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之梦_第124章 所谓公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4章 所谓公理 (第2/2页)

据的整个南方十省在1918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接近三亿元,这个数字可是已经接近北洋政府公布出来的税收了,而北洋政府可是名义上占据了北方十几个省份的。不过北洋政府的财政远远没有南方的健康,一方面他们的税率较高,甚至出现今年就把明后年的税都给征了的情况。

      另一方面北洋方面因为统治方式的缘故,很多税收都被地方督军给截留用以扩充自己的军队或者私人享受上面去了,再加上那贪腐的官僚体系,北洋政府实际上的收入比国社党政府要少得多。

      对于北洋的这种狮子大开口,周泽端的指示就是直接不鸟他们,你要提这种条件那我就提重组政府,要求解散目前的安福系国会,按照人口比例来推选国会议员。北洋方面正式依靠安福系国会才把持住现在的局面,怎么可能同意这样的要求,因此双方虽然看似一直在苏州进行谈判,实际上却一直没有任何进展。

      谈判这边没什么效果,周泽端也不着急,他本身就对这谈判没有抱什么期望,相反,跟北洋一样,整个国社党都在加紧全力为下一次的战斗做好进一步的准备。北洋方面自然是因为这次的无功而返感觉不甘心,在他们看来国防军这次之所以能够阻挡他们,一方面是因为地势的原因,国防军抢占了有利地形,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直系冯派势力包括李纯陈光远一级冯国璋亲率的北洋第15和第16两个师隔岸观火。

      因此虽然下野,但是段祺瑞依然依靠自己超然的身份,游走在国内政客和列强之间,一方面试图进一步整合北洋内部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寻求列强的继续支持,帮助北洋扩充实力以统一全国。

      不过现在一战刚完,主要列强都在巴黎扯皮准备瓜分世界利益,根本没空去理会段祺瑞的需求,而唯一有心的日本此时还没有消化从一战当中获取的利益,之前借款一亿给段祺瑞购买军火都已经是很费力了,暂时没有更多的力量来支援段祺瑞了。

      而国社党方面则是在盘点着今年的收获,整个1918财年国社党政府财政收入接近三亿元,可以说比以前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同时因为今年几个大型钢铁企业的建成投产,使得国社党政府治下的钢铁产量达到了1200多万吨,仅次于远在北美的美国,远超现在已经跟废墟差不多的欧洲列强。

      同时为了消化这些钢铁,国社党政府开始加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在粤汉铁路已经贯通的情况之下一方面加紧建设川汉铁路,另一方面正式开始兴修广州到上海的东南沿海铁路,同时开工的还有大量公路修建计划,为了支持这些土建计划,国社党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破天荒的没有得到太大增长,三亿元的财政收入看起来虽多,但是在扣除一半左右的军费之后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防军已经做好了准备在1919年年初开始北伐,现在这五六十万大军是不得不维持起来,而且周泽端判定自己北伐的时候肯定会迎来列强的干预,所以加大了对于海军的投入,大量的海狼-2潜艇和新型海牛-1型潜艇正在沿海几个秘密的海军基地当中开始建设,而钦州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也开始加紧几艘珠江级战列舰的建设计划。

      而这个时候世界的中心欧洲正在进行一番旷日持久的分赃会议,原世界头号列强英国自认为实力强大切在击败德国的过程当中出力最多,所以要求世界范围内的海洋霸权和殖民霸权,而基本被打掉了所有底气的法国则不甘心失败,一方面要求严惩德国,另一方面则是要求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和殖民地的保障。

      另一方面为一战贡献了大量物资的美国则不甘心在英国后面当小弟,想要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因此开始寻求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但是英法好不容易干趴下了一个德国,自然不甘心一个捡便宜的美国又冒出来,于是巴黎和会的三个主要国家开始在私底下上演着拉拢威胁利诱等各种好戏,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战后利益。

      而这个时候到达欧洲的中国代表陆徵祥才发现,原来所谓的战胜国和会只不过是英法美三巨头之间的内部分赃协议,中国这样的弱国根本没有发表自己声音的机会,他们所能做的只有等待那些大国对自己命运的宣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