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_第二百八十八回 许男设局天下再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八回 许男设局天下再灾 (第2/2页)

已经成为历史,既然如此,只好继续上演南申与西虢情仇,而与朝廷无关,所以,只有打倒西虢公姬翰,殿下才有执一立王的彻底性,否则,绝无可能执一,当然,可以临时性容许同时执二,如何执二,就是第三步。

    第三,宗周不是殿下所要的王都,眼下,那是湦王向西夷索要的王都,让西夷与王都之间的情仇继续上演,西夷攻京,尽量和殿下撇清,殿下的都城应当是东都洛邑加向邑,西部诸侯大都东迁,东迁的趋势还在急剧升高,终南山的大臣贵族已经迁徙的所乘无几了,这是大势所趋,殿下要跟趋势走,看大方向。

    第四,殿下要得洛邑,向邑,就得从潼关入手,拿下西虢,就是等于拿下东部,那里是千古关口,东西分界线,兵家必争之地,为何周军现在屯兵骊山之下?就是这个关口要道必争之地的重要性,然后沿着黄河向东延伸,夺得东都洛邑,洛邑之主,何能情愿让出?还得动用晋国侯出马,方能解决此事,东部还有一人不可不得,鲁国,齐国,任意得一人即可。中原陈国必得,陈国和曹国甚好,和胡国是一家,这三家成为三角稳定之势,得陈国公的支持,就是得中原之势,周朝十强,得晋、陈、曹、鲁,等诸侯的支持,就有了一半机率,至于西戎占领王都镐京,再次说明,此事殿下要分离远离,要让西戎和王朝的世仇成为对立面阶级的斗争的产物,已经成为西戎对朝廷的复仇行动,待西夷犬戎联军退去之后,殿下要以避祸西夷犬戎的威慑而东迁洛邑,这是最好的借口,表明殿下的态度,表明殿下和西戎的对立性,让天下人都知道西戎对宗周的危害性和报复性,当然,南申出面对西夷输送的利益,还是要兑现的,而且还要变本加厉的回报西戎这次的帮助,同时埋下一颗钉子,这颗钉子就是将来对付西戎的西部方伯,这人就是秦赢,只有秦赢才能对付西戎,这是从大商时期就有的概念,赢人永守西陲,成为历史的定性格局。”

    宜臼眼睛亮了,走到许男面前,激动的说道:“许君大才也,不出家门可知天下事,朝廷不用你,真是埋没大贤了。”

    许男忽然变得谦虚起来,说道:“为臣乃身在局外,旁观者清也。”

    宜臼对外公说道:“重用许君。”

    南申侯说道:“许君,你做南申国的司马吧。”

    许男回道:“在下身为许国国君,怎可做他国司马?有失大体,如果殿下有需要为臣的话,随时召唤。”

    许男的话让南申侯无趣的笑笑,知道自己无意中又拿大了,这是习惯,恶习难改。

    许男在挽救宜臼的名声,也在为混乱的世界设置一个局,这个局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局延续几百年,才得以破解。

    宜臼决定采纳许男的建议,改称太子,不再称王。

    缯国,噩国,养国,却更加坚信太子宜臼将来的大位可得,因为太子明智了,开窍了,旁观者都知道这个道理,只有当局者南申侯被激怒,气昏了头,乱来,一心要斩湦王的人头,爱女心切,可以理解。

    宜臼的行为反而得到更多南部诸侯的拥护,一个迷途的羊羔,迷途知返,清醒面对天下局势,这是周王朝复兴的希望和曙光。

    湦王十一年八月,大旱灾荒,灾民流连失所,饥荒让还在内乱战争中的周王朝,更加急剧危危,此时如果有枭雄站出,只要轻轻一推,周王朝就可倒下,这是大家的意想,绝不是现实,周王朝各地驻军,除了西部之外,其他地区驻军依然未动一兵一卒,这是周湦王的明智之处,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危机,带给天下更加混乱的局面,不管是自己那个儿子执政,都还是自己的血脉继承人,周王朝七十五军队,还是可以令任何一个诸侯胆寒的,确保即使内乱加剧,天下其他诸侯依然不可乱动。

    湦王现在首要的就是驱逐占领镐京西夷联军,可是,天灾人祸,仅有的十几个诸侯勤王将士还因为饥荒吃不饱而不愿随,这仗如何打,正如佐侍人所作的诗歌《雨无正》中描写的当时情况:

    雨无正,意思是正无雨。

    大意是说:

    浩大的苍天,不显恩德。降下饥荒,如同斩伐四方人民。老天啊,暴虐疾民。

    不思考也不辨别,放过有罪的人,冤枉无辜的人,哪些无罪之人,却相继受到逼害。

    p

    周王朝如果被灭亡,我们连栖身的地方都没有。

    大臣高官都迁徙了,有谁看到了解我们的辛劳?

    三事大夫的高官们啊,哪一个肯起早摸黑的帮助王上,

    各个邦君的诸侯,个个不勤国事不朝周王。

    我等常常盼望君王早日变好,反而事态越来越恶化。

    p

    老天怎么能这样,忠言不听也不信,好比远行人,失去前进的方向。

    文武百官的群臣,灾难面前各自明哲自保,互相不敬,就连天命也不相信了。

    p

    西戎敌人至今尚未退去,饥荒用兵,兵不相随,只有我等侍御臣,长期忧愁成了病。

    百官群臣闭上嘴,只应不答都怕进谏王怪罪,君主爱听好听话,忠言逆耳遭斥退。

    p

    哀哉不能言,不是舌头有问题,而是唯有卑躬屈膝保性命。能言会道就得宠,巧言如流,巧舌如簧,方可升迁,

    p

    当官为宦的仕途,太危险也太紧张,说话不合天子意,那就得罪了国王,说话迎合天子意,朋友说你说话丧尽天良。

    p

    提议迁回王都住,王说哪里已经没有家,泣血纵横我真的忧思啊,没有一句话不遭人嫉妒。从前举家离王都,是谁帮你造家屋?

    这首诗写的内容很是复杂,阐述了当时的天灾,西戎敌人还没退去,大臣不作为,小臣又谗言,忠良遭殃,以及湦王对宗周镐京城的家园失去的痛苦心情,还有近臣心里憋屈的抱怨声音与忧思。

    这是当时的实际写照,尤其是天灾饥荒的再次发生,西戎敌人没有退去,饥荒导至将士吃不饱兵不相随的局面,以及湦王对失去镐都京城家园的悲哀。这样的情况下,出兵能打胜仗吗?真让人担心,不管怎么担心,不管如何灾荒,即使没有吃的,这仗还是要打得,将西戎赶出镐都,这是湦王的职责和使命,别无选择。

    周王朝和西夷决战,即将开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