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2 中南半岛 (第2/3页)
,公主也帮老公解决了继母,于是夫妻俩作为四岁的小皇帝庶弟仅剩的亲人开始监政。可惜小皇帝一年后死于天花,坚决不接受女帝的百官拥立元宗,公主同意了,至少儿子以后也是皇帝。只是她没能捱到当上太后那一天,两年后死于旧疾复发。 济元宗不遗余力地整顿边贸和吏治,本已纷纷闹着自立的大理和安南又安静了一段时间,好景不长,济元宗曾孙子继位时,因为家族整体武力值实在是不高,更爱误国空谈的书生,已经渐渐被匈奴压着打了。 与此同时,隔壁扮柔弱许多年的康藏高原也在发生一系列动乱,‘禁佛崇本’的达玛赞普被刺身亡,一场席卷吐蕃全境的奴隶平民大起义之后,吐蕃奴隶制社会全面瓦解。一个号称是文成公主后裔的萨迦派高僧班智达冒出头来,拿出定穆宗虐完青唐吐蕃后颁发的‘大宝法王’金册,游说众部落恢复‘会盟制’,推选僧相和法王国师,止战抗济,共同治理草原,形成了政教合一的萨迦地方政权。萨迦与匈奴达成默契,对匈奴借道去靖西三关一带打草谷大方放行。而大理在萨迦吐蕃的压力下,再次分化为六诏,时蕃时济,只有南诏坚持接受济朝的指派和管辖,甚至派了兵助济镇压叛乱。 安南也意识到济朝的羸弱,黎朝的最后一任领袖自立为帝,史称‘卧朝帝’,遭到不愿意‘惹怒北方大怪兽、脱离中华文明’的官民们集体反对,在其死后没依遗诏尊其幼子为帝,反而拥立汉人权臣陈李为首,接受济朝委任,称为‘陈朝’。占城虽然与日南的李族交好,但对陈朝很是不爽,他们精悍于海战,时不时从海上进入红河三角洲打打劫,各有胜负。李族的两不相帮和济朝锁国袖手旁观让陈朝很生气,‘欲因其乱而取之’,甚至‘置百官,制朝仪,定服色,帝王之规模可见矣’。济朝末帝受匈奴和羯夷夹击,自毁国祚,让陈朝放心大胆的称了帝,这一举动受到升龙府为首的曲、杨等北方权臣世家大力抵制,陈朝遂迁都南面的清化,李族为防备陈朝南下,在顺化建立武装力量抵抗。 大虞建国时,吐蕃被一路追杀匈奴的太宗顺手灭占主力,只能又一次龟缩,把力气都使在横断山脉。吐蕃的奴役让五诏与南诏时打时和,互有消耗,南诏相对五诏的实力已不占优,全靠大虞平南军的震慑才撑得了这么些年。 占城和陈朝就打得热闹了。一会占城的船在白藤江退潮时,被事先埋下去的包铁皮木桩扎穿团灭,一会陈朝跑去占城的主场打回来,被严密的象阵*退,两边也都遇到过损失惨重的风暴。太宗开海贸时顺便让人来调停了一下,两方暂时和解,可惜现在又乱起来了。 *********************** 作为一个爱好旅游的人,东南亚简直是必去之地,知道三国的来意后,顾辞很得瑟地贡献了自己在中南半岛转悠的见闻,那么多博物馆和古迹也不是白看的。 那时的越南给她的感觉很纠结,既害怕中国大怪兽,又对自己‘半岛小中华’的背景引以为豪。除了近代的敌对原因,从历史上也把中国作为假想敌,所有的越南英雄人物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抗华’,但又处处愿意学习和接受中国的文化和细节,甚至最受欢迎的歌曲和明星都是中国的,会汉语的普通人也最多。然而在这个时空,经过定朝的洗礼,这种对立情绪非常弱,陈朝的自立更像得不到糖吃的小孩闹脾气,‘你居然不理我,我生气了’这种。所以进一步开展汉语和汉学教育,让他们认同感更强,数十年后,安南和柳陵城没区别。不过顾辞对‘陈朝’二字的印象实在不好,她做攻略时曾多少了解了一些越南那个陈朝的历史,根本就是个‘乱x家族’,皇室的公主们都不用招驸马,陈氏家族内部解决,表兄妹成亲都不算啥,同姓的堂兄妹也没少生孩子,侄子娶亲姑姑,夫妻俩的亲祖母或祖父是同一个人等等,各种匪夷所思的交叉婚配都能在陈朝史书里看到。