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初成 (第1/2页)
炼钢设备的谈判并不是一帆风顺,马丁并不知道周泽端因为系统的缘故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炼钢知识,虽然这个知识只是到1910年的水平,但是在1906年也算是世界上炼钢知识最为丰富的了,所以对于这套设备的价值他心里非常有数。 但是在美国人马丁眼里,清国人都是愚昧无知的,对于洋人的东西他们并不懂怎么判断好坏,自己只要不露馅,肯定可以从这个清国富二代身上把自己的损失捞回来。他并不担心周泽端走掉,因为在他眼里这种清国土著并没有其他合适的渠道。 看到马丁漫天要价,周泽端知道他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不过他也没有心思去跟他多做纠缠,而是直接了断的指出这套设备的不足,而且马丁把这套设备运到了香港,在东南亚小国当中肯定卖不出去,他们没那个实力,而内陆朝廷在汉阳钢铁厂之后也没有继续兴办铁厂的意图。 至于说国内那些大商人的话,现在在这些商人当中轻工业和依托洋人商行而存在的贸易更为吃香一些,对于投资大见效慢的重工业,大部分中国商人是敬谢不敏的。至于说东边的日本,虽然打赢了日俄战争,但是没有从老毛子那里捞到一分钱的赔偿,现在正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呢。 听到周泽端这样一条一条的分析下来,马丁头上直冒冷汗,这个看起来还未成年的清国人的专业知识和对时局的了解大大出乎了他的所料,单就专业知识来说,马丁敢肯定现在美国那些专业的大学教授也不一定不周泽端更为出色。 而且现在的情形也确实像周泽端分析的那样,自己这套已经开始落后的设备在东方根本没有多大的市场,自己也是一时失误才把这套设备运到了香港来,而且因为去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的缘故,美国货现在在中国的前景非常惨淡。而如果卖不出去的话,这套设备运回美国也基本成了废物了,就这样放在仓库里面慢慢生锈的话自己又不甘心,用周的话来说现在这套设备自己买多少钱都算赚的。 最终,经过了一番唇枪舌剑,这套设备终于以五万两白银的价格达成交易。周泽端得到了一套很快就可以开始使用的钢铁厂设备,而马丁则是处理掉了有可能变为废物的不良资产,这次的交易可谓是皆大欢喜。 达成交易之后,趁这设备装船的时间,马丁邀请周泽端和威廉姆斯一起找了个地方小酌一杯。在酒桌之上,马丁对于周泽端炼钢方面的知识赞不绝口,一直在打听周泽端是从哪所大学毕业的,不知道什么样的学校才可以培养出这样的天才。当听到周泽端说自己完全是自学成才的时候,不仅马丁,就连旁边的威廉姆斯也大吃一惊。 虽然威廉姆斯对炼钢方面不是很专业,但是作为一个建筑师,对钢材还是有很深的了解的。而且经过小半年的接触,周泽端确实不像是在国外留学过的。不过这个年代自然科学还不是很系统,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是自学成才的,最著名的就是此时美国风头正盛的爱迪生了,所以对于周泽端有这种妖孽的表现大家也渐渐接受了。 离开钦州没有多久,周泽端就带着满船的设备回到了钦州港口,这次的出行目的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不仅以一个较低的价格得到了这一套炼钢设备,还和美国商人马丁建立了联系,分别的时候周泽端托马丁在美国给他寻找一套火力发电设备,用以在钦州建立一个火力发电厂。 对于这种送上门的生意,马丁自然欣然接受,跟着周泽端拍着胸脯保证年底之前给它带来一套满意的发电设备,为照亮亚洲做贡献。而作为介绍人的威廉姆斯也从马丁那里得到了满意的报酬,不过现在的威廉姆斯好像并不在意这些经济利益,反而是询问自己能不能在周泽端的学校里担任老师。 对于这种送上门的老师周泽端自然是非常欢迎,以威廉姆斯专业建筑工程师的水准,再怎么不济在中学里面教教物理知识肯定足够了吧。得到肯定答复的威廉带着周泽端看不懂的笑容,在香港直接给家人拍了封电报,说了一下自己的去向,然后处理了自己在香港的相关事宜就跟着周泽端一起回到了钦州。 设备既然到位了就不能再耽搁了,周泽端一边安排工人们把设备小心翼翼的从船上搬到厂里,开始安装,一边画出一张图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