东西两位方伯手中。”康王低声说。 “儿臣铭记不忘父王的教导,儿臣打算在适合的时机,取消东西两伯分治,采用前朝大商体制,设立九州方伯,并对九州方位名称作个适当调整。”太子应道。 “父王告诉你一个祖训,嬴人不得过岐山,永守西陲,什么道理,为父也不知道,只是祖训,你记住传下去就是了,父王要休息,你去吧。”康王说。 “儿臣一定牢记,儿臣给父王找个太医去。”太子说。 “不要找,待明天早朝过后,再找御医,为父还能顶住。”康王说道。 “不,父王,儿臣能搞定,你放心,我的四妃是学医的,让她给父王先看一下。”太子坚决的说道。 “好,让她来吧。传太子四妃前来。”康王同意。 太子四妃应传而来。 “我帮父王把把脉。我的妈呀,脉跳120下,疾速,”太子四妃叫道。 “父王,先喝水三大碗,然后你先躺下,不要动,你按照60拍的节奏默数。如有小便,立即小便,起来时数1、2、3再站起来,你的鼻孔可能马快要出血,赶快拿根石针来,给父王手指放血。快,按照我说的药方去抓药,抓药时就说太子四妃要的。”太子四妃说道。 “诺。”侍卫应道。 “父王,这个病,来得快,去的也快,只是要及时治疗,不要拖延救治时间,只要一耽误,就麻烦了。”太子四妃说道。 “噢,不要紧,父王自己心里清楚。孩子,这老要我喝水,这管用吗?半个时辰小便四次,这什么道理?”康王说。 “一是利尿,二是身体体内燃烧,严重缺水,要及时补水,不然就燃烧脂肪和器官,伤害身体。”太子四妃说。这时药来了,太子四妃接过药说:“好了,药来了,赶紧吃药,半个时辰后见效,心跳减缓放慢,头脑就会清醒。” 一个时辰过去了,病情只是好转,没有完全恢复。太子妃再次让康王服药。又一个时辰过去了,康王头脑完全清晰,头已经不痛了,康王笑着说:“自家有个医生真好。” 太子妃微笑说道:“父王,儿臣还是建议由御医前来诊治,儿臣只是应急处理,稳定父王的病情而已,不能很好的长期治疗。” “父王已经满意了,赏太子妃玉瑗一对。”康王说。 “谢父王。”太子四妃施礼道。 “夜里还要吃药,每两个时辰(四个小时)服药一次。明天早朝只可在一个时辰以内,不可太长,要及时回后宫服药。”太子四妃关照道。 “知道了,你们回吧,朕吃药的事,任何人不得外传。”康王提醒道。 “是。”太子和太子妃应道。 第二天早朝,路外大宫殿。群臣朝拜,“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康王运足劲,朗声说道。 “今天朕只讲两个事情,第一件事情,朕宣布从即日起,朝廷大小事务由太子姬瑕接管处理,包括政务和军务等一切事务。第二,朕宣布,由太子姬瑕继位大位,登基大典,待日后举行。”康王简单直接的说。 “补充一点,诏所有监国子回镐京,一月内到齐。”康王下诏道。 “明天起,朕就不再早朝,由太子代朕朝见,退朝。”康王不由群臣反应,就离开大位,在左仆正的陪同下,到后宫去了。仆正也不知道康王早就病了。 群臣傻了,康王年轻,身体看上去好好的,怎么下这个决定,不知是什么缘故,大家猜不透,大家都在猜,猜测各种可能。 康王回到后宫,传御医前来就诊,御医号脉之后,吓得只哆嗦,赶紧下药,并叫上三位老太医会诊,共同下药。 四位御医自进后宫之时起,太子就下令玉宸宫带刀侍卫七侠封锁所有人员进出。侍从和御医都住在隔壁的院子里,理由是十二时辰随时要轮流诊断,不得离开陛下。御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