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九回 多双平狁战车升级 (第3/3页)
维护王朝统治权的战略决策。违令者,依法查处。” 厉王发火无人敢言。进谏也是一个没有。 厉王对这次嚴狁之战,尤为重视,虽然是个小战役,厉王为了表明他的重要性,对多双将军进行了大赏,厉王对武公说:“多双将军平定嚴狁广伐京师战役,赐他土田,以示褒奖,垂范天下,你代朕行赏。” “遵命。”武公应道。 十一月四日,即丁酉日。武公于献宫,举行奖奖仪式,武公站在献宫的中间,命内宰向父召多双,多友入于献宫,立中庭,武公说:“我派遣给你的使命,结果,你完成的非常圆满,没有让我失望,你追踪不休,还俘虏擒拿了这么多俘虏,平定了京师之危,赐你圭和鬲鼎一,汤氏一组牆(面)钟,鐈鋚(qiaotiao)首饰百钧。” 多双将军叩拜。 按照周王朝青铜器礼制,上元将军可以制三鼎两簋,来表示身份和地位,以及功勋。多双将军当然也不会放过这等功劳簿,决定制定铭文记之,以此来歌颂王上的美德。 多双将军和妇人探讨撰文,亲自篆刻,节文如下: “丁酉,武公在献宫,乃命向父召多双徙于献宫,公亲曰多双曰:余肇事汝,休不蹤(踪不休),又成事,多禽,汝静京师,赐汝圭鬲一,汤钟牆,鐈鋚(qiaotiao)百钧。多双敢对扬公休,用作尊鼎,用匌(ge)用双,其子子孙孙永宝用。” 匌,周币之一,周币有:贝,布币,匌,铜,串,朋,钧,多双的先祖是制造匌币的,所以姓匌,有人说姓倗,通朋币。 这个周朝的行文很多语法都是后缀,颠倒顺序,和海外哪些国家的行文相近。所以,看铭文,多为前后调整着看,方明白文中的意思。 多双将军将赏赐的百钧鐈鋚(qiaotiao)首饰分发给亲朋好友,赠送给他的弟弟多单一钧。多单甚是开心,拿着爱不释手的精微铁丝镶嵌链的赤黄铜片首饰,左看右看,东比划,西比划,妻子看道:“相公,你是研究考虑将首饰如何戴在我的头上好看,还是要送点给其她娘子?” “都不是。”多单说道。 “那你在干嘛?如此专注搞来搞去?”妻子诧异的问道。 “我在考虑,这种工艺如果用在战车上,不是也是可以,你看,铁丝扣环环相扣,形成铁链,车与车相连,威力不是更大?这是第一,第二,镶嵌连丝扣,目的是为了牢固,如果同样道理,把传统的榫扣工艺,加上铆钉工艺,这战车不是更加牢固,两车相撞,对方的榫扣工艺的战车,如何和铁制木架战车相拼?”多单激动得说着,也不管老婆听不听得懂。 “战车升级,那是司马、司空、司工大人要考虑的问题,你一个车人,按图施工,还考虑如此问题,你想升官?还是想超过你的哥哥多双将军?人家可是少将,大将军!你只是车间专管,中士而已,差的远了。”妻子讽刺说。 多单笑道:“妇道人家,眼光就是短浅,不和你说了,这一钧饰品,都归你来支配,几个婆娘分一分,主意,不要闹出意见。” “知道了,官人。”妻子笑着应道。 多单将两项发明上报司工,司工上报司空,司空上报厉王,厉王大喜,说道:“战车升级,没想到如此的快,出乎朕的意料之外,大赏多单,任命为战车升级制造总管,官居下大夫,司空扬,代朕行赏。” 司空扬,代厉王赏赐多单,邦人司工京引导司仪入内,多单立中庭,史南跟随其后,司空扬说:“多单,王若说,赐汝赤金百钧,串珠三十朋,晋升下大夫,主管战车晋级提升战斗力,望汝昼夜用事,效命王家。”司空扬命史南赐金銮官符,赤腰带。 多单叩拜稽首。 礼仪之后,司工京说:“司空大人,我们要抓紧打造新式战车,据下官得到消息,嚴狁的战车已经如此精良,听说义渠戎的战车更为精道,这次嚴狁战败,他们迟早要联合义渠戎邦报仇雪恨的,还是抓紧赶制新式战车为妙,否则,义渠戎一旦动乱,可能无法阻挡其战车阵列的冲击。” 司空扬说:“说的极是,可是抵御西部戎邦,那是申候和骆国的承诺,还轮不到朝廷出马,你就放心吧,但是,战车升级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多单说道:“大人放心,不出两年,王朝战车全部换代,这是下官给大人的承若。” “这就好。”司空扬赞道。 周王朝的战车,开始进入新的时代。 正如司马策所说,诸侯国一旦有新的技术打造战车,同时打造相配套的矛、戈、戟、枪等新式武器,他们绝不会听朝廷的命令,绝不会停手不干,一旦到了数量上的对抗基数之后,他们就会翻脸不认人,还会管你什么命令,这就是两面三刀之人的嘴脸,当面承若如是,回去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说翻脸就翻脸,这是很多执政者的习惯,还美名其曰,这叫政治手腕,什么再平衡法则。 厉王的一颗心平静了下来,不过,他要实现资源军事化的绝对优势保障,冷兵器时代,战车,枪杆,弓箭,铁兵器,哪一个都不能落后,要想统治天下三千多诸侯臣工食邑小国,就得保持永不落后,永超两百年的先进性。 要保持先进性,资源控制,在所难免,厉王下令实行落实王朝对资源的专利权,绝对的拥有权。 说和做之间需要过程,这个过程,少不了阻力。阻力的大小,可有力的证明他的正确性,阻力越大,正确度越大,这是利益博弈的由内而外的表现。 内乱引起外患,看来还不止一处,东北方向的马颊河陵城鬲国鬲比,和漳卫河地段的攸卫牧发生冲突,攸卫牧强占鬲国鬲比田邑,鬲比多次交涉,未果,鬲比将攸卫牧告上朝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