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五章 前往华国,寻找父母 (第2/2页)
而就在当晚,李硕又飞往了华国,等李硕踏上江城地界的时候,才仅仅是第二天的凌晨。 江城...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明代中后期是著名的浆染业中心,近代为“J南四大米市”之首。 “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也是形容江城的,李硕走在江城的街头,前世的种种回忆涌上了心头,找到一家卖虾虾籽面的店面。 虾籽面是一道具有浓郁J南风味的传统小吃,属于徽菜系,曾经是江城当地人最念念不忘的“奢侈品”,甚至只能在生病、生日时才能吃到,而如今,却已经成为寻常百姓的“平价享受”。是采用长江中青虾的籽,配以多种佐料,制成膏汤,再加手工揉制的小刀面,煮制而成。面有韧性,味极鲜美,营养价值高。 江城人最爱吃虾籽面,以前在困难时期,能吃上一碗虾籽面绝对是真正的奢侈享受,常有人在生病或生日时慨叹一句:“要是有碗虾籽面吃就好了。”而现在虾籽面成了人人能吃得起的平价小吃,但质量和细节一如既往的讲究,因此成为江城老百姓心中的代表美食。 这样的面,在韩城是吃不到的,因为江城的虾籽面是采用长江中青虾的籽,配以多种佐料,制成膏汤,再加手工揉制的小刀面,煮制而成。 一碗地道的虾籽面,只能选用长江流域的青虾籽作为材料。每年都要派专人去长江流域的几个固定区域收购虾籽,收购价每斤至少要500元。而面汤是纯骨头熬制,面条要用质量上乘的优质面粉压制三次,就连撒在面上的葱花,也必须要用细小的香葱末,绝对不能用大葱、蒜或金葱代替。而这样一碗虾籽面,售价仅为每碗8元。 一口面下去,李硕本没来以为自己不会哭的,但是没有想到,眼泪却不由自主的落了下来,李硕吃的不面,其实是他前世的回忆! ........................... 江城福利院...福利院是国家、社会及团体为救助社会困难人士、疾病患者而创建的用于为他们提供衣食住宿或医疗条件的爱心福利院场所。他们为了社会的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福利院为无依无靠、无人抚养的孤儿和残疾儿童提供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在华国国,它由国家兴办,民政部门具体管理。 对收养的儿童,福利院采取统一抚养、分类分班管理的方针。对健全儿童实行养与教相结合,福利院有条件的自己开班上课,无条件的送附近学校走读。婴幼儿以保育为主,同时开展学龄前教育。对肢体残缺但智力发育健全者,实行养、治、教相结合。一方面给予康复治疗,使其能自理生活;另一方面给予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创造条件。对痴呆儿童,侧重训练其自理生活和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 “您好,我是李硕,我想要查一下姚玉兰老人的地址。”早上10点吃完了早餐回忆的李硕来到了江城的福利院。 “姚玉兰?”一位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李硕,她的态度很好,在知道了李硕的要求后,马上就帮助李硕开始寻找姚玉兰老人的地址。 因为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知道,来这里找人的人基本上都是因为自己的身世,可以说都是可怜人,所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也是很愿意去帮助这些人。 只是寻找姚玉兰的事情不是很顺利,因为十年前的时候,福利院搬迁过一次,很多老的资料有遗失,李硕要寻找的这位姚玉兰老人的资料,可是二十多年前的资料。 不过,虽然遇到了麻烦,让李硕微微感动的时候,当这位工作人员将麻烦上报后,马上福利院的领导就第一时间下达指示,让更多的人来帮助李硕直接去老仓库寻找。 大概一共来了十多人,从早上的11点,一直找到了下午16点,才终于幸运的找到了那位姚玉兰的地址,拿着这个沉甸甸的地址,李硕看着因为翻找老资料而弄的一脸灰尘的自己国人,李硕充满感激的给所有人一个九十度的鞠躬。 和韩城不一样,李硕在这里感受到了华国人那天然的亲切感,华人总是这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跟随着地址,李硕从市里来到了乡下....没有城市的喧闹声,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乡村显得宁静而干净。 现在华国的乡村十分的漂亮....春天,生机勃勃,绿色的田野一片连着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点缀其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夏天,金黄的麦浪随风飘舞,麦芒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农民大叔那闪着汗水的脸上,露着丰收的笑容。秋天来了,高粱笑红了脸,稻子乐弯了腰,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一派硕果累累的景象。冬天,皑皑白雪给刚吐出新芽的麦苗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田野就像一位白衣少女在静静地安睡着。田野没有了花,没有了蝴蝶和蜜蜂,只有满天雪花,给世界增添了一份美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