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0章 农业 (第2/2页)
蔬菜拿到城市里面出售,再用所得的钱来换取自己生活所需的物资。 新的蔬菜种子出来之后,最先接触的自然是南宁周围的菜农。最开始大家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种植的,反正蔬菜一年可以种好几季,不想粮食那样生长缓慢。不过一种下去之后却发现果然比自己留的种子要好上不少。 本来菜农们自己的留种发芽率平均在六七成左右,而且因为没有经过科学挑选,发出的嫩芽也参差不齐。而农业研究所提供的蔬菜种子则没有这个问题,发芽率基本都在九成以上,而且发出的幼苗非常整齐。 而且后续的生长表现也颇为惊人,在同样的施肥管理之下,新的蔬菜种子生长更快,平均成熟期缩短了五分之一左右,同时长出的蔬菜个头也更大,产量更高。这些菜农基本都是蔬菜的专业种植户,哪能发现不了这新种子的优点,所以农业研究所培育的蔬菜种子短短半年时间就在南宁周边推广开来,并逐步往广西和周边地区扩散。 其实按照正常的科研来看,一个新品种的研发到推广至少需要十年左右,但是奈何周泽端他开挂啊,直接从系统当中兑换出很多指导理论,农业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在实验当中验证那些理论,这才能够在短短几年之内依靠有限的人手搞出那么多的良种出来。 不过周泽端也发现,随着地盘越来越大,产业越来越多,自己的系统越来越不堪使用。本来也是,这个系统是给宿主用来发展教育的,如果他安安心心的只是办一个学校的话自然是够用的,但是他现在偏偏走上了一条复兴整个国家的道路,系统的局限性就自然而然的开始显现。 现在的周泽端也开始反思这个问题,自己到底应该怎样使用这个系统。如果还向以前一样遇到什么都想着从系统里面兑换解决方案的话,那么除非每年收获的贡献值再翻个十倍以上,不然是根本不够用的。而现在贡献值的获得虽然每年都在提升,但是速度也开始越来越慢,毕竟自己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亲自教授过学生了,而自己的学生再教授学生自己只能够获得一半的贡献值。 在想了一阵之后,周泽端还是决定以后只把系统用在两个方向,一个是急缺的精英人才的培养,另外一个就是兑换一些能够快速帮助中国增强实力的技术,比如新材料制造,新武器开发,电子通信等时代前沿方向。 至于那些一般的方向嘛,自己不是还有一个国社党主席的身份吗,等国社党统一中国之后,自己就将成为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到时候动用全国的力量不信还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后世的天朝能够在一穷二白之下发展出全套的工业体系,自己的金手指再怎么不济,估计也比老毛子的援建专家差不到哪里去吧。 这个时候,周泽端才开始正视政治的力量。通过政治,自己可以调动远超常人想象的力量,而这些力量在国家的基础建设方面无疑是非常有用的,不管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基础文化的推广,政治能够取得的效率比金手指要高出不少。 想通之后,农业方面周泽端就只在金手指里面兑换一些时代前沿的理论知识,其他的则需要通过国社党的力量来完成。 周泽端打算把农业研究所扩充成为一个单独的农业科学研究院,同时在南宁大学之内设立一个农学院,在适当的时候将其独立成为一个单独的农业大学,为中国培养合格的农业科研人才,周泽端相信中国的农业发展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 不过农业的发展也不单单是一个良种培育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就可以推动的,还需要其他方方面面的配合,所以周泽端让水利部和农业部联合成立了一个农村水利建设办公室,从水利紧缺地区开始,逐步推动农村小水利的发展建设,通过人类的力量,把贫瘠的下等田改变成为高产的上等良田。 除此之外,周泽端还专门为化肥厂开了一次金手指,解决了几个困扰着化肥厂的难题。等化肥厂把这些技术问题解决之后,到时候化肥的生产成本即将降到一个可接受的程度,到时候有着良种和廉价化肥,整个中国的粮食产量即将更上一个台阶。周泽端仿佛已经看到了整个中国彻底摆脱饥饿和贫困的那一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