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0章 节节败退 (第2/2页)
么就是已经有了别的想法,正在路上观望时局。 说实话赵倜也知道凭借他自己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抵挡住国防军的攻势,去年北洋主力二十多万人几路齐攻国防军,可是结果呢,也就第三师攻入到了襄阳城下,可是连一座大城都没有攻下就无功而返,换成他自己这两三万人的军队,根本就不是国防军的一合之敌。 奈何现在北洋中央还在相互扯皮,段祺瑞的反映也算是快,在5月1日就让各省督军到北京议事,但是到现在还是有好几人没有到达,就算到达北京的那些人也在为出兵问题争吵不休,今天这个说我部队少,最多出一个团,明天那个说要我出兵可以,但是我现在这官职好像有点小了,能不能给我换个地盘。 听到北京传回来的消息,赵倜在心里直骂娘,你们这帮混蛋现在不想来救援老子,惹急了老子干脆投靠国社党去了,到时候没了我河南在前面挡着,看你们这帮混球还怎么置身事外。 当然这也是赵倜气急了的想法,他是不可能自己去投靠国社党的,因为之前国社党也拉拢过他,可是条件并不让他满意,只是给了一个省议会议长的位子。而现在自己这局势已经危如累卵了,再投靠国社党的话得到的待遇肯定比之前的还要低,这让赵倜如何能够甘心。 不过现在也不完全是坏消息,至少驻扎保定的曹锟在接到国防军进犯的消息之后不久就给赵倜发来电报,让他坚守一段时间,他已经派吴佩孚率主力第三师开始南下,不日将到达郑州,帮助赵倜驻守郑州。 这个时候的赵倜也顾不得曹锟是不是想要趁机抢占他的地盘了,反正就他一个人的话整个河南一个地方都守不住,还不如让曹锟来帮他分担一下压力。吴佩孚率领的北洋第三师在老袁的时候战斗力就是北洋之冠,到现在战斗力也没有什么下滑,有了第三师帮忙驻守郑州的话,自己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了。 而曹锟排遣自己的主力部队南下帮助赵倜也是迫不得已,这个表面上一团和气的直隶督军可不想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和善老实,他知道这次国防军的北伐不可能仅仅打下一个河南就结束,打下河南之后国防军肯定会继续北上,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问题而已,而如果不帮助赵倜抵挡国防军的攻势的话,那到时候国防军攻击直隶的时候首当其冲的肯定是驻扎在保定的自己。 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只不过关键时刻能够看透的人并没有多少,所以在曹锟派兵南下的时候正在北京的其他督军并没有及时做出应对,反而是依然在为各家出兵多少而纷争不已,甚至在为一个团一个营的兵力而争吵不休。 在这些军阀眼里,没有什么能够比自己的兵力和地盘更让他们重视的了,有的人担心自己出兵过多的话控制不住自己地盘怎么办,有的人则担心自己出兵过多被旁边的邻居趁虚而入。现在这个年代虽然他们都是北洋的同僚,但是在面对地盘诱惑的时候可没人给你讲什么江湖道义。 面对下面这些军阀的纷争,段祺瑞自己也是头疼不已。他不是没有看到国防军的威胁,奈何现在北洋已经不再是一个整体,反而已经深陷于争权夺利的纷争当中。这个时候段祺瑞开始反思,要是自己当时不着急着跟黎元洪和段祺瑞他们争中央权利,北洋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最终还是段祺瑞受不了他们的纷争,在13日的时候给所有军阀制定了一个出兵标准,并且要求他们半个月之内必须把规定数量的部队开到直隶,准备应对国防军。同时请徐世昌以大总统的身份,给李纯和陈光远下令,让他们出兵剿灭叛逆。现在的国社党已经成立了自己的中央政府,在北洋政府看来确实是叛逆无疑了。 有徐世昌的命令还不保险,段祺瑞还亲自上门拜访被他邀请回北京的冯国璋,请他看在北洋的面上给李纯发报,让他出兵牵制一下国防军的兵力,不然北洋灭亡的话他们谁都没有好的结果。 看到段祺瑞拿出北洋这面大旗,冯国璋自然是对段祺瑞的请求应许不已,不过在段祺瑞走了之后却暗骂不已,你段某人这个时候知道北洋大义了,当初你逼迫我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这个问题呢,想到当初的不如意,冯国璋直接给李纯和陈光远发报,让他们见机行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