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六回 五刑并下强治诸侯 (第2/2页)
侯间的矛盾,大夫间的矛盾就可用法典来化解了,也就不在常常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了。” “臣很欣慰,天下冤案少了,冤屈也就有地方可以申诉了。”司寇吕说道。 《吕刑》试行三年,之后,穆王五十一年,《吕刑》正式颁布,穆王作册命簋,制鼎铭文《吕刑》。内容略。 《吕刑》刚正式颁布不到一年,犬戎作乱,穆王年纪已大,今年七十九岁,不能亲征,穆王令京伯退出西部军营,由毛公斑、共公利和逄(pang)公周三位老臣接管西部三军军事权,率师讨伐犬戎义渠国。 王子辟方请求参战,穆王问道:“你是勇武做将军,还是智谋当军师?” “父王,儿臣担任军师,通过十年的军营生涯,儿臣已经学习了《语种兵法》,《六韬》,还有岛礁的《易经二十八兵法》,以及《司马治军》,对战法战术谋略,已经熟记于心,父王放心。”辟方说道。 “可朕怎么听说,你和京伯以及密康公三人治军,虽然严厉,可对于与犬戎边境问题老是不公,偏袒于京伯和密国,这对犬戎义渠国很是不公,导致今天这个局面,是否有此事?”穆王问。 “父王,却有此事,密国、岐阳、豳国,周国,散国,五国联合抗戎,义渠戎国之大,远超五国之地总和,国大必霸,这是劣根性道理,犬戎强势,这也是事实,免不了说话做事底气硬朗,而五国联合,也绝不相让,又加有王师三军屯兵于义渠国边境,京伯又是统领三军大帅,京国公子又在义渠北方驻守边疆,底气也是很足,有朝廷作为后盾,加上儿臣是他女胥,这局面难免就会有摩擦。儿臣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除非将京国迁出古都,这样可以缓解西北局势,缓解一下和义渠的的关系。”辟方回道。 “这事得征求一下太子和司马寿的意见,他们是管这个的,传太子前来。”穆王吩咐道。 应传,太子来到路内宫。 “儿臣拜见父王。”太子伊扈说道。 “平身。”穆王说道。 “参见太子殿下。”辟方施礼道。 “弟弟免礼。”太子伊扈回礼说。 “父王召你来,是辟方建议将京伯迁出古都,你的看法如何?”穆王问。 “父王,将京伯一国迁出,解决不了和义渠的紧张局势,反而会造成对朝廷影响力的削弱,最起码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子回道。 “是这样,哪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穆王问。 “儿臣想,先将义渠拿下,之后对他进行公开审判,如果他申辩的有理,倒是作从轻处理,这样也是对天下做个表率,天下不再是一味的战争,而是有理可讲的地方,诸侯间,也不一定非要战伐,到朝廷讲理也是一样,谁对谁错,自有公道。如果京伯等仗势欺人,就势将其迁出西北,也是对义渠一个交代,而又实现了将京伯迁出古都地域,一举两得。”太子说道。 “办法是好办法,就这么办了,这对法典是最好的示范,不然修改法典有何用,从现在起,以推行新法典为主,战争尽量少点,战争免不了死人,战争少,人就死的少,这是积德行为。”穆王说道。 “太子哥哥,可京国君是我岳父,这样做,迁徙的意义完全变了,京氏会和我闹的,我的后院会起火的。”辟方说道。 “我想,迁都的意思一定是京伯让你前来说的,是他的意思,不是你的意思,他这样和义渠斗,也就是这意思,你去问他,是现在就迁到义渠西边的京公子哪里去能,还是待战后迁到中原之地呢?他会怎么选择,两全其美的事情世上没有。”太子说道。 “哪我得征求一下岳父大人的意思。”辟方回道。 “傻瓜,不用问了,他一定会选择后者的。他就是不愿意和义渠打交道,才这么要求的。迁到犬戎西边,他不是更斗不过义渠啊。这事不用问了,就按照太子说的办,京伯被罚迁都,却迁到一个好地方,你说这是罚他吗?他感谢太子还来不及呢!减轻了对义渠国的压力,缓解边关的关系,同时把事情处理好,这是太子的能力,你要好好学学太子的执政水平。”穆王说道。 “儿臣一定像太子殿下学习,儿臣也明白这个中的道理,就是想买个面子给岳父而已。”辟方实话实说。 “好,君子坦荡荡,可家国天下,不是一家天下,为王者追求的是天下家,天下人都是一家人,不是犬戎就不好,他也是朕的臣民,而你们大臣因为义渠人老惹是生非,好战好掠,就认为他不好,其实不然,你好武,你哥哥好文,可都是朕的儿子,朕没有感觉你们谁好谁不好,手心手背都是rou,天下一家亲,这是王者的素质,王者的高度和视野。打他就是老子教训儿子,要好好的,老实点,不要整天惹事生非,打过一定要安抚一下,因为他是儿子,做老子的不疼儿子,是没有的。而血缘的统治,永远比社会化统治要好的多,因此夏、商到周,三代都是利用民族血缘的关系来统治的,戎人治戎,宋人治殷,巢人治夏,夷人治夷,王者只要统管他们的头领酋长、君主就可以了,让君主依照朝廷体制来办,不然他就做不了君主,朝廷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行了,天下共主的位置就牢靠了,人民就安定了。虽然周和殷商王朝的统治有所区别,但也不先进在哪里,其实殷商的统治者比我们周朝更大度,他们不是一味的分封自己的亲属,而是分封天下,共享天下,这一点,我们没有他们那么大公无私,周王朝的天下诸侯国一千七百多个,可分封自己的姬姓和亲属为诸侯就占几百个,这就是私利私心在作怪,尽管殷商时代也有,但那是少之又少。你们的胸怀和大度要上追殷商,不要只看眼面前的小利,朕活了八十年,才明白的道理,你们要切记。”穆王训话说。 “儿臣铭记在心,父王放心。”太子伊扈和王子辟方回道。 “好了,晚上一起吃饭,辟方明天上前线。”穆王说道。 “是,父王,弟弟代父出征,做哥哥的一定为他壮行,等待捷报佳音。”太子说道。 “不是代父出征,中军头领是毛公,副统领是共公,监军是逄公,辟方只是军师。”穆王说道。 “弟弟一定不负哥哥所望,效命沙场,定会捷报凯旋,”辟方说道。 “你是姬姓王室的骄傲,天下第一大力士,天下第一神箭手,争取再做天下第一军师,为父王脸上贴金耀祖。为表示做哥哥的心意,哥将这把父王赐的天下第一剑转送给天下第一勇士弟弟。”太子伊扈说着将身上的佩剑锟鋙剑摘下,送到辟方面前。 辟方准备伸手去接,穆王咳嗽了一声,辟方回过神来,说道:“弟弟不需此物,一样能打胜仗,天下第一剑,是太子佩剑,弟弟怎敢造次。”说着,接过锟鋙剑,亲手系在太子的腰间。 穆王笑了,太子笑了,辟方笑了。 辟方准备明天到司马寿处报到,然后出征犬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