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幼教真难 (第1/2页)
等待的三个小家伙不晓得何时弄了一身与童蒙书院孩子同样的衣服,左胸处的‘上岗村’三个字也没落下。 他仨儿旁边站着王管事、昨天的婢女,及一个男护院。 一见到徐宝,阿莠嘴里喊着‘先生先生’先跑过来,徐宝一把抱起来:“阿莠来得真早。” “嗯嗯,早。”阿莠开心不已。 王管事三个人神色一变,不是因徐宝抱着阿莠,是往常阿莠不喜欢主动跟人说话,总是一个人玩,你不与她说话,她很少找你说,老夫人和夫人为此还发愁呢。 不曾想昨天刚见徐宝一面,今天阿莠跟换了个人似的。 徐宝不清楚原来的阿莠是什么样子,抱着她走到门口的伙计面前,问:“村子里的干豆腐没来?” “没,昨天你们来时比现在晚,许是一会儿能到。”伙计回答。 徐宝又问:“童蒙书院的孩子们也没来?” “没来,何小四去找了,刚去不到一刻。”伙计又答。 这时于戬从店里出来,边伸懒腰边打哈欠,看样子昨天忙到很晚,他无精打采来到徐宝面前:“两天,再有两天,所有螃蟹全部卖掉,赚到的是往常一年的钱。” “你二伯不进货了?”徐宝笑着问,同时很羡慕,几天工夫赚到那么多的钱,自己的干豆腐还没稳定下来呢。 “再进螃蟹我是不跟着忙了,招伙计,要多招伙计,算上我五个伙计,折腾不过来。”于戬揉着胳膊抱怨。 扭头向西边看看,他又说:“干豆腐还没送到?昨天店是丑时正关的,关门前韩家豆腐坊、吕老头嫩豆腐、朱家桥头豆腐老店,可是找上我家来卖干豆腐了,十八文一斤。” “三家一起来的?”徐宝没想到京城人反应如此迅速。 “一起来,是一辆车,车上像你头两天那样在横布上写字,写三家的名,我和吕老头家的认识,他说还有四家今天也做,他们七家一同卖。”于戬又告诉徐宝个消息。 “知道了,今天你拿货,还是二十文一斤,卖别人二十五文一斤,不添不搭。”徐宝对于戬说,他把零售的价格抬起来。 “不添不搭。”阿莠重复一下。 “呵呵!”于戬听了笑。 王管事在旁插一句:“徐先生,别人家十八文一斤,你卖二十五文,还能卖掉?” “卖不掉送人,正好王管事来了,一会儿车到,王管事叫人推回家二百斤。”徐宝把要给王家的干豆腐数量增加一倍。 “我家送人了。”阿莠突然出声,那意思是告诉徐宝,你给我家,我家给别人。 王管事知道徐宝想要自己家帮忙送吃,然后让觉得好的人买,本还犹豫,见自家话,心中高兴,便点点头应承道:“等干豆腐到,我叫人直接送到与我家老爷、大公子有旧的人家。” “多谢王管事成全。”徐宝道谢。 “徐先生千万别客气。不知徐先生今日带我家幼童去哪?”王管事摆摆手,问起关键的事情。 他知道书院在重建,家中派去看的人回来说了,跟修城墙差不多,不是随便用土一堆,用火一烤,是淋糯米汁垒,十天半月的是甭想用。 徐宝看看露出期待神色的阿莠,说道:“出万胜门,向汴河上游走,听人说过外市三里有片树林,我带他们去那玩,在于家店借些器皿,中午也不回来。” 王管事一听,面露为难之色,离家太远,万一有个差池…… “王管事请安心,我们去的大人多,有书院的两个先生,有我,有张屹、张勇,你家自然要出两个人。” 徐宝看向旁边的护院和婢女,跟王管事说。 “王管事请安心。”阿莠跟着来。 “也罢,我再给你借两个护院。”王管事答应。 徐宝却拒绝:“不用借,到西边外市,我寻几个帮闲。” 事情谈妥,又等了不到半刻,西边和东边全来人了,西边来的依旧是五辆车,东边是书院的孩子。 来的孩子可不是二十七个,是一大群,大的排一队,小的排一队,看上去能有六、七十人。 等着孩子又近一些,门口的人看清楚了,有更大的孩子加入,后加入的孩子穿的衣服和先前的不同。 他们穿自己的衣服,然后衣服左胸的位置上拿布条缝出‘上岗村’三个字。 “于兄,找个人去附近成衣行叫人来,先看尺寸。”徐宝看到新来的孩子的衣服,连忙让于戬帮忙。 于戬扭头看一眼伙计,伙计迈开大步便跑出去。 “宝郎,不急的。”张屹知道徐宝又要给孩子买衣服,觉得徐宝太着急了。 “回村里我让里正给村中二十岁往下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