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_第一百二十一回 西狩北巡吴巢开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一回 西狩北巡吴巢开战 (第2/2页)

 “西部富裕了,富裕的人,就会因富自大,自大必乱,所以朕这次来,就是要告诉你这个道理,这西部开战,也是迟早的事,朕打算在适当的机会里,将你迁到成周边上一城邑,以保你不受战争之苦。”邵王说。

    “谢陛下恩典,一切听陛下旨意。”周成公拜谢施礼。

    “目前西部无大碍,你就放心过好你的日子吧。”邵王安慰道。

    “臣看也无大碍,现在朝廷之强大,不亚于成康盛世,虽开始战争,这并不表示王朝开始衰弱,而是更加强大的体现。”周成公说道。

    “还是成公理解朕的心思,现在你的叔叔明公上任太保尹,你要多为他要点脸面,不要拖后腿,他对诸侯的要求可是很高,尤其是姬姓诸侯,那是更加严厉。”邵王说道。

    “陛下放心,叔明担任太保尹,那是我们周公后裔的荣耀,我等绝不会给先祖周公,父考君陈,叔明公丢脸,更不能给陛下添乱。”

    邵王接待周成公时间最长,并留下一起用膳,邵王要用情商感化周成公。

    接着邵王召见武王之弟的封国雍国伯,以及郦申伯,义渠君,密国公,散国君,同国君,鱼国伯,菹国君等五十余个西部各地诸侯。此时毛公封地也在西部,毛国公东征,免于召见。

    再接着,邵王来到北部晋国,晋国是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封地,其子姬燮后因康王责令迁都晋水,康王封为晋国。后来康王又封其次子于杨,封其小子公明于贾,受封的杨国和贾国,现在也比较强大了,这一家三国,居于北,周王朝王畿成周之边,可谓是王朝北大门,咽喉之国,邵王不得不重视。何况夏朝夏后遗民九宗之人,也在晋地居住,平巢战役就要开始,邵王巡狩西北诸侯能不来晋国吗!

    邵王来到晋国之后,密受一旨给晋成侯,内容无人知晓。这是他对武王支系后裔的优待。当然,晋成侯热情款待邵王,并找来杨侯和贾侯相陪,邵王大悦,于晋国接见北部诸侯,冀州州伯郇伯已经召集很多诸侯君在此等候觐见,霍叔处的后代也来了,芮国,莘国,倗伯,虞侯,冀侯,耿侯,霸国君,原国君,就连白翟国、娄烦国、仇犹国、盂国、代国、鲜虞国、赤狄国、彭戏国、肥国、中山国等国君都来朝见了。朝见需要时间,镜头切入东南战场。

    话说东方毛公灭繁战事即将开始,而吴巢两国已经开战,吴伯非常卖命,因为邵王告诉他,巢国江东之地,归吴伯庶子附庸所有,这样一来,吴国在江东还是大国,宜夨国,还是没有吴国大,吴国虽然爵位不高,但是附庸国以及附属城邑主多。邵王这个承诺可不得了,吴伯说什么也要拿下这片曾经属于过自己的土地,尽管曾经拥有也是掠夺而得,但,这人,一旦拥有,便永远都属于自己的感觉,天下人都一样。所以吴伯很积极的发动平巢之战。

    吴巢虽然开战,但巢国江东之地并不大,也就是弹丸之地,也没有太多的兵甲守卫,只有一支千人兵甲驻军。

    可这支兵甲不可小瞧,是巢国江东地域的一支子弟兵,这兵败了,就意味着做吴人的奴隶。

    因此,千人之兵,千夫长就是大将,就是统帅,百夫长就是勇士,十夫长就是猛兽,双方开战,吴军以五千大军,对阵一千巢军,结果无须质疑,五人对一个,再厉害的高手,也是难以抵挡的,包饺子形式,巢军全军覆灭。但是,巢军他们一直坚持到最后阵亡,为国捐躯,无一生还,当然,要想生还,除非投降。

    这是巢国江东一千个英雄组成的甲士,他们不愿为奴,不愿为懦夫,他们有一颗勇敢的心,一颗英雄之心,尽管他们倒下,无人记得他们的名字,他们是巢国无名英雄。也尽管他们败了,因为他们有勇气敢倒下,倒在莫名的刀下,为了父母不受奴役的子弟兵。英雄不朽的数字在改写,在巢国的史册上。

    巢国君只知道杀父之仇必报,可他付出的是他父王一万倍将士的生命,当人死后,生命的原始性是一样的,据说阎王殿不分贵贱,只分罪孽轻重,也许巢国先君的罪孽远比战士们的冤魂罪责要大得多。巢国君不管这些,为了那口气,他要再战,尽管这些巢国英雄成为烈士,他也要战。这样的君主不跟也罢,因为他反不了天,也反不了地,就目前他的实力而言。他是在作无畏的斗争和牺牲。这样的君主做出的决定,真是个脑残的决策。

    在周王朝的史墙盘上,刻写着巢人反周叛朝的罪名。这些人是战死沙场的巢国的英雄而成为周王朝的罪人。这便是历史,历史为谁而写?谁主宰历史,谁就是正史,不要不服,这个时代,需要有为父报仇雪恨的豪情壮志的情怀,更需要理智的为了人民的生命做出清醒的选择。可巢国君不这么认为,他继续选择对抗反周。

    巢国江东之地全失,江北有长江之险,要想过江,不是猛龙还真的很难过江,当年邛玙带周朝水师攻打巢军水师,也没占上风。虽然吴国也是水师强国,都居长江下游,可要针锋相对,真刀真枪的拼,谁又怕谁,怕,就不会反周了,周朝廷都不怕,何惧吴军?巢国君就这么牛。

    吴军以五千人对一千人,一战告捷,歼灭一千人,一个不少。快马加鞭,八百里快急,上报邵王,这是十万火急的好消息,可以邀功请赏。邵王回复,“再接再厉,听候佳音,待君凯旋,受封嘉奖。”回复,简洁,精练,明了,就是要胜。

    于是,两军隔江怒视,如滔滔翻滚的江水的咆啸,人未动,地在动摇,兵马未动,山在发抖。这是两军对视的怒气冲天引起的天地反应。吴军何时过江,是否成为过江之鲫鱼,被食,还是过江之猛兽,食人。拭目以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