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6 枝繁叶茂 (第2/3页)
独厚的条件,也没人愿意像长房、萧律和神宗一样为她筹划,又不甘于随分从时,自然狠狠吃亏,撞得头破血流。 现在国门已开,她还要困守后院过完一辈子? 顾悌学母亲一样跪在小佛堂的观音前考虑了五天,带上一张讲述新明城的报纸去找四夫人。 *********************** 顾珝从平南城逆珠江而上,进入西南夷地区的高原,到达一个珠江、澜江、怒江三江并流的地方,三江左右是两座崇山峻岭,东北地势突然拔高连接康藏高原,中间是一宽一窄的草甸子隔开三江。宽草甸上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如登天云梯一样向雪白的山峰里延伸,这是自汉末以来西南地区与康藏高原进行茶马互市的主要路线,原是五诏之一浪穹诏的地盘,如果不是平南军收复了六诏,这会吐蕃大军还在茶马古道上晃荡呢。 现在平南军防线已经推至进入高原的关隘大研山口,那里是纳西族聚集的地方,而他作为归附虞朝的南诏城第一任知县,将在三江高原处建起一座以战备补给、水利和边贸为主的新城——新明城。 这几年他跟着姐夫罗兢从抚顺到兴庆,像顾文慎等人一样从胥吏做起,干出成绩来了才敢偷偷和顾翃说愿意来边疆。虽然他没做过一县主管,但熟悉上下事务,尤其钻研过水利工程。神宗登基后,知道他的意愿,大方地给了三个地方让他选,一个是直面崇明岛、养殖珍珠的合浦城,一个是接壤高丽半岛近海的延边城,剩下一个就是新明城。想到当时的情况,他现在还忍不住热血沸腾。 合浦城虽然近海,但目前只是个渔村,有安南和崇明岛回归疆域,以后沦为补给站点的可能性很大,战备意义大于经济利益。延边城在江海汇合处,北方又是顾家兄弟集中之处,定然不会出岔子,应该是最好的选择。然而他不小心瞟到一眼新明城的规划图,根本来不及多想,就选定了此处。新明城的图纸包括三个可独立可连体的分流堰和贯通渠,直面茶马古道的巨大城郭,可行车马的宽阔城墙,和井然有序的城区布局。 皇帝有点苦恼地说,这个地方是顾翂想去的。 他嘿嘿装傻,君无戏言。 那会他压根没想到民伕徭役怎么解决,再起战乱或浪穹诏叛变怎么办,甚至不知道目前城址还不在大虞控制的版图内,总之,他就是抢了十二弟的活。 当他带着图纸和任命书傻兮兮地回家,和四哥、姐夫、妹夫说了这事,几人看完图纸和他一样反应震撼,随即忧多于喜。直到脸色很臭的顾翂上门扔给他一本计划书,和他们一起细细参详,才安下心来。等顾翂离开后,周妹夫才说,计划书或许是出自皇后之手。他在广陵城这些年与定康城来往比较多,定康坞镇虽小,但布局规划的思路和新明城图纸有共通之处。皇后虽然不懂水利和城防,但不得不说,如果新明城建好,一边封锁茶马古道,镇守吐蕃大军南下,一边可借势应对六诏叛变,而水利可以控制下游旱涝和水流缓急,开通水运,直接影响到安南、真腊、暹罗、骠国等外夷。六诏和吐蕃这么多年的战乱,多的是战俘贫民可以当劳力,不出十年必成上县,五十年内不出意外,即可代替南诏城成为西南夷中心,怎能不令人振奋人心? 现在城墙开建,吃饱穿暖有屋有药的战俘在工地上干得很开心,六诏的农耕也恢复了,皇家产业带着大量商家进驻,药材特产往外走,粮食和丝瓷等物让商道一下繁荣起来,至少百姓们生活无忧,五诏对大虞的归附之心增强许多。顾珝刚到时,纠结要不要按计划书上所写的,先让边境商人集资盖个庙,他看到六诏都有各自信仰的不同本主,只是试探性地和段伏宽提了一句仿建灵感寺,铸佛像塑金身,整个南诏王室感动莫名,向五诏宣布此事,使汉商一下子深得人心。后来再征民建城筑坝,推广汉学和管控矿业,从昌京城大兴善寺请来论佛的千慈大师襄助良多,事情顺利不少,让他对新明城的未来更有信心,就等着把吐蕃彻底打垮,还西南夷一个平安。 骠国也参与对吐蕃作战,雍维羌今年过年特意来了新明城,现在上折希望大虞也和骠国通商移民,甚至驻军都可。顾珝考虑是不是给乔祺去封信,让他看看有没有机会去骠国闯一闯。 *********************** 新明城的构思的确出于顾辞之手,不过完全不是凭借前世去大理丽江旅游的经验而拍脑袋制定的,她还是好好地研究了一番舆图,顺便改进了着色版地形图,方便识别山河湖海的高低区别。 叠嶂险峻的横断山脉和她印象中的地缘环境区别较大,这片倒三角形的山脉虽然不如康藏高原那么高耸,但同样是不便逾越的南北向稻皱带,往东地势陡然一降,峭壁之下是低洼富饶的昌黎盆地,或者顾辞应该称之为‘四川盆地’;往南的话,山势顺着三江高原徐徐低缓,新明城就在三江高原最低处,身后形成次一级的大理高原,囊括了西南夷的六诏和夔州城等岩溶地貌,山高水密,峡谷深陡,再往南是更次一级的掸邦高原,包括真腊北部山地,继续南下才是中南半岛的平原。这样的康藏—三江—大理—掸邦四级高原组成一大片阶梯状山地,曾经非常有效地阻止中原百姓深入中南半岛的平原地带,迄今为止也还在发挥同样的作用。好在华夏民族对土地的热爱是天赋属性,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处可以长出芽苗之地,从昌黎盆地和楚荆地区的农民们克服了复杂的山地地形和湿热的气候,所爆发的扩张性十分惊人,成功地渗透进第二级的大理高原,把的南诏建设成‘邑落相望,牛马被野’的农业领头羊,才有了六诏一统的大理国和现在全部永归的西南夷国土。 目前在建的新明城意义重大,首先要挡住康藏高原的吐蕃南下之路,其次是有利于汉族人迅速填满二级高原,毕竟大理高原虽有许多连绵起伏的山岭,但山岭之间的坝子都是土肥水美种啥长啥的宝地,再来还可以努力地、慢慢地往三级高原渗透。说是‘渗透’,其实是学习了山地民族的传统,一族强大了,抢了别人家的坝子和河谷,把人家从河谷地区赶到半山腰,而这些被挤上山的人只能继续把半山腰的原住民赶上山顶,新明城就是要拦住这些被挤走的人回过头来抢地盘。当然,被赶上山的人基本上是吐蕃铁杆粉,或当成沙子掺进去的流放汉人,他们的任务可不是打仗,而是修路护道,跟不服大虞管束的部落甚至吐蕃人做生意。想当年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二就是在这地界打了两个土著部落,耗时三十年,损兵数万,花费飞军力、财力跟打准噶尔差不多,性价比奇低,即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打阿富汗山区里的一小撮**,也一样苦不堪言。又穷又不好进攻的山地还是靠屯田种地和‘要致富先修路’来解决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