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一回 土地改革政体革命 (第1/2页)
共王元年,腊祭,这是年度最隆重的大型祭祀,共王要守孝三年,按照礼制共王在孝期不主持祭祀,由天官太史公史录代为主持祭祀,史录是个道家无神论者,不信神,不信鬼,只相信人间事实,可他身为太史公,天官六大成员之一,不得不应付这个天神场面,不过他有他的一套应付的办法,与其说是他的一套应付办法,还不如说是他自己的一套天主论。 十二月二十七日,庚申日,腊祭,镐京灵池广场,群臣毕至,该来的都来了,不该来的绝不让他来,这是地位与神圣的象征,灵台上太史公史录,手拿法棒,左三圈右三圈的慢走之后,朗声说道:“皇天后土,各路神灵,小臣代小子繄扈向上天汇报天下人间沧桑,土地神是否已经向天神中枢黄帝汇报,黄帝神是否向上苍昊天汇报,人民希望有个稳定的土地种庄稼,目前三年一易不固定的土地不停的流转,让人们无法专心耕种,让人民有一个稳定的耕种土地吧,来养活自己,请上天昊天向小臣下神旨,解决天下人民这一愿望,让小子繄扈替天行道,这里有人间最好的各类祭品,有一头极品红牛,一头山羊,一头黑猪,还有秬鬯(juchang)酒,请来享用吧。”太史史录说完八拜,(王上拜天为九拜,代王行拜只能八拜,八拜之交由此而来,八拜之交就是交情达到代理人的程度。) 太史公史录拜完之后,静坐三分钟,然后站起来又面对着广大听众说道:“小臣得到上天昊天的神祗,让小臣转告天下人民,天神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天的下面都是王者的土地,人间土地上的所有人民都是王上的臣民,神祗说了,既然天下江山土地都是王的土地,人民都是王的臣民,臣民的疾苦就是王的疾苦,王者不得偏私,要大公,大公于天下,就像天覆盖万物,无私无偏,地载万物,无私无偏,日月普照,无私无偏,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无私无偏,因为天地日月四季之无私恩德,万物才得以成长,生命才得以生存延续,天地宇宙无私大公,人间之王,也要大公无私,王者为天下之公,天下共王,王者只有公田,王者无私田,私田都是天下臣民的,神祗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私田也是王土,既然这样,那私田就永远属于人民的,上天下达神祗,要求小子繄扈赶紧,立即,马上办理私田确权的归属问题,前提条件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这是上天赐予小子繄扈的恩泽。” 全场的大臣贵族,听傻了,惊呆了,吓得大气不敢喘,这话太猛了,上天的神祗把他们砸晕了,好久好久,一片寂静,这是太史意料之中的场景。 待大家回过神来,共王繄扈走了出来,跪地九拜,然后,朗声说道:“小子繄扈接上天的神祗,一定按照上天的天意,将土地分给天下臣民,让他们世代永远拥有这片土地的私有耕种权,共享上天的雨露,大地的恩泽。” 共王的出现,共王向上天的承诺,大家都听得一清二楚,大家傻了,当呆了的大臣贵族,从梦中惊醒过来,高呼:“感谢上天恩泽雨露,人间太平盛世,感谢公王共王,大公无私,王恩浩荡。” “这是上天的旨意,天命难违,小子繄扈按照上天的神祗办事,众爱卿,随朕一起再拜上天,感谢上天的恩泽明示。”群臣在共王的带领下,叩拜上天,叩拜厚土。 后面的戏就不用看啦,王上繄扈在内史狸猫,太史史录的策划下,借天说话,替天行道,天下大公,土地共有,土地私有化,演出成功。繄扈也正真确立了他共王的身份,名副其实,实至名归,开始共享土地。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土地私有化的第一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奋力的迈出了第二步,历史前进了一大步,直奔封建制度下的小康社会。这也将是继奴隶社会制度下的成康盛世顶峰之后的另一个盛世,算是周王朝版图最大,国力最强,人民最富时期。 话说土地改革,不是共王一人能够谋划出来的,这是穆王后期就谋划的事,主要由内藏史狸猫,新任太史史录和共王一起研究制定的国策,十年一剑,现在开始亮剑。 土地改革,得从头说起。 国之利器不可示人,不可明示于天下。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内藏史狸猫,就是穆王当年寻找来的道家,当前的大圣人,雪藏于内史宫,内藏慧星,修道于天下,修道于王者,修道于人民。狸猫认为:“道,必需有益于天下,有益于王者,有益于人民。万物共性,就是万物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在这个共性的道理的前提下,土地私有制,与土地资源利用为公,土地共享,没有任何冲突,同时提升土地利用率,提高臣民对土地种植的积极性,激活土地上的所有主动能动性。”这就是狸猫的公、私利益相同论,天下共享共赢法则,目的是共赢有益,重农王道,只有土地长出粮食,只有勤劳开垦土地才有更多的收成,天下粮仓才会富裕。这是基础原则。 回到十年前,穆王采纳了狸猫的主张,让以太子繄扈为首,由内藏史狸猫,和外史史录组成三人研究小组,共同研究如何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可行制度,让哪些还是荒野的土地变成农田。 穆王之所以这么做,因为出于他一生巡守天下,到过的地方无数,说他九州大地每一寸土地都印上了穆王的脚印,他的脚印,就是周王朝的玉玺,他的脚步,丈量了九州版图的山山水水,大川百岳,整个九州版图,他踏遍了东到大海,远到黑龙江,南到交趾,七闽南越,西到昆仑山之西的帕米尔高原疏勒国和于阗国王,北到黄河几内外,太原之北。天下一千七百多个诸侯国,穆王几乎没有没到过,他到过的地方,除了巡守之外,就是记下当地的弊端,土地的都少,土地的利用情况,还有王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土地被当地诸侯私下开垦占有情况,以及当地土地浪费情况,天下之大,土地之多,两亿多周王朝人民相比之下就显得太少,如何开发得了约九千方里的周朝土地,而哪些诸侯君,只喜欢占有土地,好大喜功,而多数没有利用好土地资源,全面开垦将是面临着的最大问题。 穆王的实地考察,天下之大,巡守太累,王者离开朝廷时间太久,朝廷就会不稳,内乱,不外出巡守,外部诸侯就无法管理控制,如何控制诸侯各占一方,独霸一方的实际局面,如何让天下诸侯共主,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共王,这是穆王巡守之下得出的最关键的问题,也是他内心要解决的问题,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穆王都让史录一一记下,回来后交给太子和内藏史狸猫研究。让繄扈根据这些情况,研究一套能够确实可行的一套土地改革体制,实现无荒田,无闲田,无非法占有的土地政策。同时解决天下共王而不是共主的散散的政治体制,如何建立一个正真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制度,取缔地方政权的军法割据的政治体制,后者才是终极目标。 也因此,史录从一个外史上大夫越过下卿之位,晋升为太史中卿的原因。 改革,不得不说史录,史录原是狸猫的学生,跟随狸猫学习道家理论,现在升任为太史,他将天官的天命论,结合道家的理论,进行修整融合,形成新的天命主张:“修道格物,物理贯通,理在天,为天命,天命难为,天即宇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