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历史上建安元年的二三事 (第2/2页)
,实力强大,担任盟主,在关东行使朝廷大权的袁绍,梦想着要重走刘秀称帝的老路,待在河北坐视更始帝(刘协)被赤眉军(白波军)杀死,然后才虚情假意地全军素缟,慢条斯理继续使用盟主的身份党同伐异,最终达到天下无主、自己劝进登基的目的。 也正因为如此,私心作祟的他才会在占据了先机的情况下,装聋作哑,对待返回关东的天子不闻不问,从而也错失了奉迎天子的机会。 由此,也引发了后来书中所谈过的,“奉天子”后,袁曹两家初次角力,并在最后出现了盟主向朝廷低头,上书自陈;曹cao向袁绍低头,让出大将军之位的妥协局面。 至于刘表,史书并没有记载他当时的举动,但从日后他对待邓羲、韩嵩以及拒绝刘备袭击许都的行为来看,内部矛盾诸多的刘表只想守土安民,伺机侵吞周边有机可乘的小势力,对“奉天子以令不臣”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大事,他似乎兴趣不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河内太守张杨不得不说。张杨虽然只是一个河内太守,但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加成下,他的影响力却远远超出了河内范围,已经进入了三河、并州上党一带。 这从曹cao向长安遣使需要向张杨借路,张杨派兵抄掠上党等事情可以看出来。 在天子东归期间,张杨也是占据先机之人,只是他在面对董承与白波诸将联手的时候,不占据优势,后来在面对白波诸将与董承内讧的时候,又没有及时把握住机会,以至于让远来的曹cao最先得手,最后成功奉迎了天子。 不过正因为河内的位置特殊,接下来镇抚三河、羁縻关中的钟繇等人,都没有对河内的张杨动手,使得原本作为东西缓冲势力的他又变成了南北缓冲势力,后面只有到了曹cao决定和袁绍彻底翻面的时候,曹cao一方才抢先出兵攻占了河内。 (二)大事之“兴屯田” 中平以来,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掠,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赢,民多相食,州里萧条。羽林监枣祗请建置屯田,曹cao从之,以祗为屯田都尉,以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仓廪皆满。故cao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能兼并群雄。军国之饶,起于祗而成于峻。 从上面摘录的史书记载,建安元年曹cao在许都开始的屯田是影响乱世的一桩大事情。 在“率乏粮谷,无敌自破”的乱世中,南北两股最强势力袁绍、袁术在军粮紧急之时,也出现了“仰食桑椹,取给蒲赢”的窘迫情况,而大兴屯田的曹cao则是“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能兼并群雄。” 那么汉末乱世曹魏创立的屯田,真的有这么强大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这里我想要论证的,是曹魏屯田和以往其他势力屯田的不同。 “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陈)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 “瓚遂保易京,开置屯田,稍得自支。相持岁余,麹义军粮尽,士卒饥困,余众数千人退走。瓚徼破之,尽得其车重。” “是时,旱、蝗,谷贵,民相食。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 可见,乱世缺粮问题影响了各个割据势力,屯田也绝不是曹cao阵营才想到的方法,但毫无疑问,曹cao阵营屯田的效果却是最好的,与陶谦“粳稻丰积”的屯田效果还不好对比,但与只能够“稍得自支”的公孙瓒相比,情况无疑要好上太多了。 那曹cao阵营的屯田有何独特之处呢?史书中没有过多着墨,我想,只有回归到曹cao评价曹魏屯田创始人的枣祗的原文中,才能找寻曹魏屯田的特殊所在。 “及破黄巾定许,得贼资业,当兴立屯田,时议者皆言当计牛输谷,佃科以定。施行后,祗白以为僦牛输谷,大收不增谷,有水旱灾除,大不便。反复来说,孤犹以为当如故,大收不可得复改易。祗犹执之,孤不知所从,使与荀令君议之。” “时故军祭洒侯声云:“科取官牛,为官田计,如祗议,于官便,于客不便。”声怀此云云,以疑令君。祗扰自信,据计划还白,执分田之术。孤乃然之,使为屯田都尉,施设田业。” 在这里,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屯田有两种方式,军祭洒侯声等一大部分人坚持原来的“计牛输谷,佃科以定。”,枣祗则主张革新后的“分田之术”。 那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呢?汇集一些资料查证,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原来的屯田方式,就是州郡将无主的田地收归官府所有,然后招募无地的流民进行耕种,并借给耕牛种子,借用耕牛的屯户需要多缴纳一定数额的谷物,然后收成就按照汉代的赋税制度,“三十税一”再加上各种苛捐杂税的方式一同进行征收。 而枣祗的这种屯田方式,则是在将是否借用官牛作为官民“五五分成”或者是“四六分成”的衡量标准,书中已有提及,它改变了汉末赋税制度中“大收不增谷,有水旱灾除,大不便”的局面。 枣祗这种革新方式,本质上改革的不是屯田,而是屯田后的赋税制度。 这种“五五分成”或者“四六分成”的赋税方式,只征收地里的谷物,一方面在废除汉末的那些苛捐杂税,减轻屯户负担的同时,另一方面又能通过这种高税率的方式征收大量的谷物作为军粮,保障了曹cao大军的后勤供给。 所以,枣祗的屯田,才有了“军国之饶,起于祗而成于峻”崇高地位。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这种制度往上追溯,其实也就是将豪强与佃户的关系活学活用,加以改进,搬到了官府与屯户的关系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