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三回 王朝强军龚王驾崩 (第2/2页)
一支外援失去管控的直接后果,辟方不再轻易相信任何人,决定主要靠自己,包括舅舅俎国君,在太后殡天之后,俎国已经失去靠山,已经失去优势,不再被朝廷重用。 辟方阵营,茀国不用提了,已经衰败,大部分土地都被密老夫人的佣人买了,掌控着茀国的土地经济命脉,辟方很难指望茀国。 京国,目前还算过得去,作为辟方夫人的娘家,已经没有太大优势可言,好在京国君会逢源,和太子姬囏有驾驭考马之缘,曾经作为考官,没有难为姬囏,所以姬囏认为他为人还行,虽然是辟方岳父,但无碍朝政,还算中立之人,京国君藏得比较深。 天下第一神箭手大祝曾已经薨毙走了,他的儿子曾国君也和辟方要好,关系不错,可算得上一个关键人物。可他没有能力接任大祝的位子,现在,朝廷大祝的位子,共王任命申国君担任此职,西申国,姜姓西羌民族,陇山之南,嘉陵江上游西岸的老眉邑之丘,和赢赵临边。申国,穆王时期新封食邑之国(不是正式封国),唐河流域申侯授奖伯爵级食邑。老申候去世之后,长子即位,新申国君目前年纪也已近偏大,申国候目前担任朝廷大祝一职,这也是朝廷六大天官中关键的一个职位,申国君和辟方也打得火热,可表面上申候还是效忠朝廷的,因为他自己的利益不会轻易放弃,在朝廷为官,还可拿到一份俸禄田,大祝这份官田相当于伯爵的封地,七十方里。申候怎会放弃不顾,而明的和辟方站在一条船上呢!也就算对辟方忠诚不二,就算这个阵营人都对辟方忠诚,可目前的形势对辟方不利,太子掌管五十多万大军,这很难扳倒太子,天下诸侯还有臣工都向着龚王,向着太子姬囏,人心所向得天下,没有办法,要想兄终弟及,登极大位,看来很难,几乎没有希望。在这些前提因素下,辟方不等不放弃兄终弟及的计划,改变方向,他决定占时放弃继位的梦想,好好效忠王家,落个美德吧。 辟方前去上任乡公,不再多说。 朝廷的政权军权全部归到太子姬囏(jian)手里,太子稳坐大位,已经不再担心,天下诸侯拥护,群臣爱戴,既成事实,龚王于是一颗心安了,心安,心就宽,心宽身体也会好转,本来身体已经不太好的龚王,现在身体又恢复好了一点,于是龚王继续执政,只不过去路外宫少了,都在路内宫中处理一些朝廷决策大事,小事都有太子姬囏处理。 太师井伯退休,其弟丼叔继任朝廷太师之位,并作册命矢令簋。 太子姬囏对辟方的为人,还是不放心,自幼一直担心辟方篡位,长期心里压力很大,于是养成相信鬼神,相信天命之说,太子推荐内宰曶担任卜事一职。 共王任命曶宄(hugui)伯担任卜事一职,任命过程中,井叔为引导人。 龚王二十二年,龚王最后一个决定就是再次征兵入伍,扩军二十万,退役一批老的兵种,退役军人共约十万人,这样新老交替对冲之后,等于增兵十万人,周王朝的兵力再次提升,总兵力达到六十三万大军,而诸侯大国最多也就五万人,这个数字没有改变,这是龚王对天下九州一千多个诸侯,一千多王老之国,以及几千个诸侯附庸国,共官食邑管控的成功之处,在教训中成熟,可谓武功卓著,龚王这次真的满意了,周王朝到了最为鼎盛时期。中农以上阶级,都可谓富裕小康生活,下农,已经解决温饱问题,佃农,农奴也不愁吃住行,整个周王朝的经济体量二十年内翻了二十翻,龚王实现了共王耕田公共私有化确权制度,恭王依法治天下的圣王法典,龚王中央集权的大国诸侯龙袍加身的三大目标,最后也弥补了自己的轻兵重法的短板,成为重兵重法的圣王,实行用兵护航天下的王道。实现天道,王道,官道,民道三均互补合一的“三均法则”,成为周王朝封建社会的初级缔造者,奠基者,这个位置无人能够代替。 龚王时代,也不是没有遗憾,共王唯一没有正真实现的是对九州之外的诸侯国的中央集权统治,没有实现共官管理,没有实现耕田私有化的确权,但这些九州之外的诸侯国,也自动不自动的接受王朝土地改革成功的经验,多数也跟随朝廷实施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制度,但在王朝对他们统治体制上,仍让实行地方对朝廷朝贡体制制度,任然成为王老之国,王朝没有下派官员,没有任命王老之国的三卿人事管理制度。 公元前900年,龚王二十三年,龚王因病治疗无效,带着这一点遗憾驾崩,享年八十五岁,谥号共王。共王成为周王朝唯一一名有三个称呼的王者,共王、恭王、龚王的三均九和之圣王,也是唯一一名有如此美名的圣王,在位二十三年。 共王驾崩,太子姬囏顺利继位登基,明年将改年号为懿(yi)王元年,懿王成为周王朝第七位周王。 按照王朝礼制,王者驾崩,七天入殡,七月吊孝,七月之后入葬王陵。七月内前来吊孝共王的诸侯君,王朝大臣,诸侯大臣,姬姓子孙,人数达到十万多人次,这是历史上最为凭吊人数最多者,这表明共王深受人民的尊崇爱戴和敬仰。 接着,司徒单旟单国穆公薨毙,其子单武公继位。 姜益公继任朝廷司徒一职。 司马师俗父薨毙,单武公接任朝廷司马一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