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七回 菹台游玩凡国献妃 (第1/2页)
穆王从西南巡狩回到镐京,群臣举行欢迎仪式,穆王分发巡狩礼品,群臣拜谢。穆王遵循的是周礼之礼仪情意,穆王多次外出巡守,他一直遵循着自己的得失平衡论,不但回馈给诸侯,还给朝廷大臣也带上一份礼品,他担心人们说他外巡是为了山珍海错,珠宝金银,搜括民脂民膏。 有很多大臣开始总结穆王四次巡狩,第一次北伐北翟,将大军留于盐池周台子和姬塬两地,留守封国为诸侯。第二次西征昆仑,于大月国的边境设立韩家台子,留守大军已经达一万之多。第三次北巡东北肃慎之后,将大军安置于太行山之北的釜山滏水之北,封鬴(fu)将军为诸侯君。第四次西南巡狩,回师到了黑河,将大军姬长肱留守黑河之西南成立留国,封姬长肱为诸侯君。现在大家总算明白,穆王外出巡狩没那么简单,不单单是巡狩,还跟安置部署边疆有关,还跟封分有关,还跟安置军人工作有关,每封一个诸侯,总要启用一套人才班底,这套人才班底大臣,总会从这个队伍里来提拔晋升为大臣,这样就可大量安置和提携功臣,也可守卫边疆地区,多管其下,不单完成全面性的地毯式的巡狩,还可达到多种目的,高人一筹的远谋,让大臣们无不佩服,现在就连三公三孤之中某些有异议的大臣也不得不佩服穆王,穆王外巡,还获得第一手天下诸侯国的资讯材料和核心地域资源情况,诸侯想满也满不了。而大家还发现这些被封的诸侯大多是在反徐战役中的立功大将军和有功之臣。穆王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大军跟随外出巡狩。巡狩虽是路途遥远,但没有风险,战争的可能性极小。 这也许就是王者安邦定国之利器不可示人的传说,而赏罚是治国安邦之利器之一,王赏臣,王则制臣,臣贡王,臣虽损而以为德,王罚臣,臣则益之以为威。穆王戎马于郊,而非无道之王者,虽常狩于野,而安邦于无形。大功于天下,上可比夏启、商汤、武王之功,王者有道,在于勤于巡狩,小不为,何以安天下,大必起于小,族必起于少,天下之难事,必从于简易之事做起,天下之大事,毕从于细处入手,细节决定成败,小事决定长久,小事虽繁,勤可补繁,天道即王道,天道酬勤,王道酬拙,动为了静,巡为了安。国之大事即民之小事合成,民之小事即国之大事。穆王属贤王之王。 穆王二十七年,部分诸侯朝见之年,穆王令太子、毛公、祭公于圃郑接见诸侯朝见。令柏父和逄固受贡,自己则在后宫和盛妃研究下一步的出行计划。 穆王知道有两个地方有高人隐居,一个是秦岭,一个是赵国的洪洞,这两个地方据说是修道的好地方,商朝末年,研究医学和道学的人,多居于此山,凡山子和以禅定道人为首的顺生道人,无为道人,德行道人,真元道人,丹童道人,苦行道人谓秦岭七道高人,当年就已经出名于此,当年文王问道于秦岭七道人,取其禅宗之上乘心法,后来将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后又演变成三百八十四爻(yao)。这些道人的衣钵相传之人,据说比以前更是了得,尤其是无为道人的衣钵相传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为道人之后人现在居住洪洞,这是赵国之地,赵侯造父是穆王的亲信御马,穆王决定到赵国去求道,见见这个世外高人,因为穆王要变道。 穆王之所以要变道,内因也来自于他的几次巡游的感觉,他认为周礼的局限性和不符合地域的适应性的地方太多,天下之大,不能一概而论的用此周礼礼节,有不少的民族地区的文化虽然独特,但特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南方的纹身断发而裸和泼水节,确实适应南方的生活需要和表达方式。