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班师回吴(下) (第2/2页)
有些问题的答案,出来以后,我要亲口跟他们核实。” “诺。” 交代完了魏延,我转身就走进了太守府里参加军议。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事情有商议的必要了,与其说是军议,倒不如说这是一场挂着“军情汇报”名义的邀功会。我只要确认其它四路兵马全部取胜就可以了,其他的,我暂时没有兴趣知道。 我微笑听着,一句话也没说。今天我用的最多的表情,就是微笑。 我不得不保持微笑,否则我没把握失控了的自己,会干出什么事。 完全不需要从头梳理或者去开什么天眼,不折不扣,现在这个局面,根本就是张昭一手制造。 打死我都不相信这四个报捷的“飞将骑”那么刚刚好,能够在全力奔驰下还能在毫厘之差的时间内,马头打马尾的逐个抵达孙翊面前,连说一句插嘴的话的缝隙都没有留存。更别说,我这个“飞将骑”的统帅,主持这场战役的主将,却居然和从头到尾都没出过一份力、只是空有一个主公头衔的孙翊,一起知道最后的战果。 巧合多了,就不是巧合。 而是一场经过精密计算的,极其精准的人为控制。 有人,可以控制我的“飞将骑”。 没错,军队是一个很讲究上令下行的组织,主帅的将令,是军队唯一应该奉行的指令。但什么东西都有例外。其例外往往发生于,当插手的人声隆卓绝,或地位高出主帅不只一条街,这种时候部队这种十分靠个人名望维持的组织,经常就会超脱为帅者的掌握。 论地位,我已暂代江东全境所有兵权,在武将里唯一实权高于我的周瑜至今仍在病榻上缠绵。其他资历比我老的,要么此刻都不在吴县,要么都是我的副手。能完全瞒过我驱使“飞将骑”的人,并且能这么紧密地控制“飞将骑”出场时间的人,我怎么想,都只可能有一个。 内事不决问张昭。 孙策的这句遗言所赋予张昭的,绝非只有权力。 最合理的猜测是,程普韩当黄盖吕范平叛成功后捷报就已经送到了张昭手中,但张昭却没有第一时间呈报给孙翊——如果孙翊事先就知情,他刚才的表情就不会那么惊喜,我很怀疑他有没有那么好的城府。 当然张昭肯定不是要架空孙翊,跟我一样,他也想塑造一个能完美接替孙策的战无不胜的精神支柱,以求江东的稳定。不同的是他要捧的人是孙翊,而我则是想让自己上位。 从刚才的实际效果看,显然张昭玩的这一手十分漂亮。四份奏捷的快报一窝蜂地炸开,就视觉效果而言到底是比隔一段时间来一个捷报要来得炫目震撼,再加上有顾邵在一旁煽风点火,终于成功把本应该瞩目在我身上的目光,彻底转移到了孙翊的身上。 先不说他把我的功劳抢走这一点,有一件事更叫我在意。 显然顾邵是知道张昭的计划的,可见张昭还是挺认同他,但“借走”“飞将骑”一事,老头却从未跟我商量,这是代表他并不相信我,还是他仍在忌惮我?更或者是,兼而有之? 那么张承当时接近我,是出自他的授意吗?他在背后搞的这些小动作,吴老夫人,又是否知道呢? “哈哈哈!”孙翊的大笑打断了我的沉思,看来这场实在太过啰嗦的“自我表彰大会”已经到了最后。“干得漂亮!四位老将军干得漂亮,各位兄弟干得漂亮,实在太解气了!这下看这天下,谁还敢看轻我孙翊,看轻江东!” 孙翊双拳紧握,此次踏不上战场的郁闷,想必也在他心里憋了许久。“南宫,这次你运筹帷幄,又亲身领兵上阵,你和弟兄们都辛苦了。仲父在后方统筹粮草,应付一应后勤事宜,也是功劳不小。这样吧,你们各自回去替我告诉弟兄们,晚上我要在设酒席宴请有功之人。上至将军郡守,下至走卒小吏,不管他们官职多低,所立功劳有多微末,只要是在这次平叛过程中出了力的,通通替我请过来!” “全部?”虽然不易察觉,但我还是看到张昭轻轻皱了皱眉。 “全部!”孙翊笑得眼睛都快要看不见了。 本来我是要出言反对的,开什么玩笑?我在人前的荣耀已经被张昭剥夺了,若连更为关键的论功行赏都被孙翊抢了去,我再想让底下的士卒们归心就更难了。 但现在我反而不着急了,看到张昭的表情我就知道这事成不了,更何况一时之间我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借口拒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