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盛世独宠_124 战略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4 战略论 (第2/3页)

争……”

    太宗对‘朋党’极为厌恶,秦皇吕嫪权争、西汉吕刘权斗、东汉党锢之祸、西晋后党之争、晚唐牛李之争都是天天挂墙头的反面教材,所以即便是爱胡闹的高宗,在这方面也下过苦功。

    “‘党’是不可避免的,你在‘争’上面下功夫不就好了?”

    成功转移媳妇注意力的皇帝暗吁一口气,“不是说‘君子群而不党’,要避免朝中结党,才会政通人和。”

    “因政见而争,与为权而争,是不同的吧?师父和耶耶在你没登基前也算**,可有引起‘争’?”

    作为经历过两党竞选热潮的顾辞,完全不觉得古代能解决党争问题,最多是皇权足够强势,或平衡之术玩得好,让各党明面上争不起来。先帝不就是和得一手好稀泥,所以抱团在皇子们身边的臣属被轻易化解掉。顾尧、萧律等东宫系的中流砥柱和修宁侯等人没两样,所以若袁懿不是太子,他们俩和修宁侯也不会是一样下场。不同只在于顾尧、萧律的政见主张与先帝的心思并不悖行,也没揽权的迹象,靠实力吃饭,而修宁侯等人本身不太成器,结党即是为了争权夺利。

    袁懿觉得很有道理,正想好好思考下这个问题,就见媳妇气咻咻地戳他腰r,“我们说的是你熬夜不睡觉!你扯这么远干嘛!”

    “……好啦,哥哥保证再没下次!”小丫头越来越不好骗了。袁懿心忖这引导书生舆论之事还得让专人来做为好,可惜师父年迈,不然最合适。

    “还想下次?!我不管,你一晚不睡,我就一顿不吃!”

    偏厅里等着父母就坐的锵锵推着双人婴儿车和两个咿呀学语的小豆丁玩得开心,大哥阿圣很忧郁,每次父皇哄的时间越长,娘亲就越爱使性子。今天看来又等不到他们了,遂自觉地吩咐宫女们传膳,照顾弟妹吃饭。

    ***********************

    睿智的黄桑还是成功用海外来信把凉凉哄到书房用点心当了正餐,自己在一旁继续批阅奏折。

    顾辞细细看过顾文恺、顾翀、顾翃和明庭的来信,提笔开始做笔记。

    虾夷好像是北海道,苦兀是库页岛,这个地方选得不错,以后往北通过流鬼半岛(勘察加半岛)可以去往北美洲,可随时占据陆地上靺鞨人聚集的伯力和海参崴两处,南下牵制高丽和东瀛也方便。

    唐时高丽的新罗以唐罗联军打败了百济和高句丽,想独霸半岛,爆发唐罗战争,成为北唐南罗的局势,因唐朝采用羁糜政策,并未扩大战果。定朝更为激进,直接将整个半岛纳入囊中,移民驻军,全面接管半岛三地,扶起高丽。然而前朝末期的封闭让中华对归附不久的地区失去控制权,让一小部分百济和新罗手拉手闹了独立。目前是北边的李氏高丽和南边的百罗联军在对峙。这个李氏高丽与安南的李族正是同祖同枝,顾翀驻军后,他们主动来联系,祈求归附。

    只是高丽的‘归附’和六诏相比,很是欠缺真心,从地缘角度看,他们想自成体系实在太容易。北部地形多山,利于防守阻拦入侵,南部平原面积颇大,农业发达,提供经济支援,和中华本土一样,是个南北互肋的结构。两个地区是否会统一在一起,很大程度时要取决于彼此距离,或者说交流的成本。大虞在陆地上只能通过辽东地区的一小片前突之处与高丽半岛发生联系,这地界大虞可以轻松过去,高丽人过来也一样简单。光凭北边放点守军,很难长驻半岛,彻底整合南北。

    这种难题还是交给专业人士解决吧……

    唐罗联军打百济和高句丽时,与百济联手被ko的正是东瀛。以东瀛习惯,被教做人后,就会努力学习对方,所以当时的天皇搞了个‘大化改新’,效仿唐制,东瀛正式纳入中华文化圈。定朝时,趁着佛教极力扩张推广的机遇,中原对东瀛的政策是‘扶僧灭武’,接近和影响类似安昉、芈镜等近身侍奉天皇或大贵族的权僧法师,同时广泛开展互贸和互遣商民,甚至在政权更迭时暗中支持僧侣政权,使其一直保留了话语权,没有让代代必出皇后的藤原氏一枝独秀。

    济朝时,平氏、源氏等武士大名崛起,全民玩起了‘下克上’,弹丸之地分出六十六国,割据势力犬牙交错,造成大名林立的武家政权与公家朝廷公卿的百年对立。因为东瀛几乎全员尚佛,禅宗和汉学文化非常繁荣,僧侣们认为贵族把持天皇,横征暴敛,也反对武家干政,认为他们崇尚暴力,杀孽深重,有违佛心。实则是因为许多大寺院本就割据一方田土,掌握了许多日需品的货源和流通渠道,还能获得信徒们的供奉,政治地位还不够高的武家势力,和执政的羸弱公卿们都不想放过他们的钱袋子,所以三方撕*得厉害。

    济朝后期,藤原继一作为架空天皇的摄政关白,为了对抗平氏、源氏以武力控制政权的举动,让天皇授命其为征夷大将军,同样通过联姻、征辟等措施,大力吸纳平、源两家之外的武士们进入摄关体系,大肆征伐,一统本州岛。这样的内乱使东瀛陷入财政困难,断绝朝贡,与中原没了来往。

    藤原继一开启了将军执政的时代,一改平安时代的靠血统和身份上位,变为谁拳头大听谁的话。没看公卿之首的藤原家做的事,与平、源武士没甚区别么!当然,此举也初步缓和了公卿和武家的矛盾,减慢了藤原氏的分裂和没落。不过将军幕府的成立在僧侣们看来是个危险信号,有权有枪的都搞一起了,难道下一步要抢寺庙的饭吃么?所以他们责备藤原氏‘自甘堕落’,和没*格的下等御家人同流合污,坏了大义名分。在僧侣们的影响下,不管是平、源家针对藤原氏的倒幕运动,还是尚未被统一的九州、四国两岛大名,为了自保去参与或暗助本州岛内讧,都打着寺院的名号进行,引起了数次将军人选的更迭。

    然而,不管东瀛内部怎么打,所有势力都有志一同的主张‘攘夷’。目前国门未开,仅有九州鹿儿岛、四国冲岛和本州的中京开放给中原海商,大食、佛郎机、红毛夷等‘化外之人’均不得其门而入。

    东瀛‘攘夷’这个观念的形成归咎于第二任幕府。第一任藤原幕府打下了本州土豪,但分田地时发现地不够,捉了急瞎分一气,与其有世仇的九州大名岛津家暗中联络受到不公待遇的武士和庄园被侵占的几位权僧,把他家撸掉了。上杉家杀出重围继任幕府,吸取血的教训,国内稍微消停后,就马上让大家把目光投向远方,对外扩张。琉球太小看不上,虾夷太冷不想去,首选还在内乱的高丽,占了济州和对马岛,发兵占下最爱闹事的百济和新罗。承平日久、武备松弛的高丽向济朝求助未果,只得自救,北方豪族李氏从济朝边军处买来军械,带兵反攻回去,两方议和,百济归东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