而北方的民俗也可以保留,北方天气寒冷,裹头取暖而裘,虽裘弊金尽也无可厚非,北方义渠戎人之葬礼则是聚柴火而焚,谓之登遐,这是极早的火化之葬礼。这些,下面人们称之为民俗,如果进入周礼则为政务法令,那如何说服这帮大臣将民俗升为政务和国礼呢!这就是穆王外巡之后的感悟之一。穆王要改变中原世道之人对四方之民族的看法和藐视。也不一定非象中原之人,冠冕堂皇而裳,冬裘夏葛,或农或商或田或渔,性而成之。 盛妃建议说:“陛下,再出巡,不要太劳累过度,到任何地方也不一定一本正经八百的去搞政令,这次外巡,要以休闲与政务相结合,顺带游乐,路途不要太远,太远就会劳顿伤身。” 穆王笑说:“朕要游乐,不是还要带几个王妃回来,不出远门,中原王畿之诸侯也没什么让朕想要去的,要不朕去了赵国之后,然后到菹台去,那里是贤人先人发展起家的地方,伏羲、舜、皋陶都在那里住过,黄河之边,大泽之地,说不定还会遇到高人。” “臣妾也要去,那里有咱们的大女儿叔姬,那里还离臣妾的娘家很近,盛国与菹台也就三百里路程吧。陛下,臣妾不防碍陛下出游巡查,臣妾回娘家盛国看看,出来三十多年也没回去过,臣妾想回去省亲,望陛下恩准。”盛妃请求道。 “爱妃,既然你也决定东行回盛国去省亲,朕就陪你一起去,朕迟早都要去那里巡视的,朕原本先北行,然后再东行,现在改一下,朕和你一起东行,朕到邢国去,然后就在漳水流域,沱水流域和黄河边上,召见当地和周边诸侯,让南宫,邢侯,曹国侯、温苏,顾国寒氏,伏羲之后的宿国和须句国两国君也来仕王,郜国,茅国,郕国,戴国也来,以及在桑野柹(fei)的小女季姬也来见见和父母团聚,就在叔姬的五鹿城,然后你就回盛国省亲,住在盛国,朕到沱水之后,顺黄河而上,到赵国取道,然后再回来接你一道回宫。”盛妃听了穆王的话,雀跃而欢。 穆王二十七年春,穆王携盛妃一道到黄河一带巡游,穆王令毛公班为统帅,召赵国君赵造,南国南伯,北乡乡公随行,逄固为前锋,率大军东上巡狩,令芍父为王驾八骏御车。 三月,穆王东行路过成周,穆王在成周停留,召见卫国侯卫伯,五鹿山菹台本是卫国边境,穆王在成周要对卫伯册封赐赏,穆王册封卫伯为司裘,一同随行打猎,负责兽毛裘皮的制作。 不日,穆王一行至黄河与漳水边,住在大名菹台行宫,菹台边上鄄(jua)城邑就是当年伏羲、舜、皋陶三贤所在之虚。 叔姬在此等候,顾国的顾氏也迎接穆王于行宫,顾国西边的寒氏前来仕驾,顾国北面的冠氏也来仕驾,卫国侯早就到了,宋国侯也在此恭候王驾,南宫、邢侯、曹侯、温苏、宿国君、须句国、郜国、茅国、郕国、戴国、桑野柹和季姬公主、盛伯,都到了,穆王传令,其他诸侯占时就不要来仕驾了,如有令得诏再前来奉驾。 叔姬公主和季姬公主见到父王和母亲,激动的流下眼泪,母亲盛妃留季姬公主多住一些日子和父王母亲团聚团聚,下次还不知什么时候能见到,盛妃摸着季姬的长发流下心疼的眼泪。 穆王分别接见十七个诸侯,也没有说太多的政务,只是形式上的场面话,走走场子,这次穆王出巡按照盛妃的建议以寻道和游猎为主,放松一下心情,常年不懈的巡守和奔波劳累,使自己日益衰老过度,看看自己也才五十六岁的人,已经有了白发,穆王自己倒没觉得什么,可盛妃心疼。穆王在余下的时间里,和女儿叔姬、季姬和盛妃一同游玩了多日。 三月后,季姬回桑野,盛妃在一千御林军附送下到了泗水之北华丰之地的盛国,回娘家省亲去了。 穆王一个人在大臣的陪同下于菹台打猎,然后到泽中之地钓鱼,深感放松,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