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之梦_第三十三章 风起云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风起云涌 (第2/2页)

样一算之下商人们还是觉得比较划算。

      也不是没有人想过逃费什么的,不过这些人被护路队抓住之后基本都要面临巨额的罚款。护路队是隶属于公路局名下的,经张巡抚特意批准成立的一个几百人规模的武装,专门保护公路上的行人免受土匪的侵扰。虽然这护路队只有几百人的规模,但是人员基本都是从周泽端的团练营当中经受了三个月以上正规训练出来的合格士兵,再加上清一色的原装毛瑟步枪,整条南钦公路两旁可以说是一片太平。

      在亲身感受了公路的快捷和安全之后,越来越多的商人愿意通过这条新出现的公路来运送自己的货物,毕竟以前南宁的物产要么只能通过水运运送到珠江口的广州,然后出海,要么就要翻阅崇山峻岭才能到达钦州然后出海,而且指不定什么时候被土匪一打劫就会赔的倾家荡产。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周泽端直接搬出了另一项穿越者必备利器,那就是安装了减震弹簧的四轮马车。南海机械厂生产的四轮马车不仅工艺完善,质量上乘,关键是轻松省力。原本拉上一顿的货物可能需要两匹马来同时拉车,而南海机械厂生产的四轮马车只需要一匹马就可以拉着这些货物在公路上轻松前行,而且速度还比老式的马车更快。

      没过多久商人们就发现这四轮马车跑完整个南钦公路所需要的时间不过两个时辰左右,比起原先的马车可以说是快了不少。同样的一批货物从南宁拉到钦州,用老式马车可能需要十匹马拉半天,换了新式四轮马车只需要三四匹吗拉两个时辰就够了,又更进一步节省了成本。甚至有眼光独到的商人买回一辆四轮马车之后稍做改装,安上座椅之后成了简陋的客运马车,专门承接从南宁到钦州的客运服务。

      南钦公路通车之后,整个钦州码头的货运量直接上升了一个档次,从原来一个不起眼的小港口一举成为占据整个北部湾八成货运量的码头。码头繁忙了,对于人力的需求也就更加旺盛,在这种情况下钦州附近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在农闲时分到钦州码头来出卖体力换取报酬,来改善一家老小的生活。

      物流方便,人流聚集之下,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选择在钦州开办自家的工厂,这里原材料容易得到,工人工资也比较便宜,而且物流非常方便,不管是深入到广西内陆还是通过海运出口都非常便利,在整个两广之地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发展工业的地方。就这样,整个钦州在周泽端带来的蝴蝶效应之下开始沿着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踏实的朝着工业城市前进。

      不过最让周泽端感到高兴的还是自己的国社党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已经扩散到了广西的大部分城市当中,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党派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几百人的党派,同时还有上千的预备党员正在考察当中。

      不过国社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除了跟同盟会争夺革命青年之外,来自朝廷的压力也是一直不曾减轻。在这一两年时间里,民国时期一大政治势力立宪派也在不断扩大着自己的影响力。

      立宪派兴起于日俄战争之后,很多国人看到日本在进行君主立宪之后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可以战胜列强之一的沙俄,所以很多人把拯救这个国家的道路放在了君主立宪之上,这其中主要以戊戌志士梁启超和实业状元张謇为代表。

      虽然在后世没什么名头,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君主立宪的思想在朝廷官员和守旧派当中还是很有市场的。这些人也发现再继续这样下去亡国灭种就在眼前,但是他们不愿意接受革命那一套,帝王思想在他们脑海中想依然根蒂固,认为整个国家不能缺少一个独断乾坤的皇帝,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袁世凯可以复辟,张勋也搞出那么一处复辟闹剧的原因。

      尤其是这一两年来,朝廷也开始做出一副立宪改革的样子,今年甚至直接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宣布用九年的时间来完成立宪工作。这一举动直接让立宪派欢呼不已,在他们看来九年的时间不算多长,而且一旦立宪之后整个国家一定能够在他们的带动下走上富强的道路。由此,在这风雨飘摇的关头,不管是革命党还是立宪派亦或是朝廷本身都在施展着浑身解数,为了自身而努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