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军事会议(上) (第2/2页)
说完,但我却明白他接下来要说什么。 这仅仅只是账面上的军力,其实孙策能真正发挥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强大。问题的关键,出在我们这些降军身上。 当然是不是降军并不是重点,这年头改旗易帜的事情多了去了,不算常见,却也更说不是稀罕。但也正因为如此,“忠诚”这个字眼现在才变得那么不值钱,特别是我们这些才刚刚投降了一天降军,更不配与这个字眼有所瓜葛。虽然我们在形式上算是接受了孙策,但每个人的心里总会有自己的小算盘……谁知道? 退一步来说,就算我们这些做将领的真心将孙策视为我们的主公,但谁能保证自己手下的士卒同样做着如是想法?谁又能保证短短一天后,旧主公在他们心里的威望就已消褪殆尽?谁又能保证面对昔日袍泽,他们还能够拿出十成十的战力,甚至……不会临阵倒戈?只要是带过兵的,都会明白那种可怕。 简单说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支降军,目前并不可用。 我知道,孙策也清楚,但他要说的话,早在昨天就已经决定了。 “我孙伯符的行事风格,想必在这里的绝大部分人都有所了解,”孙策重新坐了下来,沉声说:“攘外必先安内,在对外用兵之前,如何保证好后方的稳定才是我首要考虑的事情——李术何在?” “末将在!”前方的队列里迈出一个全身甲胄的汉子,此人便是李术,是孙策的部属里少数几个能兼理文事的武将。 “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庐江太守了,我把皖县交给你,你可要代替我,好好守护这块地方。” “末将领命!”李术抱拳吼道,随即退到了一边。 “李仁、吴凯、郭龙。”孙策将视线转移到了我身后。 “在。” 我将头微微向后一歪,用眼角的余光看着曾经短暂做过我部下的三人用漫不经心的步调和语气慢慢踱步而出,那种不以为然的藐视神情在眼下严肃的气氛里被衬托得尤其明显。若是在当年师父的帐下,只怕这三人此刻早已人头落地,不是因为他脾气暴躁,而是师父,从不轻易信人,也容不下他无法相信的人于他眼里存在。 要知道,就算忠义如高顺将军,在当年郝萌反叛后,也曾被师父亲手剥离过兵权。至于师父的这种性格从何而来,我当然不知道,或许有天生的成分在里头,但我猜师父自己亲手弑杀了两任义父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我注意到在场的很多将领都带有微愠的神色。 只有一个人例外。 “三位将军,我知道你们对我是口不服心也不服,认为我攻取皖县的手段不够光明磊落,但没关系,我不介意。我想确认的事情,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孙策并没有特别加重声音的强硬施压,也不像刘勋那样总是以冷言相对,他的语气跟刚才甚至没有任何区别,仿佛站在他眼前的这三个人并非是昨天才刚刚投降、尚未归心的降将,而是追随他已久的部将。“你们想要守护皖县的决心,是否与我程度相等?” “守护皖县的……决心?”李仁他们一愣,像是完全没想到孙策会有这样一说。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我的,但我起兵,无非是想继承我父亲原来在江东的基业,代替他守护这片土地,皖县是庐江的土地,庐江是江东六郡之一,我想要守护的江东里,当然包括了皖县。”孙策的话很坦白。“你们既然久居此地,想必对这里也是有感情的吧?我需要你们带着本部兵马留下,协助我保护这里。” 李仁和郭龙吴凯面面相觑,然后他们轻叹一声,郑重向孙策行了一个军礼,语气已没有了刚才的轻佻:“诺!” 好厉害!我抬眼看了一眼在案几后面露出满意笑容的孙策,在心里暗暗赞道。厉害的不是口才,而是眼光。 第一次在沙场上和孙策对战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眼光、洞察力、以及紧随其后的决断力皆非同寻常,只是没想到这样的眼光在其识人用人的方面上同样长远敏锐。 记得以前还在下邳的时候,某次我和贾诩闲谈中就听他说过,所谓用人之道的基本,就是要抓住对方的心中所求所想,只要能牢牢把握住这一点,那么即使是被视若仇敌的对方,照样可以纳为己用。 我理解这样的矛盾转变,毕竟昨天我也差点就被孙策的劝降之语,给动摇了意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