当时她还感慨,居然没和古埃及一样,生出许多奇葩畸形的孩子来,陈氏基因真好啊…… 占城她更不喜欢。安南与占婆,一个是中国文化的分支,一个是印度文化的延伸;一个是儒家学说的继承者,一个是婆罗门教的传播人;双方人种上有差别,文化上不兼容,思想上不相谐,偏偏领土相近,不打都不行。并且占城遵循了印度教教义,没有任何文字历史记载,一切靠神话传说,口口相传。这也是为什么安南占了他们的地,他们再拿回来也统治不了。马老先生说了,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占婆人没有儒家文化中所提倡的“修生养息”的概念,绝不言和,西面和陆真腊对掐、北面和安南死磕,南面也在和高棉打——连年战乱,生产凋零,人口消耗得非常厉害。但此时貌似赫赫有名的“占城稻”还没传入中国,顾辞立刻写信给萧柏舟,一定要在南方推广种植,善莫大焉! 对于骠国,顾辞没印象,应该是消失了的一个古国,如果能并入大虞再好不过。然而看到骠国现在的位置,她还是想到了缅甸的‘果敢族’。前世的缅甸人一开始与南诏人同源同根,据说是南诏南下时,留守后方伊洛瓦底河谷的屯田军民繁衍而成。南诏衰落后,他们建立了自己的蒲甘王国,北进云南打大理,南占马来半岛扼住马六甲,向东击退高棉帝国的扩张,与高棉并列为当时的强国。再过个几百年,强壮的象军惨败于元军铁蹄,蒲甘灭亡。新王朝再次统一,又与明朝打了很久,夺回北边许多地区。明末永历帝率残部逃至缅北被俘,缅军向追杀而来的吴三桂献出永历帝,明军残部却逃入果敢地区,成为十分之九都是汉人的‘果敢族’,而此片叫做‘麻粟坝’的地域有另一个以特产闻名遐迩的称呼——‘金三角’。清朝时,缅甸已经消灭暹罗、吞并老挝,横扫东南亚,数次与清军交手,双方皆损失惨重,十全老人费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这边的两股小叛乱。暹罗趁机获得喘息机会,得以从亡国边缘复兴。 暹罗目前刚脱离高棉人的控制,自称‘泰’,即为‘自由民’之意,对自己国家的共称为‘勐泰’,意为‘泰人之地’。哪怕是现代的泰国人国号观念都很弱,一般以都城来称呼朝代,或就叫勐泰,特别local。泰国认为暹人祖先来自于云贵一带,所以和中国关系一向很好,而且从建国第一位君主开始就信奉佛教,几乎全民皆僧,有‘黄袍佛国’的美名。而佛教是世界宗教中为数不多远离战争和政权的宗教之一,因此泰国的形象很平和,侵略性不显,一般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为多。现在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建立王国,不晓得大虞有没有机会将之收入版图。 此时的真腊已经是水真腊和陆真腊分离,水真腊被高棉帝国的神王从爪哇的控制中抢过来,以安哥王城作为帝国首都,拥有数万头战象,现在一边与暹罗打得热乎,一边试图吞回陆真腊。陆真腊的前身是哀牢,看位置应该是老挝,不想跟高棉混,与安南时不时打一场。反正他们的领地以山地为主,隔着安南山脉,守住娇女隘和穆嘉关,时不时s扰一下安南或占城,打不过就跑山林里,反正别人不敢追进去。 顾辞很爱柬埔寨吴哥窟上千座的宫殿群,印度美轮美奂的泰姬陵,和泰国精致的白庙,绘声绘色地给袁懿形容了一番。袁懿宠溺又有些抱歉地搂着她微笑,不知今后有没有机会带她去这么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