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3章 周泽端造桥 (第2/2页)
钦州因为地处钦江入海口的原因,所以在靠海地带河网比较密集,虽然在河面上有很多往返的渡轮,但是在市区和越来越大的工业区之间往来依然不方便。正好钦州本地就有钢铁厂和水泥厂,周泽端干脆把钦州作为一个造桥的实验基地,委托南宁大学建筑学院帮忙设计了好几座跨江大桥。 钦江和钦州范围内的其他河流都不算宽,对于桥梁施工来说难度并不算很大,但是周泽端想要修建的桥也不是老式的那种石桥,而是现代化的刚劲混凝土公路桥,所以这些桥梁的设计和施工都有些磕磕绊绊的。 不过有着政府方面不遗余力的支持,钦州路桥建设集团这个新生的国企不管是在桥梁设计上面,还是在桥梁施工上面都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周泽端这次过来,就是要检验他们的劳动成果,看他们是不是达到了自己所要求的目标。 在钦州市长的陪同下检查完几座大桥之后,周泽端还是比较满意的,单单看上去这些桥梁都非常出色,桥面宽阔,桥下也预留了足够的船舶通行空间,随行人员经过检测之后也认定桥梁没有什么质量问题,足以在北部湾这个气候复杂的地方坚守50年以上。 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之后,周泽端非常高兴,因为这个继承了基建狂魔血脉的家伙又准备上一项大工程了,那就是长江大桥。 作为近代中国举足轻重的大城市,武汉被长江和汉江分成了武汉三镇,虽然有着渡船,但是南北的往来依然非常不方便。扩展到全国,这个问题也是比较突出,为什么近代国内争端基本都是南北争端,究其原因就是南北来往太过不便,一条长江天险在保护双方的同时也阻碍了两岸的往来。 作为一个致力于统一全国的领导人,周泽端自然是不想要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而连接两岸往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修桥。另外,国社党政府的重点工程之一粤汉铁路现在已经完成了八成,广州到武汉的铁路即将通车,而武汉到北方的火车早已通车,但是就是因为长江的隔绝,使得火车不能直接通往北方,这让周大主席非常不满意,所以周泽端拍拍脑袋决定修桥。 视察完钦州这边几座桥梁的建设情况之后,国社党政府正式建立了武汉长江大桥筹建处,直接隶属于国社党中央领导,抽调交通部部分专家和南宁大学部分教授优秀学生进入筹建处。 八月下旬,这个火速成立的筹建处主要成员就在周泽端的带领下从南宁乘坐火车到长沙,然后从长沙坐船赶到武汉,准备亲自视察一下当地情况,然后好展开桥梁设计工作。 武汉市市长是当初第七师部队的一个旅长转业之后担任的,虽然已经担任了一年多的市长,但是依然军人作风浓烈。筹建处的成员们一到汉口下船之后,武汉市长就找来一艘游船,拉着筹建处成员们亲自游览一下武汉市区范围内长江江面的情况。 经过实地勘察之后,周泽端才了解到跟钦江相比,长江的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首先长江的江面要宽阔的多,宽的地方能够达到三四公里,而之前詹天佑勘测长江大桥确定的龟蛇二山之间也有一公里左右。 另外一个就是长江的水流非常湍急,尤其是在龟蛇二山之间。如果选择在这个位置建桥的话虽然总的施工量最小,但是施工难度无疑是非常大的,因为长江武汉段不仅水流湍急,而且每年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位落差较大,现行的施工方法无法在丰水期接近40米的水深情况下继续施工。 一看到这情况,周泽端傻眼了,虽然广西路桥局在钦州建造了好几座桥,但是采用的都是常规的办法,现在到长江上一看,得了,这些办法都不好使用。看到这种情况,随行的专家都是一阵沮丧,然后开始绞尽脑汁思考起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目前的难题。 他们还在思考的时候,周泽端却眼前一亮,现在的办法不行,我老周不是有金手指嘛,里面包容万物,肯定有后世的造桥技术,今年的贡献值正好下来没多久,自己现在还算富裕。一想到自己兑换出了新式的造桥方法然后震惊四座,然后名垂千史,没准后世还能出现几篇教科书文章就叫《周泽端造桥》呢,一想到这里,周泽端就有些激动不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