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新气象 (第2/2页)
为一个正式的商人,正式走上了发家之路。转型之后,张伟每个月的利润达到了一百多块银元,可以说已经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不过有上进心的张伟并没有因此而知足,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小小的原料供应商所赚到的钱并不算多,虽然现在钦州的生意好做,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竞争对手肯定也会像当初卖菜的时候那样越来越多,所以张伟决定继续升级。 通过几年的积累,张伟终于在下山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宣统三年从南宁找到了一个手艺不错的制糖工人,然后从南海厂订购了一批工业设备,开始在钦州建立起一座小规模的制糖工厂来。 这座制糖工厂刚刚投产的时候虽然经历了不少的磨难,但是发展到民国二年的时候,张伟已经成为了钦州小有名气的制糖大亨,就连广州甚至更北面的上海都有人慕名而来,购买他的工厂生产的红糖。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提升,这个原本成长在大山里的男子在机缘巧合之下成长为一名身价不菲的富商,不仅在老家盖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老宅,还在省城南宁也购买了一座宅子,并且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家碧玉。 现在的张伟非常感谢国社党,如果不是国社党当初修建南钦公路的话,他可能一辈子都只能在码头上做苦力挣辛苦钱,如果不是国社党在广西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新政府的话,他的商业发展也不会如此的顺利。现在虽然每年都会上缴不菲的税收,但是张伟依然非常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些税收交的值,在国社党的治下他交了税就能够得到应有的保护,而不是像满清时期一样。 张伟这些年的发家致富只是广西治下民众生活改变的一个缩影,自从周泽端这只大蝴蝶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他给这个时代所带来的改变也越来越大。虽然他自己没怎么发觉,但是他从系统当中兑换出的一份份技术资料,都在加深着整个国家的科技积累,他所灌输培养出来的每一个教师,也在把这个民族朝着文明的方向推进一步。 正是这每一小步的积累,成就了如今广西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广西,农民的生活跟前清时期想必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四年前,地租正式被国社党限制到了四成五以下,农民身上的压力大大减轻。 三年前,一批拥有广泛适应性的农业生产技术在政府的推进下,被送到了千家万户当中,提高了农村的劳动生产效率,整个广西的粮食产量因此提高了两成左右。两年前,一批优良的农作物种子开始在南宁市面上出现,少部分率先使用这种种子的农户发现新型种子的产量普遍比之前提高了两成左右。 现在的广西农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以前的勉强能够自给自足转而拥有了一定的粮食出口能力。在这几年战乱不断,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的情况之下,广西粮食产量能够增长到这种地步,不仅使得广西社会更加安定,也给广西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农业工业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广西市面上的物资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以前只有洋人才有的肥皂在南宁化工厂投产之后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把洋人的肥皂给挤出了广西市场。 以前只有过年才能买上一匹步的情况也逐渐远去,现在城里的工人家庭基本每年都能换个两三套新衣服,乡下也能够每人一年买套新衣服,那种一家几个孩子只有一套衣服可以穿的局面开始从广西境内消失,并逐渐扩大到广东山区。 生活物资逐渐丰富,为生条件开始改善之下,广西境内新生儿的存活率直线上升,1914年广西政府统计的人口增长率已经达到了15%左右,表明广西即将迎来一轮巨大的人口增长。对于这种局面,周泽端的态度是既不鼓励也不反对,任由其自然增长,后世那种先扬后抑的人口政策可是被不少人诟病不已。 新年过后,感受着南宁大街上越来越热闹,周泽端顿时感觉自己的辛苦得到了回报,不管是街上忙碌的人群,还是四处嬉闹的儿童,都说明这个时代在他的影响下朝着一个跟前世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当然,更关键的是年过了,南宁大学就要开学了,而他思念了一两个月的陈莹薰又可以重新见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